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古代生物与医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11491100000043

第43章 李时珍的杰出成就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县人,我国著名于世的药学家、医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李时珍出身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受父亲的影响很深,从小即喜爱医药知识的学习,但父亲希望他攻读四书五经以求仕途。李时珍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精读经史之书甚勤,但却无心功名利禄。及长,他更加用心于医药学之研讨学习。父亲也不得不接受时珍的志愿,便将自己一生临床治病的经验传授给儿子。李时珍专心医药钻研的志愿得到父亲赞同后,所有精力和时间几乎都用于医药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广搜博采上。他闭门读书达10年之久,因此,对史学、哲学、文字学、训诂学等,造诣甚深,尤其对药物名称、药性、药效、炮炙、药物资源,均有着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他在深入药物之研究中,走出读书室,躬身实践,足迹遍及湖北、湖南、广东、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有关谷、菜、瓜、果类药物的问题,就去向农夫学习;有关各种鱼、鳞、介类药物的问题,就去向渔夫请教;有关矿石类药物中的问题,就去向手工业工人、采矿者询问;有关蛇类药物、兽类药物中的问题,他就去向捕蛇人、猎人调查,数十年如一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李时珍墓李时珍治学态度严谨,除了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核实外,还做了不少临床药理实验、动物解剖和比较解剖等。如山茄花能使人笑,有麻醉作用,他采集后亲自尝试予以验证。他为了订正一味药往往花费很大精力,如为了能区别蓬蘽的5个不同品种,他亲自采集,一一对比鉴别,并与《尔雅》所记述者进行对照,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始得其的”,“诸家所说,皆未可信也”。他为了丰富自己的著作,不但对前人之本草广收博采,还对当代人之用药经验进行总结,同时,还对国外传入以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用药经验进行整理。因此,他的《本草纲目》记述了许多由亚、欧、非国家和地区传入之药物,经过他的努力,使中国药用植物等新增加374种,达到1892种,这一成就在中国药物学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个人尤为突出。

李时珍治学思想比较进步,他不迷信古人,敢于“发现前人未到之处”,因此,他在《本草纲目》的每一种药物之下,几乎都列有正误一条,就是改正前人错误的内容。在这些正误中,凝集着他一生之研究心得,无论是古人还是当代人,也不论是经典著作还是一般著作,只要他发现其中的任何错误,都给予批评指正,从不回避矛盾。可贵的是,李时珍所作的结论,不论是正名、产地、药性、气味功效和采集、加工,其纠正、辨误大多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而且符合科学道理。他的正误提高了中国药物学的研究水平,有着明显的创造性,也说明他的自然科学知识渊博,鉴别能力高超。

李时珍研究医药学的进步思想,还表现在对非科学的服石以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术,持有坚决的批判态度。如在谈论古代金银服石时批判说:“血肉之躯,水谷为赖,何能堪此金石重坠之物,久在肠胃乎。求仙而丧生,可谓愚也矣。”抱朴子云服食可成仙“亦方士谬言也,不足信”,为“邪说”、“幻诞之谈”。他还公然向药物学的老祖宗——《神农本草经》及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宣战,批评他们在提倡服石追求长生不老方面误世之罪,通乎天下。他指出:这些药物“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

李时珍治学态度严谨,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凡经研究者则力陈己见,所未能考察者则存疑待考,不作妄断。所以,他对许多未能深知的问题,则用“未审然否”、“亦无所询证,姑附于此,以俟博识”加以说明。这种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难能可贵,他对后人寄托的厚望和笃信,是给予我们的有力鞭策和鼓励。

李时珍对发展中国药物学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是有口皆碑的。其实,他在医疗方面,发展切脉诊断方面,都有着出色的成就。由于他的医术高明,曾被召入太医院为最高统治集团治病。他医疗思想活跃,不但重视传统的理法方药理论,还很尊重金元四大家的医学争鸣论述,推崇张元素、李东垣的医疗思想,而且强调民间医疗经验的总结,他将自己收集到的11096个单方、秘方、验方,各一一附录于各该药物之下予以论述,这也是他的一大创举。他研究中药学数十年,参考各种图书800多种,撰成《本草纲目》52卷,集明代药物学之大成。在诊断方面,他还撰有《濒湖脉学》一书,发展了中医诊断学。所著《奇经八脉考》一书,则是规范中医经络学说的一次有价值的努力。李时珍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医药学家、世界著名的学者,当受之无愧。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代表作,撰成于1578年,得知名人士文学家、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作序,于1590年在南京刊行,即世之谓金陵版。李时珍之子李建元将此书进献皇帝,圣旨:书留览,礼部知道,钦此。书成后经儿子进献虽已实现,但并未达到借朝廷之力予以推广之遗愿。可喜的是,《本草纲目》以其继往开来的卓越成就迅即为医药学界赞赏推崇,金陵初刊后不到7年,即在江西刊刻了第二版。到目前为止,仅国内刊刻排印次数就已达近60次之多,平均每6年多即再版印刷一次,足见其影响之大了。

《本草纲目》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绘制药物图1109幅,附方11096首。所收药物以其天然来源及属性为纲,分为16部;在同一部下,则以相近之类别为目,更分为60个类目,条分缕析,一目了然。李时珍的药物分类法在前人基础上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有着相当高的科学价值。例如其所收之1094种植物药,是根据其根、茎、叶、花、果的特点,及其性味、形态、生长环境、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比较进行区分的。李时珍的动物药分类法尤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书中把444种动物药分成虫、鳞、介、禽、兽、人等6部。其中虫部所记述者相当于无脊椎动物;鳞部所记述者相当于鱼类;介部所记述者有一部分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禽部所记述者则相当于鸟类;兽部所记述者系指哺乳类动物;人部是指人类。这样的分类排列顺序李时珍认为是“从贱至贵”。这个贵贱,既非药用之经济价值,也非动物体型之大小,而是指动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而言。有一个例子足可以证明李时珍所说的贵贱,确是对动物发展的一种肯定,绝非其存在的经济社会价值。譬如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龙、凤,均被列入低级的鳞、禽部。《本草纲目》对动物药的分类,确已具备了生物进化的进步思想。《本草纲目》论述动物性药物时还科学地指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兽生于山,故毛似草,毛合四时,色合五方。充分论证了动物为求生存适应环境而变异的生物特征。在有关家种、驯养时更指出:野生动物可以人工驯养,而家种植物伏于野生。实际上是对生物受到人工方法的干预而发生变异和动物遗传的某些特征的有关认识。

《本草纲目》在国内外的影响极为广泛。《本草纲目》出版后,在国内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确是医药学著作罕见者之一,“士大夫家有其书”并非过誉。与此同时,随着该书之东渡和西传,《本草纲目》在国外影响之大,可能是中国医药著作中之仅有者。

早在《本草纲目》刊印后11年,江西本就东渡日本,以“神君御前本”珍藏幕府首脑德川座右。公元1614年,日本著名医学家曲直更得到金陵本。1637年,日本便以江西本为底本翻印《本草纲目》。此间除了医学家们竞相传抄外,刊刻之江西本、杭州本等先后有8次之多。另外,1699年,冈本的《图画和语本草纲目》虽只载药1834种,然可算是日译之始。此后,以日语编译之作很多。1934年东京春阳堂刊印的《头注国译本草纲目》精装本15册,是日本全译《本草纲目》的第一部。1974—1979年更出版了修订本。300多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日本学者以《本草纲目》为课题的研究论文和著作真可谓雨后春笋,方兴未艾。

《本草纲目》西传,据现在所知,最早者可能是18世纪初。此后,《本草纲目》或带到欧洲,或节译介绍到西方。到18世纪末,《本草纲目》被摘译的西文本有英、法、德、俄等多种文本。《本草纲目》之中文本也同时相继传到欧美,英、法、德、俄、意、荷、瑞典、比利时分别藏有《本草纲目》的善本,如金陵本(1596),江西本(1603),张云中本(1655),太和堂本(1655)等等10,多种。尤其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的首刻本金陵本,是经日本著名本草学家森立之(1807—1885)批注过的,更为可贵。

《本草纲目》传入欧美,不但使西方医药学界开扩了眼界,而且对其生物学之研究以及其他科学都发挥了很大的影响。19世纪,闻名于世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其著名的进化论学说的发明上,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获得了有益的思想养料。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1868)一文中,谈到鸡的变种时指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即指《本草纲目》)中曾提到过7个品种,包括我们称为跳鸡即爬鸡的,以及具有白羽、黑骨和黑肉的鸡。这段引文与《本草纲目》禽部之鸡条所列举之7种鸡和乌骨鸡论述完全一致。又如达尔文在论述金鱼家化史所引《本草纲目》之依据,说明达尔文研究生物变异现象时,都曾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找到其进化论学说得以立足的历史依据。英国以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而著名于世的李约瑟博士,高度评价说:无疑地,明朝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在和伽利略、凡萨利乌斯科学运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能在科学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

李时珍已作为世界名人,由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所绘画像,悬挂在莫斯科大学。

的确,《本草纲目》在其成书后的400年间,不但在国内外一直发挥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就是在今天,在国内外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