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16000000122

第122章 德维尔发明炼铝法之后

1855年,法国巴黎,轰动世界的万国博览会在这里隆重举办。

在钢架的玻璃大厅里,各种展品琳琅满目。休息室里,人们一边品尝世界各地的名酒,一边议论博览会中使人惊叹的“黏土中的白银”——铝,铝,成了博览会中的“大明星”。

无独有偶,在19世纪中叶法国拿破仑三世举行的一次宫廷宴会上,摆满了各种闪闪发光的金银及其他材料制成的金属餐具,但他本人却只拿了一只铝碗,他还曾专门下旨将军旗上的金星改为铝星。并非巧合,俄国沙皇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功绩,授予他的最高科学奖奖杯也不是金杯.而是一只铝杯。

那当时的人为什么会“厚铝薄金”呢?这是由于当时铝比同质量的黄金还贵——在法国,铝价达到2 000法郎/千克。总之,昂贵的铝成了富有、光荣的代名词,所以拿破仑三世、沙皇才用它来“摆阔”。

为什么当时铝比黄金更昂贵呢?这得从制铝的方法谈起。

原来,纯铝首先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5年用钾汞齐还原氧化铝首先制得的。1827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采用钾与无水氯化铝共同加热也制得少量纯铝,并弄清了它的物理性质,因此这一年也被认为是铝的发现年份。很显然,这种由实验室制得的铝很少, “物以稀为贵”嘛,当然也就身价百倍了。

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研究出一种可较大量制得铝的方法,即用钠与氯化铝反应的化学还原法。

化学家德维尔制出了纯净的铝之后,有人劝告他,让他声明自己是铝的真正发现人。因为在他之前,维勒制出的铝不但量少,而且还很不纯净。

但是,德维尔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当他得到了足够的铝时,就铸了一只纪念章,上面只刻了维勒的名字和1827年的字样,送给了维勒,并且得意地对劝告他的人说道:“我很荣幸,能在维勒开辟的大道上多走了几步。”

有大量廉价易得的原料氧化铝,却找不出成本低的冶炼方法,其难点在于氧化铝的熔点太高——达到2 072摄氏度。这无疑是科学家们的心病。

医好这一心病的是美国化学家霍尔和法国化学家埃罗。1886年,他们各自独立找到了一种含铝的复盐——冰晶石作为电解寸的助熔剂,使氧化铝在较低温度下就能溶解于熔化的冰晶石中进行电解。这样,铝就由“贵族”变为“平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