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16000000095

第95章 坦克的诞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德、奥、匈、意组成的同盟国和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双方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斗争。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继而暴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公元1914—1918年)。此战历时四年零三个月,参战国家33个,15亿人口卷入战争漩涡,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约2700亿美元。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此次大战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飞机、坦克、潜艇等新式武器大量装备部队,火力得到空前的加强。从此这些新式武器登上了战争的舞台。

大战期间,英国有位随军记者名叫斯文顿。在前线采访中亲眼看到自己的同胞一次次的冲锋,倒在血泊之中。他目睹惨景,头脑里出现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能够抵御枪弹,使部队继续前进呢?”于是他经常细心地琢磨着。一天,他看到履带式拖拉机在清除道路障碍,受到启发。他想若是给拖拉机穿上一层厚钢板外衣,再装备上火炮和机枪,一定能够成为既能防御又能进攻的武器。斯文顿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建议书上报英军司令部。

斯文顿的建议很快受到重视和采纳,并立即交给了英国林肯城生产水柜的威廉·浮士德机械厂,按照斯文顿的建议立即研制。由于是战争急需,这个工厂组织了精兵强将上阵,很快就研制成功了,并投入批量生产。当时英国内部称它为“机枪破坏器”。为了保密对外则叫它“水柜”。水柜的英文发音就是坦克,坦克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第三个年头时,1916年9月15日,计划在索姆河发动反攻的英法联军突然出动十几个巨大的“怪物”向德军阵地冲去。它身披铁甲,形如房屋,身躯看不见轮子,却能行动,自由地运行。巨大的轰鸣声震撼大地。身后扬起的尘土遮天盖地。这些喷射火舌的怪物将德军士兵吓呆了。任凭步枪射击,机枪扫射,它全不在乎,大摇大摆地穿过平地越过堑壕,一直向德军冲去。战斗只用了两个半小时,英、法联军就攻占德军阵地纵深5公里,占领了有利地形,俘虏德军300多人,获得了反攻的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一次坦克战,是1917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的康布雷镇战役。11月20日英国第三军司令官朱利安·宾将军决定在适宜坦克作战的康布雷镇,同时出动381辆坦克。战斗打响后轰鸣的坦克直扑德军阵地,防线很快被突破。战役结果英军有65辆坦克被击毁,还有118辆陷于战壕里,但是德军有7500多名被俘虏,英军获得了战役的全胜,这是一次成功的坦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