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11490100000070

第70章 电视剧的情节、情绪与节奏

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如今,节奏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已存在于各种艺术之中。新兴的电视剧艺术当然也毫不例外。电视剧的结构有疏密之分,情节发展有张弛之变,人物情绪有悲喜之别。巧妙地运用疏密、张弛、悲喜等变化,即可形成艺术节奏。最常见的是情节节奏和情绪节奏。前者一般被认为是外部节奏,后者则为内部节奏。

电视剧的故事情节是通过镜头画面和人物语言(或还有旁白性画外语言)进行叙述的。如果让观众一直处在紧张的情节中,固然能一时抓住观众的欣赏注意力,但从头至尾的一味紧张,观众的心理也是难以承受的。在难以承受的心理状态下,一切美感与审美情趣都会化为乌有。即便情节性很强的电视剧,在情节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廊有一个“休止”段落,使情节发展在此松弛一下,然后再朝“紧张”段落推进。如此张中有弛,弛中有张的不断推进发展,情节便产生了一定的节奏感。张弛的间隔长短不一,节奏的快慢也就富有变化。

节奏的丰富多变不仅使剧情的感染力得到加强,也使观众的审美心理在节奏中得到调节,充分享受到艺术所创造的魅力。新加坡电视连续剧《天谁同命鸟》是一部很有人情味的情节剧。它的情节安排张弛相间、疏密交错,开打的紧张场面与抒情场面相互衬托,富有明显的节奏变化,既避免了单纯的令人乏味的开打场面,又增添了几分人情味,故很能吸引观众。法国电视连续剧《玛丽安娜—拿破仑的一颗明星》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能虚构出一位惹人喜爱的人物玛丽安娜,全凭情节安排的巧妙与节奏变化的适度。

玛丽安娜的特殊身份—法国贵族后裔,使她在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命运变化多端。加上她与各种人物间的交往甚多,她的最终结局更令人焦虑不安。这些因素无疑大大丰富了电视剧的情节,也为情节发展的节奏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富有节奏感的情节是吸引观众的首要外部条件,再以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当然会使观众信以为真。难怪有些观众看完这部电视剧,还去查阅历史资料,企图寻找“玛丽安娜”的踪迹。

注重人物塑造的电视剧除了情节节奏的适度掌握外,更重要的是把握住全剧情绪节奏的变化。日本电视连续剧《犬笛》是部情节性很强的推理剧。父亲为寻找失踪的幼女历尽千辛万苦,忽而有了线索,忽而又失去目标,而且自己又陷入图圈,女儿的命运更危在旦夕。情节紧张且有节奏感。然而更能打动观众心灵的是剧中所描写的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突然祸从天降,幼女被拐,父亲被缉。幼女思念着父母,父亲寻找着女儿,妻子又担心着丈夫女儿的命运。分离时的悲哀,相见时的悲喜交加,等待中的焦虑不安……这一系列的人物情绪变化,无形中也就形成了全剧的情绪节奏,使观众在接受外部情节节奏撞击的同时,在内在情绪上也获得张弛相间的节奏感,得到审美愉悦心理的美感享受。

情绪节奏的变化对于悲剧性或喜剧性较强的电视剧来说更为重要。悲剧的情绪沉闷、压抑,应适当“注入”正剧或喜剧的因素,调节情绪的节奏感,使悲剧气氛愈加达到饱和点。喜剧作品的情绪节奏一般较为轻松愉快,但如果没有紧张,严肃,甚至悲切气氛的衬托,铺垫,“喜”的情绪也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饱和点。

电视剧的欣赏一般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生活的节奏不可能是急切紧张的,也决不会是毫无生气平淡无味的,因此电视剧的节奏,特别是外部的情节节奏也应适当接近家庭生活的节奏感。缓慢中有急切,急切中又有缓慢。墨西哥电视剧《诽谤》、《父女之间》、《卞卡》等节奏都较缓慢,然而它们仍吸引了大量观众。这些电视剧所反映的内容都与家庭生活有关,是观众青睐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这些电视剧的节奏感掌握得恰到好处,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情节虽缓慢却不失细腻,情绪虽单纯却不失饱满。细腻的描写增添了真实感,饱满的情绪则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有了真实感与感染力还怕吸引不了观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