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风雨雷电与气象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51900000033

第33章 走出“沙尘暴”

2000年,当人们还沉浸在欢庆新春到来的喜悦之中的时候,突然,刺骨的西北风携带着漫天飞旋的黄沙铺天盖地而来。阳光明媚、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顷刻被遮天蔽日的沙尘罩上一层厚厚的土黄色。太阳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像一只灰色盘子悬挂在天空。

繁华而有序的国际大都会——北京,在风沙中完全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到处是一片混沌;路灯、车灯在烟雾中发出微弱的亮光;大风使广告牌坠落、古树折断、电杆倾倒,车辆被砸,火灾四起,交通事故频发;一工地施工现场3人死亡,多人受伤;大风倒灌,引起40多人煤气中毒,呼救电话铃声不断;眼疾患者、呼吸道病人和外伤患者,在医院里排起了长龙,住院部人满为患;首都机场多架次航班延误或被取消,3000多旅客滞留机场候机室;仪器仪表厂被迫停产关闭;街上行人戴着口罩,用围巾捂着鼻子,灰头土脸,行色匆匆;许多人打喷嚏,弄不清是感冒了还是被尘土呛的;居民家里尽管门窗紧闭,但室内还是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尘,就连书柜、大衣柜内也不例外。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出现黑风暴的现象呈逐年增长趋势,全国有近1/3的国土面积遭受风沙灾害;沙漠扩张和土壤沙化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至今仍处于“沙进人退”的局面。

我们不是有三北防护林吗?不是年年都在植树吗?可是和过去比,我国北方地区风沙天气出现的次数不是逐年减少,而是逐年增多。这说明我国在防沙治沙、保护生态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果让居住在半沙漠地区、草原地区的农牧民不再从事农牧业生产,而让他们经过学习培训都变成园林工人,组成一支治沙兵团,那里的自然景观肯定会逐渐发生改变。

沙漠只是沙尘暴天气的沙源之一。乱垦滥牧引起退化的草地、缺少植被覆盖的秃地以及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也都是沙尘的来源。长期以来,许多在建工地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刮风时很容易形成扬尘。实际上,扬尘天气卷起的沙土大多是本地产生的。这说明在执行环境保护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另外,现在不少人还习惯于用“杂草丛生”来形容较差的环境,因此每次打扫清洁时除了扫地就是铲草。把除草也说成是讲究环境卫生,这种观念应该彻底改变。铲除“杂草”,实际上是破坏植被,破坏环境。现在杂草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如果到处都是“杂草丛生”,沙尘就不会这么多了。

对于沙漠改造,除了植树造林、绿化大地、保护环境外,如果能找到阻挡夏季风西进的地理因素,设法为夏季风开辟一条通道,使夏季风能够深入到荒漠地区,让大自然进行自我修复,荒漠地区就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进入21世纪后,每当春季来临,人们一提到沙尘暴便会忧心忡忡。沙尘暴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压抑感和恐惧感。何时才能从“黄色恐怖”的阴影下走出来呢?人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