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古代生物与医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11491100000018

第18章 医食同源与伊尹创制汤液

中国医药学之起源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古代学说之一,就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神农氏是以教民农耕而为后代所尊崇的。他尝百草的第一个目的是解决饥饿问题,至于始有医药并非自觉的目的,而是寻求食物的不自觉产物。近代学者在论述医药起源问题时,常会自然而然地考虑到这样一种可能:古代先民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必然会误食一些有毒或有治疗作用的植物和动物,这些动植物有些使人呕吐、腹泄、发汗,但却意外地治好了某些疾病,有些动植物有止痛、止吐、止泻的作用,当然也有些动植物会引起中毒死亡。先民们在反复多次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这些经验由不自觉到自觉地相互传递。也许这才是神农尝百草的真正内涵。所以说“神农氏”恐怕是一个氏族的代表,并非真有其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结论。在原始社会,人们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与寻求食物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奴隶社会这一关系进一步发展,人们从完全盲目的偶然发现转到不太盲目的主动寻找药物。

商代的建立者汤,与有莘氏通婚。有苹氏陪嫁的奴隶中有一位叫伊尹的,善于烹调。由于他有一套理政治国的才华而得到统治者赏识,最初汤用他作“小臣”,后为“相”。汤在伊尹的辅佐下,积聚力量,终于灭夏而建商。商汤死后,伊尹历佐卜丙、仲壬二王,可见伊尹虽然是出身奴隶的厨师,也是一代理政治国的政治家。伊尹正由于出身奴隶,精于烹调,生活于奴隶之中,所以接触和认识到许多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知识。他不但掌握了精湛的烹调技术,还总结出不少治疗经验。医食同源,可从伊尹的身上得到证明。《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回答商汤有关烹调问题时曾讲过这样一段话:“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这句话虽然我们今天尚不能做出确切的注解,但姜和桂都是厨师烹调中常用的佐味品,同时又是医师处方中常用的药物。一般群众都有经验,如果突遇风寒或暴雨侵袭,为了预防感冒,普遍应用姜汤祛风寒。有研究认为,中医最古老的医方可能是桂枝汤。桂枝汤共由五种药物组成,其中桂枝、生姜、大枣、甘草四种都是烹调佐料或果品,而且桂、姜正与伊尹所说的“阳朴之姜,招摇之桂”相合。如果说二者有渊源关系,也并非没有道理。桂枝汤及其加减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至今仍普遍用于临床。

伊尹同商汤论述学问涉及政事时,曾用医理比附政事,如《吕氏春秋》所说:“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以人体新陈代谢的道理回答商汤取天下之道。从中也可看出,伊尹不但善理国政,而且精于医理。

医食同源之说,还可从中药汤液治病得到证明。远古时候,人们只能用咀嚼生药方法治病。以后火的应用、陶器的出现,使制作汤液成为可能。汤液比生食草药有许多好处,如扩大了应用药物范围,有些刺激性药物通过煎煮可减轻刺激性,矿物药应用成为可能,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利用等,同时为单味药向方剂过渡创造了条件。《汉书·艺文志》已有论汤液的专书《汤液经法》32卷之记载,晋代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指出“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皇甫谧把汤液的创造者归于伊尹,虽不能说是确定的历史事实,但从中医汤剂与人们生活中饮食之息息相关的事实来看,还是很有道理的。早在商代之前,火的利用、陶器的出现、对百草的认识等都为汤剂的发明创造了条件。在商代象伊尹这样既精通汤液烹调,又精于医理的人也许不只一个。历史给汤液的创造赋予了可能,至于谁发明了汤剂可能是偶然的,很可能是许许多多个伊尹式的人物在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下创造了汤液。这与神农尝百草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伊尹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神农氏则可能是氏族的代表,是神圣化了的氏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