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日记到作文
11488100000004

第4章 伪圣思想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中过分地强调了思想性,强调立意,而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个性。强调思想性本身没有错,可是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无意中建立了一种成人化的思想模式,老是用我们成人的思想和观点来衡量学生的思想和观点,评价学生的作文,当然也就等于把这种思想硬性地灌输给他们。凡作文,必强调立意一定要高,要表现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否则就是立意不高。写父母必须写他们如何疼爱自己、关心自己,必须写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父母。要是写父母只顾自己吃喝玩乐不关心自己(现实中本来就有这样的),或写与父母间的代沟、误解和矛盾,就属于思想有问题,感情写得越真挚,也就越“反动”;写教师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最直接的读者就是教师本人,所以笔下的老师必须都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老师如何关心理解学生,给学生无偿补课,回家还批改作业,带病也坚持上课,最好是晕倒在讲台上。(笔者曾在一次中考阅卷中发现,在“我的良师益友”这个命题作文面前,有好多的学生写老师因工作病倒了,有5%的学生写到老师为教育事业而“献身”了,真令人哭笑不得。)反之,要是有人写教师的不足,那显然就是大逆不道了,为人师表者若是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学生可能就会“大难临头”了,学生就不单是作文方面的问题了,而是思想方面的问题了,这个学生受到的大概将是一番“深刻”的思想教育。其他,如学生在作文里表达的对生活的迷茫困惑,对前途的悲观渺茫,对社会的厌恶不满,对异性的喜爱向往,都会视为立意不高而示以黄牌,那学生在作文里还写什么呢,还表达什么真情实感呢?只好按照老师的不厌其烦的耳提面命,循循善诱的谆谆教导,按照老师强调的所谓立意的“标准”来编造我们规定的新时代的“八股文”吧,整日地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高唱着“假大空”的美好赞歌,那么我们早已深受其害的“假大空”的事业也不愁后继无人了。曾见到一位小学生写的作文:

难忘的一天

国庆节那天,天气十分晴朗,我和爸爸兴高采烈地去动物园玩。

动物园的动物很多,可我最喜欢看的还是河马,开始我以为河马就和马差不多,很会跑,人可以骑在上面,在水里游。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终于看到河马了,没想到河马又肥又大,一个长方形的大脑袋上长着一个又宽又大的嘴巴,笨笨的样子可有意思啦,它的尾巴很短,皮黑黑的,发亮,没有毛,听说是非洲来的客人呢。

河马的样子真可爱啊,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愉快的国庆节。

应该说,这位小朋友写得很不错了,有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描写,有对河马形象生动的描绘,写出了河马的一些特点,朴实真切地表达了国庆节愉快的感受。可老师给的评语却是:“作文文字通顺,条理清楚,但立意不高,写国庆应和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你应想到,没有祖国的强大,河马怎么会到中国来呢?”这就是典型的把成人的思想强加于学生的做法,其实我们成人也未必一看到河马就联想到什么祖国的强大,这其实是为了迎合一种所谓的“立意标准”,无视学生的纯真自然的认识事物的心理,而对学生思想的一种强硬粗暴的干涉,这样指导下去,学生还有自己的表达天地吗?对学生的心灵简直可以说就是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