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11523400000010

第10章 多才多艺的廉吏

(一)刚直不阿,廉洁自律

耶律楚材为官一生两袖清风,在做人方面更是堪称千古楷模。成吉思汗率兵攻打西夏,西夏被蒙古军队打败了。西夏国的奇珍异宝自然就没人管了,蒙古的将领们纷纷进城抢夺金玉财宝,生怕自己抢不着。耶律楚材丝毫不为钱财所动,却仔细搜集、保存了许多文献资料,在别人眼里没人要的破烂,他却如获至宝。他还让人把西夏国的药材收集起来,别人觉得很奇怪,问他:“难道你要去做药材生意吗?”耶律楚材笑而不答。后来蒙古军队中疫病流行,夺走了许多人的性命。这时,耶律楚材就把平日里收集的药材拿出来,这些药材救活了好几万人。1227年,他奉命到燕京整顿秩序。当时京畿之内,许多权势人家的子弟非常嚣张,目无法纪。一到黄昏,一些贵族子弟便出来结伙抢劫,行凶杀人。别的官员都敢怒不敢言,百姓们更是人心惶惶。耶律楚材却不徇私枉法,不畏强暴,不为利益所动,秉公而断,公开斩了16名这类罪犯,为百姓除了大害。从此以后,为所欲为、为非作歹的贵族子弟就少多了。

元太宗九年初,杨惟中在江陵偶然发现耶律楚材的兄长耶律辩才、耶律善才及家人二十多口。他们与耶律楚材失散二十三年。杨惟中发现耶律楚材的兄长及家人非常高兴,想借此机会接近耶律楚材,好被提拔为中书左丞相。为此,一路上他对耶律楚材的兄长及家人精心照顾和安排,还投其所好,为耶律楚材在中原买了两把名贵阮琴。他没想到的是,耶律楚材会把两位兄长及其家人打发去了燕京,与他关系依旧不远不近。为了进一步讨好耶律楚材,杨惟中向元太宗举荐耶律楚材的两个侄儿担任必阇赤,耶律楚材马上说:“微臣以为不可!”元太宗问:“是他们的才能不行?”耶律楚材说:“以二人之才,刚好胜任。但微臣为中书令,必阇赤为中书省当官,未免有任亲之嫌。”元太宗说:“那就在州县为官。”耶律楚材说:“不可!”元太宗问为什么。耶律楚材说:“害怕二人以我为靠山,做出违背《大札撒》的事情,辜负您的大恩。”元太宗点了点头:“如果所有官吏都不徇私情,天下就不难治理了。吾图撒合里能够这样做,实在太难得!”

耶律楚材受过正统的儒家教育,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贤臣,遇到太宗有过错,他总是或婉转或直率地进行劝谏。有一次,耶律楚材依法逮捕了太宗宠信的杨惟中。太宗知道后,大发雷霆,让人把耶律楚材给捆了起来,打算治罪。可是过了一会儿,太宗气消了,就开始后悔。于是,他就让人给耶律楚材松绑。可是倔强的耶律楚材却不肯,他义正词严地对太宗说:“我是朝廷大臣,陛下把朝政都托付给我了。今天陛下命人把我捆起来,想必是因为我犯了大罪。可是现在又无缘无故地要给我松绑,那么说我是无罪的。陛下出尔反尔,对待大臣像对待孩童一样,这怎么能行呢?陛下让我名声扫地,以后我还怎么处理国家大事呢?我到底有罪没罪,请陛下当众说个明白。”大臣们听了他的话,都暗暗为他担心,唯恐惹恼了太宗,惹来杀身之祸。谁知道,太宗听了他的话,却很惭愧,说道:“我虽然是皇帝,难道就没有做错事的时候吗?”然后好言安慰耶律楚材,向他赔礼道歉。

灭金以后的几年内,经过耶律楚材等人的治理,蒙古国境内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农牧业、手工业得到恢复。此时窝阔台已经怠于政事。他向来嗜好饮酒,到了晚年喝得更凶,每天都同大臣们喝得酩酊大醉。作为老臣,楚材几次劝谏,窝阔台都不听。有一次,楚材拿着盛酒糟的金属器皿对窝阔台说:“这铁受到酒的腐蚀,尚且坏到这种地步,人的五脏能不受酒的损害吗?”窝阔台知道楚材确实是关心他的健康,很高兴,便赐给耶律楚材金帛,还要左右侍者每天只进酒三盅。但是实际上,他仍戒不掉酗酒的嗜好。

耶律楚材辅佐成吉思汗、窝阔台治理国家近三十年,受到了两位蒙古可汗的重用。窝阔台去世之后,耶律楚材得不到重用,受到了其他官员的排挤,于1244年5月14日悲愤而死。他病死后,有些不满耶律楚材的人,故意诬告他,说在他做中书令时,天下贡献的赋税大半之数被他贪污了。皇后派近臣麻里扎去调查。他们将耶律楚材的家翻个遍,没有发现什么金银财宝,只发现耶律楚材平日里喜欢的几样东西,别无所有,这使诬告他的官员们无话可说。而他人的诬告,恰恰证明了耶律楚材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

(二)多才多艺

耶律楚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多才多艺,是一个在文化艺术方面有深厚学养和重要贡献的人。

在天文历法方面,耶律楚材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对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很有研究,其父耶律履制定的《乙未元历》在当时的金朝虽未能得到颁布,但对耶律楚材的影响却很大。成吉思汗十五年时,西域的历官说五月十五将出现月食,耶律楚材说不会,果真那时没有出现。次年十月,耶律楚材说将有月食,西域人说不会有,可到时真的出现了月食,可见历法不准。这时,他以自己的律历知识主持修订了原有的金朝《大明历》,编有《西征庚午元历》。并提出了“里差”的概念。他根据这个“里差”概念来修改历法。“里差”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经度。他是我国提出经度概念的第一人。从此大蒙古国有了自己的历法。对军事、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益处。

在文学、诗歌方面,自古以来,吟诗是中国士大夫的传统。耶律楚材自幼接受汉文化教育,酷爱诗歌。他喜欢杜甫、白居易和陆游的诗作,常在他们的诗句中求取精神的滋养和寄托。他本人写过不少诗,存世的《湛然居士文集》十四卷,文章并不多,而其中大半是诗作。

耶律楚材好多诗文都是他在戎马倥偬、政事纷纭之际写下的。其诗作除以描写西域和北方自然景物、民俗风情居多外,也有反映其家世和思亲、思故乃至怀古的诗。他跟从成吉思汗西征,使自己的眼界大为开扩,边疆塞外的风土人情、山川景物给了他许多诗意,使他写下了一些情趣独具的诗篇。耶律楚材描写边疆人民生活的诗以《西域河中十咏》最为人称道。他就亲身见闻感受写就诗篇,笔触清新,轻松优美,使一幅幅少数民族的生活画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葡萄垂马乳,杷榄灿牛酥。酿酒无输课,耕田不纳租。”他对边疆人民生活的困苦也十分关注,这在他的《赠东平主事王玉》《送燕京高庆民行》《送德润南行》等诗中都有所流露。此外,他从征西域,回来后所著《西游录》,分上、下两部分,其上部以流畅自然的文笔,描绘出西域各地民俗特色,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西域风土人情,颇为可观。他的怀古长篇叙事诗《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更是一首名篇。诗中的“千古兴亡事,胜负一秤棋。感恨空兴叹,悲吟乃赋诗”表达了诗人的历史观。综观耶律楚材的诗作,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加雕琢、淳朴自然、功力深厚,当然其中也不乏激昂慷慨气象宏大之作。与苏轼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后人有较深的影响。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的传统乐器。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和完美人格的体现载体。在元代文人中,精于琴的当推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早年生长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官宦之家,“幼学书画同游戏,静阅琴棋相对闲”。成年后,他愈发喜爱古琴艺术,自称有“琴癖”。耶律楚材对于名琴也颇为珍视,其家产中就有“唯名琴数张,金石遗文数百卷而已”。据《困学斋名录》“京师名琴”条的记载,耶律楚材流存下来的名琴主要有春雷、玉振、不出户、石上流泉、寒玉等。在古琴艺术上,耶律楚材主要受弥大用和苗秀实(号栖岩老人)两位著名琴家的影响。起先他是检读旧谱自学,也会弹数十曲。后来见到了琴士弥大用,向大用学习指法,技艺大有提高。还在金朝做官时候,他就常向当时第一琴手苗秀实请教,“商榷妙意,然后弹之”。邀请栖岩老人商讨琴事的人多极了,老人每天忙于应酬,楚材得不到与老人“对指传声”的机会,以为这是一桩终身憾事。后来,蒙古军队围攻汴京时,耶律楚材奏请汗廷把这位当世第一琴手请了出来。老人行至范阳去世,他的儿子苗兰把遗谱送给了楚材。这遗谱共有四十余首曲子,楚材按谱弹琴,果然都是妙音绝声。他爱不释手,把这些曲谱重抄了一遍以便传世,并在蒙古太宗四年(1232年)中秋节过后两天,写下了《苗秀实琴谱序》。

耶律楚材曾研习过大量琴曲,尤其是《水仙》一谱。《水仙》是他师从弥大用时学会的,十分喜爱。又弹《秋宵步月》《秋夜步月》《秋思》,他也擅长弹《离骚》。“一曲《离骚》一碗茶,个中真味更何加,香销烛尽弯庐冷,星斗阑干山月斜。”耶律楚材的琴技非常高超,并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在长期的古琴演奏实践中,耶律楚材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琴论思想。耶律楚材认为,弹奏古琴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平易自然,提倡古雅,反对俗艳。弹奏古琴还是修养身心的一条途径。常人都有喜怒哀乐,而此时弹奏古琴则可以排解自身忧愁。

还有他的书法艺术,他继承了唐宋颜真卿、黄庭坚书风,以端严刚劲著称。明人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代表作品为《自书诗翰》(行楷书),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不拘于一点一画的繁缛,呈现漠北泼辣雄劲之气。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忽必烈遵从耶律楚材的遗愿,将他的遗骸移葬于故乡玉泉以东的瓮山,即今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图帖睦尔下诏,追赠耶律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同时还追封苏子君为漆水国夫人。建墓地立有祠堂,墓前刻有楚材与夫人的石像。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年),祠堂已颓废,但石像还在。万历年间(1673—1619年),这座墓被人掘开,人们发现死者的头颅大于常人。有一个传说: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一个夏夜,成千上万个萤火虫在石像头上盘旋,当地老姓说那光是石像的眼光,害怕是什么灾异,等到天亮便把石像推倒击碎了。但也有人说,直到崇帧年间(1628—1644年),楚材及其夫人的石像依旧矗立着。

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朝廷决定兴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园址就选在耶律楚材墓所在地一带。鉴于耶律楚材的历史功绩,乾隆皇帝不但没有下令迁坟或者平墓,还特意下诏重修祠宇,并且亲自作了《耶律楚材墓诗及序》。这就是现存于北京颐和园内的耶律楚材墓、祠与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