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古代数学与物理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11491400000025

第25章 墨家和《墨经》

《墨经》,原是《墨子》中的一部分,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四篇,也有将“大取”、“小取”合在一起而称为《墨辩》的。《墨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经上”、“经下”两篇是墨家的创始人墨翟(约前468~前376)所作,“经说上”、“经说下”则是墨翟的弟子们所作的经解。墨翟是战国初期的鲁国人,曾当过宋国大夫,生活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末至4世纪初。那么,成书年代也应当在这期间内。另一种说法是,《墨经》四篇全是后期墨家,即墨子的再传弟子们所作,成书年代则在墨子之后一二百年。从后来墨家三派同诵《墨经》这一点看,认为“经上”、“经下”两篇出于墨子之手,是可以相信的。至于“经说上”、“经说下”则可能是他的弟子们对经的理解和解释,或是墨子在讲学时,弟子们做了记录,后来整理成书。总之,《墨经》是墨家学者的集体创作。

《墨经》的经文不长,全文不过5000多宇,计约180条左右。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逻辑学、自然科学、哲学和伦理学。其中自然科学的条目仅次于逻辑学,占第二位。这本书的文字相当简古而艰深,到汉代就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读懂了。晋代鲁胜曾为之做注,现已失传。清朝以来,做注的人渐渐多起来,才使我们能够初步弄清它的主要含义。

墨家是先秦诸子之一,也是当时儒家的一个主要反对学派。这两家一起,被称为儒墨显学。墨家在仁、义、礼、乐等道德范畴内都同儒家相抗衡,他们提出了十大主张。这个学派的成员多来自生产第一线,有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刻苦的钻研精神,研究科学技术的风气特别盛,尤其是称为“从事”的一派更专注于科学技术,有不少创造发明,对后世的科学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墨翟本人就是一个优秀的手工业工人,深通机械之学。正是这样一个躬身实践并且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把他们对自然界各方面的认识写入了《墨经》。

《墨经》中的物理学内容,主要是力学和光学。其特点是超出了对物理现象直观描述的阶段,带上了浓厚的理论色彩。他在我国物理史上,第一个给出了力的定义,并大体上叙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他研究了杠杆、滑轮、浮力、随遇平衡、轮轴和斜面乃至时空观念等各种问题,其中有不少理论是正确和接近正确的。他第一个讨论了光的小孔成像原理,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他讨论了光的反射、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情况,找出了一些规律性东西。他甚至提出了火色和温度的关系。对光学做如此细致的探讨,使《墨经》俨然成为一部中国最早的几何光学。在两千多年前,提出这样颇为成熟的几何光学理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墨经》的光学比欧几里得光学还早百余年。它不仅是中国光学的始祖,在世界光学史中,也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