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
11536800000004

第4章 中国古代主要船只简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所出现的船型估计就有上千种左右,木船船型就多种多样,海洋渔船船型有二三百种,如此多的船型体现了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达和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我国古代航海木帆船中的沙船、鸟船、福船、广船是有名的船舶类型,尤以沙船、福船驰名于中外。下面简单地概括一下我国古代的主要船型。

(一)唐代船的代表—沙船

在唐代我国的造船技术与工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船型—沙船就是在唐代出现于江苏崇明。沙船的前身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沙船在宋代称“防沙平底船”,在元代称“平底船”,明代才通称“沙船”。所以说沙船这种船型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是经过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不断改进发展而来的。下面介绍一下沙船这种船型的主要特点。

沙船方头方尾,俗称“方艄”;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采用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沙船采用平板龙骨,比较弱,宽厚是同级缯船的百分之四五十,结构强度仍比其他同级航海帆船大。它采用多水密隔舱以提高船的抗沉性,七级风能航行无碍,又能耐浪,所以沙船航程远达非洲。

在清代道光年间上海就有沙船五千艘,估计当时全国沙船总数在万艘以上。沙船运用范围非常广泛,沿江沿海都有沙船踪迹。早在宋代以前公元10世纪初,就有中国沙船到爪哇的记载,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也有沙船造型的壁画。

(二)富贵福气的福船

明初,造船业分布极广,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福州是明代南洋航运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当时明朝政府与海外诸国进行朝贡贸易,曾在闽江口外的五虎门建立市舶提举司,并建有进贡厂、交盘厅、库房等,通商的海船就在闽江口外修造。这一切都为福船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在我国明代使用的较多。福船是福建浙江一带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称,它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明代我国水师以福船为主要战船。

古代福船高大如楼,让人看起来有一种富贵大气的感觉。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作战的优良战舰。这些便是福船的主要特点。

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舶所用的船只便是福船。由此说明福船这一船型较其他船型的优势之处。

(三)小巧的广船

广船,由其命名就可以看出是产于广东,就像我国南方小巧玲珑的女孩一样,广船也是呈现出小巧的特点。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和大擸维持。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

(四)奇特雄伟的楼船

楼船虽然远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但它的发展却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楼船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汉武帝曾经下令在豫章(今山西)建造过一种大船,称为“豫章大船”,规模宏大,可载万人,船上可营造宫室。

汉代楼船高十余丈,船上的各种建筑物都各有专名。楼船的甲板上有三层建筑,每一层的周围都设置半人高的防护墙。第一层的四周又用木板围成“战格”,防护墙与“战格”上都开有若干箭孔、矛穴,即能远攻,又可近防。甲板建筑的四周还有较大的空间和信道,便于士兵往来,甚至可以行车、骑马。

楼船不但外观高大巍峨,而且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防皆宜,是一座真正的水上堡垒。由于楼船身高体大,极具威慑力,一般用作指挥船,只是它的行动不够灵便,在水战中,必须与其他战船互相配合。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曾经一次率楼船两千余艘浮海,这充分说明了当时造船的规模和能力。

(五)气派的大龙舟

在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扬州一游,命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所造之船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

大龙舟高数层,船体要用很多大木料。木料的长度有限,这就要求把许多较小较短的木料联结起来。这对船体的骨架与木板之间、船体与上层建筑物之间的联结技术要求很高,联结不好就不坚固,所以在龙舟的结构强度中,联结是极重要的。

(六)船中之宝的郑和宝船

在郑和下西洋庞大的船队中,有一类被称作“宝船”的大型船舶,其规模甚巨,引人注目,因而在许多典籍中都有详细的记录。当时,最大的宝船的长与宽约为一百三十八米和五十六米,这样可以保证船在行驶中大幅度的横向的强度,这符合科学原理和我国古代造船的传统。大型的木船不宜造的过于狭长,以避免海中的风浪冲击而导致断裂。

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宝船,是在明朝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以强制劳动的方式进行生产制造的。船厂所需的各种造船材料都是明朝政府调配供应的。明朝政府实施的这些一系列措施对郑和宝船的建造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宝船采用的是中国古代适于远洋航行的优秀船型—福船型。它高大如楼,底尖面阔,首尾高昂,首尖尾方,两侧有护板,船舱为水密隔舱结构。底尖利于破浪,吃水深,稳定性好,安全舒适,是航行于南海和西洋航线最先进的海船,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木帆船。

关于郑和宝船的实际用途,我们还可以从《西洋记》中有关宝船建造的记载中窥见一斑。郑和船队中最大的宝船与其他的船只是迥然有别的,其上建有头门、仪门、官厅、穿堂、后堂、库司、侧屋,另有书房之类的屋子,这样的布置俨然与陆地上的房屋是一样的。随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巩珍也曾经形象地描绘了这艘巨大宝船“体式巍然,巨无与敌,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这些记录都说明了郑和宝船的宏伟与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