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内部讲话:关键时,李嘉诚说了什么
11518100000004

第4章 赫斯基的奇迹:用远视寻得的机遇

分析报道只能用来参考,拿定主意还是要自己的亲自思量。

20世纪80年代时,中东国家和美国有分歧,石油供应紧张。那时我就想:加拿大有石油,政治环境相当稳定,就趁赫斯基亏蚀的时候把它买过来。

…………

虽然有市场分析指出,油价将会跌至每桶80美元,但我对石油资源未来前景仍抱有很强的信心。除非可找到取代石油的能源——这一点说比做到容易——否则石油价格在未来数年仍会高企。

——摘自《李嘉诚自传》

背景分析

20世纪70年代先后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油价陷入了低谷,众多商家开始从石油行业撤资。然而,李嘉诚逆潮流而动,出资收购赫斯基石油公司。这令当时很多人大惑不解。当时,石油价格低迷,人们对石油投资的信心低迷,唯恐避之而不及。李嘉诚的大手笔使其在加拿大名声大噪,香港工商界也为之瞠目结舌。

赫斯基石油公司的家底还是非常雄厚的,它是当时加拿大一家主要的独立能源公司,其业务主要是生产和经营石油及天然气,并对加拿大境内5000余口石油及天然气生产井享有开采权,且其中约40%由该公司拥有。同时,赫斯基石油公司还占有重油精炼厂26.67%的股权以及343间汽油站。但是,正是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石油公司,受国际大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窘境,整个公司难以维持正常运作。

为了不让企业倒闭,赫斯基开始向外界寻求援助,加拿大政府为此也出面予以协调。1986年12月,经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从中牵线,李嘉诚通过家族公司、和黄,斥资32亿港元收购赫斯基石油公司52%股权,赢得了控股地位。其中,43%股权被和黄与嘉宏国际合组的联营公司Union Faith购入,9%股权则由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占有。此外,李嘉诚拥有9%股权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也购入赫斯基5%股权。

为什么要收购赫斯基呢?李嘉诚认为,20世纪80年代时,虽然中东国家和美国之间发生了分歧,石油供应紧张,但加拿大本身不缺石油,而且政治环境相当稳定,加上赫斯基本身的家底并不差,买下赫斯基绝对不会是一桩赔本买卖。当然,这里面也掺杂了个人感情,因为李嘉诚对加拿大有着独特的感情,与赫斯基的前总裁之间也有着非同一般的交情。

两年之后,李嘉诚在石油行业又有了新动作。1988年6月,李嘉诚以3.75亿加元的大手笔全面收购加拿大的另一家石油公司Canterra Energy Ltd.。这项举措,直接使得赫斯基能源的资产值在原有的20亿加元基础上翻了一番。1991年10月,赫斯基能源的另一名大股东Nova集团宣布撤离,李嘉诚家族以17.2亿港元将Nova集团所持的43%股权收购,从而占据了赫斯基能源的绝对控制权。截至此时,李嘉诚对赫斯基石油的总投资数额高达80亿港元,拥有的股权已经增至95%,其中李嘉诚个人拥有46%,李嘉诚属下的和黄、嘉宏两公司共拥有49%。

“世界石油价格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升幅,长远来说可以看好。”这是李嘉诚收购赫斯基时做出的预言,多年之后的事实也证明这一预言的准确性。在李嘉诚的经营下,如今的赫斯基早已不是当年的赫斯基,不仅早早地摘掉了亏损的帽子,并于2000年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业务范围也大幅度扩展,包括上中下游的勘探生产原油、精练合成原油以及分销汽油等。

多年前的远见为李嘉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据悉,李嘉诚仅仅这一个项目就收获了65亿港元。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国际油价自从石油危机之后便一路看涨,李嘉诚当年的一个举动,影响还将持续到未来。有人将李嘉诚的这次收购称为“李嘉诚一生最伟大的投资”。

2004年年末,国际油价首次突破40美元一桶。李嘉诚开始将视线转移到曾经被人们忽视的油砂上。油砂是一种混合物,成分包含沥青、沙石、水和黏土,经过萃取才能分离出沥青,加工成品质好的合成原油,根据当时的技术,大约两吨油砂可以炼制一桶合成原油,而且根据测算,赫斯基能源油砂的开采及生产成本大约为每桶10.7~12.59美元,提炼成本大约为2.52~2.94美元。因此,油价只要高于每桶20美元,就有赢利空间。这便成为赫斯基当时的一个重点项目。

截至2008年上半年,赫斯基能源一共为和黄贡献了85.4亿港元的利润,这笔资金占和黄固有业务赢利额度的28%,一举成为和黄的中流砥柱。然而,赫斯基的脚步并没有至此停下。

为了进一步扩展资源,提升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12月,赫斯基与英国石油(BP)达成协议,以各占50%权益实现了并购,成立针对油砂开采及下游炼化的合营企业。与此同时,赫斯基能源将50%权益出售,获得31.2亿港元的利润。

针对收购赫斯基能源公司这一“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外界的评价众多,有猜测李嘉诚投资原则的,有发掘投资幕后故事的,而更多的莫过于对李嘉诚独到的远见所发出的赞赏。

拓展透析

所谓“远视”,就是对未来的预测,成功的远视就是对未来的成功遇见。提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说到世界上“最有远见的国际投资家”——吉姆·罗杰斯。

2013年年初,受到全球金价下跌的影响,中国国内掀起了“买金狂潮”,众多“大妈”更是倾囊购买,一度让“大妈”成为世界流行词汇。然而,金价在此之后仍旧一路走低,这让众多的投资者失望不已。对此,罗杰斯在2013年11月表示:“现时不要做黄金交易,在未来几年都不要投资黄金。不过,由于国际货币贬值,最终还是会让黄金的价格变高。”

罗杰斯的预见到底是否准确呢?我们目前仍旧不得而知,但从过往的情况来看,罗杰斯的确有着他过人的本事。自22岁从耶鲁大学毕业之后,他便在华尔街开立了人生的第一个股票账户,自那以后,罗杰斯就频繁地出现在商界人士的视线里。世界资本的市场中,哪里有钱可挣,哪里就有罗杰斯。1970年罗杰斯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仅仅用了10年时间,收益率便飙升到破天荒的4200%。之后,他的足迹走到哪里,经济的指数就在哪里飙升。1973年,罗杰斯去了巴西,巴西的市场在几年内翻了10~15倍。1981年,罗杰斯去了德国,5年间,德国的股市涨了2.5倍。1984年,罗杰斯去了奥地利,奥地利的市场一年内飙涨了125%。似乎哪里有罗杰斯,哪里就有神话出现。

他究竟厉害在哪里?那就是他的预见性。2008年12月,罗杰斯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生活了31年的别墅卖掉了,然后定居亚洲,开始转站中国市场。这一举动让当时的很多美国人难以理解。罗杰斯对此表示:“美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牛市盛宴已经到头,现在已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巨额债务还在以每年一万亿美元左右的速度加速增长,经济铁定陷入衰退。”事实如何呢?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美国虽然在国内推出了救市措施,但2009年美国的经济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之中,工业生产大幅下滑,GDP增速急剧下降。2010年,美国经济虽有回暖的意向,但失业、房地产和债务问题依旧深深缠绕着美国的经济,束缚着美国快速发展的脚步。

那么,罗杰斯未来打算投资什么?2013年10月,在接受《巴伦周刊》的采访中,罗杰斯表示,未来几十年内,农业都会是最佳的投资对象。现在,世界上的粮食储备并不充足,年纪大一点的农民或者面临退休,或者不久于人世,而年轻人中少有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但世界对于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必然推动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因此,这段时间里,农业将会成为吸引劳动力、管理人才和资金的重要领域,否则,全世界都将面临“粮荒危机”。

当然,罗杰斯的历史是辉煌的,近年论断的结果只有留待时间来验证。但罗杰斯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投资就是要从趋势中发现未来的商机,用趋势为今天的计划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