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16000000005

第5章 显微镜的发明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看到了用肉眼不能看到的无限小的微观世界。

显微镜的发明人是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列文虎克。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德尔夫特城一个普通的工匠家里。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16岁由于生活困难而辍学,在阿姆斯特丹一家杂货铺做学徒。

列文虎克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是一名自学成才的科学家。他从当学徒时起就开始勤奋自学:白天他忙碌于柜台和顾客之间,晚上当人们进入梦乡时,他却在灯下读着从各处借来的一本又一本数学、地理、历史、天文和动植物学等方面的书籍。在他住处隔壁是家眼镜店。工匠们上夜班磨制镜片发出沙沙声。一天深夜列文虎克偶然走进作坊,只见工友们正在熟练地磨制着镜片。他走上前去向工匠们问好,在闲聊中听工匠师傅讲“明净的好玻璃能够研磨成小凸镜,用这种小凸镜看东西,能变大许多倍”。这话引起了列文虎克学习磨制镜片的兴趣。他拜一位老工匠为师,开始学习磨制镜子的技术。列文虎克心灵手巧,很快掌握了磨制方法。一天早晨他磨制一块光亮的小凸镜,直径仅有3毫米,他拿着它看物体,突然发现变大了许多倍。列文虎克觉得手拿小凸镜看东西不方便,于是找一块薄木板,在上面钻个小孔将小凸镜镶在里面,再拿起它观察物体,奇迹出现了:蚂蚁腿肉眼看很细,用小凸镜看变得很粗壮强健;鸡毛上的一根细绒毛用小凸镜看像树枝一样粗……列文虎克看着这些神奇的景象,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太兴奋了。

列文虎克没有就此停下来,他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继续研磨和改进小凸镜。他想再加上一块小凸镜,放大的倍数一定会更大。于是他进行试做,用两根不长的铜管串到一起,两端都装上小凸镜,铜管中间安装一个旋钮,用来调节两端镜片距离,以适应看物的需要。制成后他首次试看,果然图像变得更大更清晰了。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

列文虎克一生磨制成419块凸镜片,研制的显微镜放大倍数高达300倍。他用显微镜观察了所有他感兴趣的东西。凸镜下的微观世界吸引了他。

1665年他观察子动物细胞的毛细血管,是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毛细血管里的血液循环是依赖于心搏的人。

1674年,他刺破手观察人体的血液,发现红色血液中有许多像小车一样流动不息的血液细胞。“使血液呈现红色的血球是如此之小,一百万个红血细胞加在一起也没有河边的沙粒大。”他把这个惊人的发现描绘出来,寄给当时的最高学术机构——英国皇家学会。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并描述红血球的人。

1675年,一天正下大雨,列文虎克望着雨点,突然想起,何不弄点雨水看看里边会有什么呢?于是他用瓦罐接些雨水,取出一点放在显微镜下一看,太惊人了!小滴雨水里竟有那么多活蹦乱跳的、小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小动物。这些微小动物都是些单细胞有机体,即原生动物。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他用显微镜为人类揭开一个绚丽多彩的微观世界。

列文虎克一生中写出了375篇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1680年列文虎克作为业余生物学家,以卓越的成就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女王和俄国彼得大帝曾亲自拜访过他,并向他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