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生活:平淡是真的115个点滴(感悟系列)
11495400000073

第73章 印度孩子爱上学

文/任彦

心甘情愿的事情总会显得神圣而伟大,读书也如此。

儿子在印度生活了两年多。每当我问他在印度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时,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上学。”中国驻印度使馆也有几个孩子在当地就读,都有同感。

在校时间少,是印度学校的特点,也是学生们普遍感到开心的主要原因。儿子是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七年级学生,每天早上8点上课,下午2点放学。印度的中小学上课时间少,放假特别多。暑假将近两个月,寒假将近一个月,再加上各种宗教节日和其他节日,一年的假日有120多天。他一开始有点儿不适应这样的作息时间,日子一久,发现其中的乐趣。他说:“正感觉上课有点儿累,放学了;正想轻松一下,假日来了。这种作息时间恰到好处。”

注重兴趣培养,是印度学校的又一特点,也是学生们喜欢上学的重要原因。印度的教材,空洞理论少,鲜活事例多,实践活动也多。《社会科学》中是一些通俗易懂的历史故事,大都以人物为主线,有血有肉。《数学》中的内容也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比如到市场如何买菜、怎样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英语》教材中,大多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对故事的理解。学生在进入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语法和词汇。

除了五六门主要课程,印度学校大都设立多种兴趣课,供学生选择。如儿子在五年级时选的是跆拳道和剪纸艺术,六年级时选的是手工和戏剧,现在选修日语和园艺。“人的兴趣不同,未来的发展也多样化。在教育中,我们从兴趣出发,为人的未来做准备。”新德里有名的私立学校德里公学校长说。

作业少也是学生们普遍感到轻松快乐的一大原因。儿子在国内读小学时,每天的家庭作业至少要做一个多小时;在印度,只用十几分钟就做完。在中国,他每次放假都有一大堆作业;在这里,放假很少有作业。他说:“我现在才明白放假的意义。放假就是要好好玩。用这个标准衡量,好像在中国没有放过假。”为了让学生带着轻松回家,印度很多学校不准老师给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所有问题在课堂上解决。

印度的学生生活很快乐、很有趣,也很紧张。印度大部分学校是中小学在一起,小学五年,中学七年,小学升中学由各校自己命题考试,学生普遍没有升学的压力。中学不分初中和高中,他们也没有升高中的压力。但他们有周考、会考和高考的压力。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每周五安排一门功课的考试。“周考主要是对基本知识的考察。只要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学生大都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周考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的主要依据。”该校校长说。十年级有一个全国会考,这是印度中学生压力特别大的考试。只有通过这次考试,他们才可以继续读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再参加高考。高考是压力最大的考试,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考试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让学生不至于因为轻松而散漫,不至于因为快乐而荒废学业。

印度学校分私立和公立两种。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都尽量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私立学校基础设施好,教学质量高,收费也高。家境贫寒的子弟,只能到公立学校上学。那里收费很低,条件也较差。无论上什么学校,印度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条件好的家庭,希望孩子能考上欧美的大学,因此对孩子管教特别严,不准他们上网吧,连电视都很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