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诞辰与丧葬习俗(中国文化史丛书)
11495300000044

第44章 慈禧

慈禧太后(1835~1908)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咸丰帝妃。满族。叶赫那拉氏。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死,其六岁子载淳即位,被尊为太后。与恭亲王奕讠斤定计杀死辅政大臣载垣、端华、肃顺,实行太后垂帘听政。采用奕讠斤的“借洋兵助剿”政策,依靠外国侵略者支援和汉族地主武装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及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的回民、苗民等起义。1875年同治帝(载淳)死,立五岁侄载垣帝,仍由太后听政。采用洋务派“自强”、“求富”政策,开办军事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对外妥协投降,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对内仇视维新变法,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至京津地区,为保住清王朝统治和发泄对外国公使要其“归政”的怨恨,一度利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对外宣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逃往西安,下令残杀义和团,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1901年后,以“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抵制资产阶级革命。后病死。

中国古代,人死葬法有五:即金葬、木葬、水葬、火葬、土葬。此乃将人间的葬事牵强附会地赋予“五行”的意义。帝王、后妃死后为金葬;满、汉臣民死后殓以质料不同的木棺,是为木葬(然后以土掩埋,实际上是木土复合葬);水葬多出现在江河湖海之滨的少数民族;佛教徒圆寂后皆荼毗火化,表示“五蕴皆空”,是为火葬;回民死后挖“喇哈儿”为土炕形,使遗体直接接触于土,是为土葬(这种说法当然不能概括中国各民族所采用的各样葬式,因此是不完整的)。

1908年,慈禧太后驾崩后出殡场面金葬是对帝王葬事的尊称,言其至尊、至贵、至高。仅以垄断清政权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来说,她死后是典型的“金葬”。其葬礼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耗费人力物力之巨是骇人听闻的。从她六脉初绝(民间称“倒头”)到葬入东陵地宫,丧礼近一年,共花掉120万两白银。

古制天子之椁四首。清代帝王的棺椁比起古代天子更有过之。慈禧太后的金棺做好后,先用一百匹高丽布缠裹衬垫,再漆饰四十九道。每道油漆都必须按既定工艺规程如法操作,工序各有不同名目:第一道谓之“钻生漆”;第二道谓之“通漆灰”;第三、五、七、九、十一道谓之“漆满糊布”;第四、六、八、十、十二道谓之“压布漆灰”;从第三道到第四十道轮番使用漆满糊布和压布漆灰两种工艺。第四十一道谓之“中漆灰”;第四十二道谓之“细漆灰”;第四十三道谓之“浆漆灰”;第四十四道谓之“糙漆”;第四十五道谓之“垫光漆”;第四十六道谓之“退光漆”;第四十七道谓之“笼罩漆”;第四十八道谓之“金胶漆”;最后一道谓之“满扫金”。漆饰完毕还有一系列的加工。她的棺材体积庞大,盛殓遗体绰绰有余,于是便填装了大量的殉葬品。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1908年11月16日),慈禧遗体殓入梓宫,同时放进去大量的殉葬品。其中有:正珠朝珠五盘;东珠朝珠四盘;红碧瑶朝珠四盘;绿玉朝珠二盘;珊瑚寿字朝珠二盘;珊瑚双喜朝珠二盘;红碧瑶手串三盘;绿玉莲子手串一盘;珊瑚手串一盘;正珠念珠六盘;红碧瑶念珠二盘;绿玉念珠一盘;珊瑚圆寿字念珠二盘;绿玉兜念珠一挂;正珠挂钮一副;金镶正珠镯子一副;金镶各色真石正珠镯子一副;金镶珠石镯子五副;珊瑚雕螭虎朝珠一盘;珊瑚朝珠二盘;龙眼菩提朝珠一盘;大正珠手串一盘;正珠手串二盘;东珠手串二盘;金镶正珠龙头软镯一副;金镶各色真石白钻石葫芦镯子一副;镀金点翠穿珠珊瑚龙头镯一副;东珠软镯一副;白玉镶各色真石福寿镯一副;绿玉圆镯三副;绿玉烟壶三件;茶晶烟壶一件;白玉皮烟壶一件;玛瑙烟壶一件;洋金镶白钻石小表一件;洋金镶珠日带别针小表一件;洋金镶白钻石宝砧桃式别子一件,紫宝石桃式别子一件;白玉透雕活环葫芦一件;绿玉透雕活环一件;珊瑚鱼一件;大蚌珠别子一件;白玉鱼一件;蚌珠别子二件;汉玉珞一件;汉玉仙人一件;汉玉玩器二件;汉玉玩器一挂;金镶钻石带别子一件;白玉蘑菇一件;白玉羚羊小别子一件;白玉猫一件;黄玉杵一件;雕汉玉针一件;汉玉羚羊一件;雕绿玉圈纹扳指一件;雕汉玉镶金里扳指一件;汉玉扳指两件;红碧瑶暖手一件;玛瑙暖手四件;汉玉东升一件;汉玉箭隔一件;汉玉蚕纹璧一件;汉玉英雄鸡心一件;汉玉昭文袋一件;绿玉猴杵簪三支;红碧瑶猴杵簪一支;正珠抱头莲二支;金平安小耳挖二支;蓝宝石抱头莲二支;红碧瑶抱头莲一支;紫宝石抱头莲一支;子母绿抱头莲四支;茄珠抱头莲二支;大小正珠抱头莲四支;绿玉抱头莲一支;蚌珠抱头莲一支;绿玉镶红碧瑶抱头莲一支;珊瑚绿玉幅一件;金镶红白钻石蜻蜓一件;金镶白钻石蜂一件;红碧瑶绿玉穿珠菊花一对;金点翠佛手簪一支;绿玉佛手簪一支;金镶绿玉佛手簪二支;金镶珠佛手簪一支;金点翠镶绿玉小珍石米珠佛手簪一支;雕绿玉兰花佛手簪二支;雕绿玉杵佛手簪一支;绿玉宽镏子二件;绿玉镏子二件;绿玉马镫镏子四件;绿玉小马镫镏子一对;珊瑚宽镏子二件;珊瑚镏子一件;红碧瑶宽镏子一件;红碧瑶万寿无疆镏子一件;红碧瑶马镫镏子大小三件;绿玉镶红碧瑶福寿镏子三件;金镶红白钻石镏子一件;金镶红碧瑶小正珠镏子一件;金镶大小正珠镏子六件;金镶蓝宝石镏子三件;金镶子母缘镭子一件;正珠戒箍一副;正珠戒箍一副;大正珠帽花一件;金镶红白钻石桃式帽花一件;金镶红碧瑶绿玉白钻石帽花一件;大蚌珠桃式帽花一件;大正珠帽花一件;红碧瑶桃式帽花四件;金镶红碧瑶子母绿帽花一件;金镶红碧瑶珠边帽花一件;金镶钻石帽条一件;横绳帽条(上钉正珠二百零四颗)茄珠褂钮一副。慈禧的遗体简直被深深地埋在珠宝、金银、翡翠、玛瑙之中,确实是名符其实的“金葬”。如此招摇,必遭祸患。20年后,这些珍宝竟然被以孙殿英为首的军阀、兵痞们劫掠一空。

慈禧入殓后,金棺即停于寝宫。由和平门内大六部口陈记六合棚铺搭了一殿两卷的起脊大棚,作为每天王公大臣轮流上祭之用。按清宫惯例,要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尼(尼姑)四棚经作荐亡法事,每天一棚,逢“七”四棚轮念或念对台经。这样,办成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的综合道场,以壮大丧礼的势派。所以,棚内都搭上高大的经台。祭棚外,搭着高耸的钟、鼓二楼,两边遥相对称,每日早晚上祭奠酒时,好来个“晨钟暮鼓”。棚外正中还要搭上三座高大的席箔牌楼,上顶安着席制的五脊六兽,有如旧时东四、西四十字路的四面牌楼。巍峨壮观。

牌楼下,对称排列着以青松碧柏的枝叶编成的狮、虎、象、麒麟、狻猊、骆驼、仙鹤、野鹿……还有数不清的宫廷特有的仪仗和黄云缎挂彩色飘带的“万民旗”、“万民伞”。俱都插于特制的金红罩漆的执事架上。

祭棚内,各王公大臣送来的满筵——饽饽桌子、各种祭席尽管随祭随撤,仍是堆积如山。

一切祭品都是极为奢侈。作为殉葬物的变种——纸活等冥器更是无计其数。在她奉安入陵之前,于不同的丧礼环节,焚烧了大量的纸糊的神楼宝库、亭台殿阁、凤辇舆轿、御前侍卫、歌妓侍女、京剧戏出、满汉全席、“三牲”祭筵、螺甸镶嵌大理石心的硬木桌椅、多宝格、罗汉床、金钱桌、金钱柜……以及仿其生前喜爱的文玩、古董、钟表、文房四宝、生活器皿等等。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此外,凡是她生前穿用过的衣服鞋帽,除了分别赐予皇帝王大臣作为遗念外,大部分随同上述纸活一起焚化。

据说,慈禧死后的60天,过“奈河”时已经烧过一次船桥。可是次年有的大臣却上奏说,老佛爷升遐后60天,正逢腊月封冻之时,恐不能行船,无法得渡(实际上他们想借机贪污)。但按丧礼旧俗,一切丧祭均不得重复,否则即有“重丧”(百日之内再死人)之虞。所以,只好托言于佛教的盂兰盆会“中元普渡”的说法。于是即在宣统元年七月十五日(即1909年8月30日)再烧一次法船。按其立意,当然是专门超渡慈禧的御用法船,但这也象征着清室替慈禧发心普渡冥界众孤魂的法船,这样,就给慈禧作了身后功德。

慈禧的这条法船,船身长18丈多,宽2丈多。基本上是木结构的框架,糊以绫罗绸缎和彩布。据有关记载:“船上楼、殿、亭、榭、陈设悉备,侍从篙工数十人,高与人等,皆衣真衣。此外,殿陛阴森,神佛巍坐,旁立鬼判,状极狰狞。中竖10丈高桅,悬一黄缎巨帆,上书”普渡中元“无数红莲,围绕船外。届晚,燃烛其中,蔚为奇观。文武百官列队,至东华门北沙滩地方送焚法船。当时,许多男妇老幼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人们”感叹之声,不绝于耳。

慈禧奉安入陵的势派恐怕是清末最大的了。一般臣民死后“发引”用的引路大幡不过高1.5丈,或1.8丈,最多以32人抬舁而行。而慈禧用的引路大幡却高3.2丈,由64人抬起来就有4丈多高。所以,殡列所经过的地段,许多民房、厂房、电线杆都奉旨拆除。临时还有所谓“金锹”、“玉镐”在殡列前边开道,可以随时拆除障碍,“如有阻拦,处以杖刑,打死勿论”。

丹(大幡)之后,是五光十色遮天蔽日的“万民旗”、“万民伞”的旗群伞海,以象征着她的“德政”。接着便是上千人的“法驾卤簿”宫廷仪仗队,以及凤辇舆轿,连同僧、道、番、尼,王公大臣恭送的行列,浩浩荡荡蜿蜒十几华里。

关于慈禧奉安用杠的说法还不太一致。有说是用了128人的皇杠,因为她已经被尊为“太皇太后”,故与帝葬用杠相同。还有人说,根据清制帝后有别的制度,应为96人杠。但无论如何,用杠用罩是“落地满黄”(即黄漆杠、黄罩片、黄绳、黄垫、杠夫的荷叶帽上插黄雉翎)是肯定无疑的。

杠后是十路纵队的武装兵弁,他们佩刀肩枪,跟随护卫。最后面是文武官员、皇亲国戚、后妃嫔嫱的车队,大约不会少于2000辆。

从北京到东陵,步行送葬需要5天。慈禧奉安时,由北京到马兰峪共分4站。每站都各搭停灵用的大路祭棚一处。所以,每天必须按计划赶到站口,以便将梓宫停入棚内过夜,送殡人马一并驻扎安歇。等第二天起程。据承办慈禧奉安路祭棚的六合棚铺后人陈家骥先生说,这种棚是有一定规格的,其南北进身不得少于14米,宽下不得少于10米。这样,它的高矮大小的尺码才与皇杠(连同大罩)相适应,使杠罩出入自如无碍。大棚两旁还搭上一丈通连的棚,以供各司员暂住。棚外以木隔扇作为临时围墙,晚间门上加锁,垂下席帘,下面掩上土口袋,暂时禁止出入,棚外正中,搭着三座大席牌楼,与宫内停灵时的祭棚的装点完全一样。

大祭棚后面为中军帐棚。内设虎座,为王公大臣们办公的地方。另备床帐,兼作大臣们的休息之所。

此外,另设“人”字形帐棚,作为王府六部值班人员住地,并以绳索为界,不准值班人员越界以确保灵榇驻地的秩序。

慈禧被葬入了普陀峪定东陵。其陵墓建筑豪华惊人,是个糜废的典型。但由于受清代帝、后有别典制的限制,所以她的地宫不能像乾隆皇帝地宫那样富丽堂皇,陵寝也不能像帝陵那样广大,因而她极力把隆恩殿等地上建筑搞到豪华惊人的地步。

在慈禧的地宫里,除了放置她的金册、金宝、玉册、玉宝外,还有镶满珍珠、宝石的“三凤顶”(即朝冠,乃皇后专用)等数百件极为珍贵的殉葬品,适成为一座珍宝馆。但经后来军阀的大洗劫,如今只剩下一具残破的棺材,其它殉葬珍宝已荡然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