书城自然风雨雷电与气象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51900000050

第50章 “厄尔尼诺”现象

1997年,在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灾害预测”中,有一条信息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1997年下半年至1998年,将发生一次强“厄尔尼诺”现象,它的发生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什么叫“厄尔尼诺”现象呢?“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因为在南美洲厄瓜多尔、秘鲁附近东太平洋赤道区域几千千米海面上,发生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现象是在圣诞节前后,故得此名。

从气候学的角度来看,海洋是地球大气运动的最大热源。1克海水升温1℃所需要的热量为3.901焦。3.901焦的热量可以使1克土壤升温1.9℃,可以使1克空气升温3.9℃。全球海洋100米厚的海水温度只要降低0.1℃,就可以使其上空5千米厚的大气层温度上升6℃。可见,古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热量“贮存器”。因此,在一定区域内,海温发生异常变化,就足以使地球大气运动出现异常变化,造成全球各地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的出现会给海洋生物带来巨大灾难。在南半球,南美洲北部太平洋沿岸常年盛行东南风,因此海水流动是离岸的。由于沿岸海洋表层没有海水补充,使表层以下的海水被迫上升,以替代流走的海水。从而使这些海域出现冷水上翻现象,生成巨大涌流,造成该海域海温偏低。涌升的海水不断把海洋深处营养丰富的物质带到海面,浮游生物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在阳光照射下生成叶绿素,使自己大量繁殖。这样就为靠吞食浮游生物生存的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鱼类大量繁殖,又招引来大量以鱼类为食的鸟类、海狮、海豹等在此栖身。一旦东南信风减弱或转变为西风,这里的冷水上翻现象就会停止。而向东的赤道暖性洋流会不断加强,造成秘鲁、厄瓜多尔沿岸及东太平洋整个海域的海水温度比常年偏高3~5℃。生存的环境突然改变,不仅会造成海藻、鱼类大量死亡,而且还会使以鱼类为生的鸟类、海豹、海狮等动物因饥饿而大量死亡。海水也因此而变得腥臭异常、漆黑一片,行驶到这里的航船都被染成了黑色。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极大。在“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我国长江流域会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而东北地区则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低温冷害。1997~1998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是20世纪最强的一次,所带来的灾害也是史无前例的。全世界至少有20多个国家遭受严重洪涝灾害。1998年夏季,我国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流域,另一条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由于降雨面广量大、持续时间长,这次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损失。据调查,这次“厄尔尼诺”的出现,给世界沿海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

太平洋上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它是怎样对全球气候特别是对我国气候产生影响的,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旦得到圆满的回答,人类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将进一步加深,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将大大提高,从而有可能把“厄尔尼诺”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