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风雨雷电与气象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51900000025

第25章 雷电功大于过

电闪雷鸣是大自然中最为雄伟壮观的景象之一。高温、高湿的空气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形成雷电现象的基本条件。在由冰晶、水滴组成的积雨云中,由于上升气流强烈,云中冰晶、水滴相互碰撞,从而使云块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当电荷聚集较多时,其电场强度可达几千伏/厘米至1万伏/厘米。当带有异性电荷的云块相互接近时,便会产生火花放电现象,放电时的电流强度平均可达几万安至20万安,这就是闪电。在闪电的通道上,空气瞬时温度可达6000~30000℃,其亮度超过太阳。高温使空气体积迅速膨胀,空气中的小水滴汽化;放电后,被加热而膨胀的空气,很快又冷却和收缩。空气被振荡时发出的声音,就是我们听到的震耳欲聋的雷声。由于光速为30万千米/秒,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据统计,地球上平均每天约发生46000次雷电现象。赤道热带地区雷雨频繁。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茂物市,平均每年有322天出现雷电,有“世界雷都”之称。随着纬度增加,雷雨出现次数越来越少,到北纬82度以北,南纬55度以南,雷雨就销声匿迹了。我国长江以南年平均雷雨日数为40-80天,长江以北为25~40天。广东、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雷电活动最为频繁,年平均雷电出现日数可达120天。

雷电所造成的雷击现象,给人类带来无数灾难,它能焚毁森林,毁坏房屋,伤害人畜。千百年来,人类一直视雷暴为自然界的一大灾害。然而,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会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一次大的雷雨过程发生时,可以制造出4万~5万吨氮肥,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劳的“清洁工”。闪电发生时,在闪电通道上,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空气中的氧气变成臭氧。臭氧能够杀灭细菌,使空气变得清新宜人。此外,雷电还是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

当今,空气污染、地球变暖和臭氧层被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和生物界的生存繁衍。据有幸上天的宇航员介绍,从空间观看地球,浓密的污染云雾正在使地球变成“一颗灰色的行星”。保护大气环境已是刻不容缓。过去,人类提出“征服大自然”的口号,完全是出于人类自身利益的需要和无知。实践证明,每一项大规模的改造自然的工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破坏生态平衡的弊端。而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是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自然是十分完美、和谐的。就像生物界中不存在益鸟和害鸟、益虫和害虫之分一样,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也不存在好与坏之分。人类仅仅是地球村中的一个成员而不是统治者。人类不能只根据自身的眼前利益来评判大自然。人类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应该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地球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变和进化,已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这个循环过程的任何破坏都是在毁灭地球。只有解决好人类与大自然、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矛盾,使人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大自然”。只有到那时,地球才能得到真正的、完善的保护,成为宇宙中一颗最美丽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