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呵护朦胧身心
11487800000009

第9章 青春期中的红绿指示

当代的青少年朋友性意识比较早熟,青春期的恋爱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特别是青年学生在校恋爱已较为普遍。当他们在恋爱方面一旦遇到挫折,尤其是被对方拒绝或抛弃,则陷入失恋危机,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和羞耻感,情绪混乱,内心沮丧、愤怒、抑郁。如果一直持续着这种因恋爱而变得消极的挫折体验将使其可能面临精神崩溃的危险,这时青少年朋友极易出现自杀、自残等自虐行为或伤人、杀人、毁物等攻击行为。本章就给青少年朋友们一些青春期中的红绿指示。

1.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青春期是青少年的大脑日趋走向成熟的时期,此时,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由于生理的发育逐渐成熟其心理便自然产生了性意识,渴望了解性知识,因此,对异性也产生了好感。同时,他们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慢慢扩大了。大部分青少年都能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但也有些青少年却因为不断的生理变化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安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青春期给青少年的身体带来了巨大变化,因此,了解性知识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青少年要正确对待青春时期出现的一些性生理心理现象,对性欲冲动要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在成长发育期间产生的性生理疾病和性心理障碍,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青春期是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性器官的发育及第二性征的出现,不管是少男还是少女在心理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性心理特点。

青春期性生理的主要特征

1.强烈的性欲望。青少年们具有强烈的性欲望是性成熟的一种正常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这种自然现象可以通过坚强的意志来加以调节和控制。思想健康、意志坚强的人能够调节自己的性心理的,同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性思维和行为,从而,保证身心健康的成长;相反,如果意志薄弱、追求低级趣味的人,则很容易受性欲望的驱使,并做出一些有损自己身心健康的事,甚至导致性犯罪行为。这种行为对青少年的健康极不利。

2.迫切地追求异性。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渴望自己得到性爱,为此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个理想的配偶,这是人之常情,可以被理解。但作为一个有梦想、有志气的青少年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把学习和理想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青春期的性欲望,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3.对性充满好奇。由于青少年缺乏性知识,于是对其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不仅渴望了解性知识,还想了解自身性发育的情况,更想弄清楚异性的奥秘;所以,由于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希望能与异性交往。

4.四、暂时的疏远异性。在青春的发育初期,青少年经常会避开异性同学,这种现象女生比较多见。这主要与生理的发育因素有关。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青少年对自身的生理和形态所发生的剧变感到茫然与害羞,因此,不由自主地对异性产生反感和疏远。

5.羡慕长者的无忧无虑。青少年时期经常会对周围的一些优秀人员有仰慕爱戴、心神向往的心态,而且会模仿这些优秀人员的言谈举动,以至入迷。

青少年时期由于性日渐成熟,有性冲动也是很正常的,如果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性的方面,那很可能会出现偏差,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青少年要自觉地用理智来进行自我调节,淡化性冲动,取得心理上的平衡,使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青春期性心理的调节方法

1.坚持与异性朋友文明交往。在这个社会上,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不可避免与异性交往。如果与异性的交往不慎,就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苦恼和麻烦,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男女青年,更是如此。因此,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交往理念,在与异性交往时要坚持自然、大方、文明。对于青少年来说,正是钟情怀春的初期,在此交往时更应该心地坦白、自然大方。如果对某个异性产生好感时,要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战胜情感的冲动。在交往时也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既要热情、大方,又要文明礼貌,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高尚风度的青少年。

2.大量的补充知识。在目前的知识时代,知识就是万力能源,一个人知识越多,就越聪明、理智;其精神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活就会充实、快乐,这样,就不会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性方面。所以,青少年要把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同时,也有必要掌握一些性知识,这样就可以摆脱性恐惧、性愚昧、性神秘所带来的烦恼了。

3.不要接触那些不良的刊物。如色情的书刊、影视或图画等,这些东西都会刺激青少年性冲动,它不仅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还容易诱导青少年走上性犯罪的歧途。所以,青少年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努力抵制那些不良的影像书刊的诱惑,确保自己健康快乐的生活。

4.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青少年,会在精神鼓舞下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然后,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因为,学习和事业是生活中主导的部位,而恋爱和婚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少年,会时常把精力放在学习和追求理想方面,会摆正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位置,把握好事业与爱情的关系。

5.自我调节与自我暗示法。青少年时期需要锻炼坚强的意志,如果出现性冲动,可用自我暗示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要冷静,不要冲动”等;这种强大的动力,对于疏导、调节青少年的性欲冲动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总之,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我们不要过分地控制对性的感情和表现,最重要的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有利于人类的幸福和发展。也让青少年对性的建立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使青少年都成长为高尚、健康、幸福和大有作为的人。

2.畸形的恋爱观

调查发现,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都有着畸形的恋爱观,正因为有了这种畸形的恋爱观,才会导致一些失常的行为,当然危机也就存在着。

青少年的畸形恋爱观

1.被性骚扰当作是受欢迎。有一些女生总是把异性的性骚扰当作是自己受欢迎的指针,还会因此而感到兴奋,更没有去拒绝或反抗对方,但是事后,多数人才感到后悔,及心情矛盾。

2.给予物质就是爱。有些女生经常会在内心做着比较,对方送给她的东西越贵重,就说明对方越爱她。这些女生认为物质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恋人愿意为自己花钱就是爱的表达;更有的少女表示不介意与不喜欢的异性保持暧昧的关系,因为可以利用“观音兵”为自己做事,其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都是如此。

3.不介意对方“一脚踏多船”。有很多青春期少女不介意男朋友“一脚踏多船”,而只需要对方与自己一起时对自己好就行了。

小案例1

高中生小梅是一个乐观的女孩,生活中的她总是大大烈烈,在她眼里所有男生都好像是她的好哥们儿一样。后来,有一个男孩向小梅表白了,希望小梅做他的女朋友。小梅听到表白后,虽然感到有点吃惊,但是她还是同意了。不过小梅对她的“男友”说,可以做男女朋友,但是对方最好不要限制彼此的生活。因为,她不想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

小梅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否喜欢那个男生,只知道,不好意思拒绝对方。有时,当她看到自己的“男友”与别的女生有说有笑时,她从来都不会生气。她说,新时代的恋爱就是彼此就足够的自由。

由此可见,青少年在恋爱观上有所偏差。在实际调查中还发现,有很多的青少年对性并不避讳,他们晚上在宿舍中谈论最多的话题都是异性,有时也会聊到关于性、怀孕这样的话题。专家提醒:在恋爱中过早地发生性关系,反而会阻碍你们进一步的相恋。为了得到愉快而健康的恋情,你们需要时间去一起玩乐,相互理解和学会照顾对方。然而,青少年并不认为恋爱就是照顾对方,尤其是女生把男生对自己的好,当作是理所当然。

小案例2

2004年,小伟上高二,文理分科后,小伟马上就在理科方面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才华。大家在班级里都称小伟是“理科王子”。然而,就在小伟喜欢上一个女孩后,他的世界就变了,因为,他多次向那名女孩告白,但均遭到了拒绝。后来,小伟实在受不了这种打击,他对那名女生起了杀害之心。

小伟为跳出农门,实现自己人生的第一大目标,勤学不辍,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均处在全班乃至全级的前面。在初中阶段,甚至还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初中考高中那一年,陈顺伟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刻苦,从全县130多万名初中生中脱颖而出,一举考入所有初中生梦寐以求的某中学重点高中班,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重点实验班高中生。但是从此小伟变成了只知道学习的一台“学习机器”。

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小伟的唯尊意识太强烈,对恋爱又了解地太少,最终是错误的恋爱观把他送上了法庭。

真正的恋爱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而非物质或表面的爱。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如果发现自己的行为较为自私自利,或是太片面时,要停下来多反思。

青春期正确的恋爱观

进入青春期之后,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很大变化,情窦初开的男女之间由相互疏远,转化为有了一种情感的吸引,进而有彼此接近的需要,这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异性思慕”或“爱慕”。事实上,对异性产生好感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其心理发展正常的一种表现。

对异性有好感的心理的产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应该说这种感情是你未来发展健康的爱情、婚姻,组建和睦家庭的心理基础。因为这种感情可以让你学会如何去关注他人、体验别人的需要和情感。所以,当这种感情空降到你身上时,不要感觉羞耻,也不要感到惊慌,因为它是如此自然,不带一点杂质。

然而,这种情感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问题,这是由于少男少女们的社会阅历、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存能力等还有待发展所致。比如,有些学生将这种初期的异性思慕与吸引误以为是爱情,过早陷入情网不能自拔。更有些老师和家长错误地将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认为是“早恋”。其实这种情感是复杂的,它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爱情也不能说成是友情,它是一种易变的成分复杂的心理感受,谁也不知道它将滑向何方,因此你会为它而苦恼。所以,在感受这种情感所带来的美好的同时,也要理性认识它的问题,不要被一时的快乐蒙住眼睛。

对青春期男孩的忠告

1.在与女生的日常交往中,既要懂得尊重、爱护对方,又要懂得自尊自爱。交往时要注意态度端正、举止大方、热情诚恳,要把彬彬有礼的感觉送给对方,而不是让对方因觉得你虚伪做作或哗众取宠而讨厌你。

2.男生具有一种天生的责任,这种责任要求你们能够自觉地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与女生交往时应做到“发乎情,止于礼”,要以高尚的道德感来控制性冲动,不放松对自己的性约束,切不要失去道德感,任由本能摆布,轻率地处理两性关系。

3.在与女孩交往的过程中,要稳重,不可过分随便。毕竟男女有别,嬉笑打闹时不可与女生拉拉扯扯。有些玩笑是不宜在女孩面前乱开的,也不要在女孩面前谈令女生感到难为情的事情。

对青春期女孩的忠告

1.在与男生的交往中,女生要更懂得自尊、自爱。交往中,应该不卑不亢、态度稳重、大方,令男生尊重你,不敢无礼;在服装上,既要讲究适合时尚的美,又不应过分花枝招展。言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矫揉造作,更忌卖弄风骚,或挑逗异性。要严肃对待异性的非礼行为,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失礼之举或其他不当行为。

2.在与男生交往中,要注意培养自制力。事实上,小女生更易比男生动情,因此,自制力既表现为控制自己心理的能力,又表现为使自己的行为自觉服从于社会规范的能力。在培养自制力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做到与异性接触时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冷静、沉着,切忌胡言乱语。行为上,要注意与异性保持一定距离,不主动去靠近、接触异性身体;与异性谈话时的口气、称呼要有分寸,不开出格的玩笑,不谈论性问题,等等。

3.在与男生交往时,要划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女孩应该把握两者的本质区别,自觉地遵守友情道德和爱情道德,切勿混淆友谊和爱情。友谊是朋友间最值得信赖的关系,不应该有性爱的内容;爱情则是以维护婚姻和家庭为目的,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男女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异性朋友可以同时有很多个,而爱人却只能有一个。

3.摆脱青春期心理危机

青少年期是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就像心理学家霍尔所说:“此时的男孩和女孩们处于一个骚动的年龄,一个与情绪冲动、精神混乱有着必然联系的发展阶段。”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如果生理发展不平衡,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往往会造成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青春期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1.学习方面的烦恼。青春期在学习方面容易出现的烦恼是个体无法进行学习或学习非常困难。如:初三毕业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中,排名前五位的全部属于学习方面,这主要包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低、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等。

2.人格上的烦恼。在青春期,随着自我意识的飞速发展,总试图与他人做比较,因而很容易发现自己的短处,如社会意识低、意志薄弱、缺乏魅力等。

3.性心理障碍。由于生理方面的快速和明显的变化——身高、体重迅速增长,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器官的成熟——丑小鸭开始向白天鹅过渡。青少年开始注意到异性,容易产生和异性在一起的欲望,或表现出对异性的故意疏远和排斥,或迅速爆发“狂热恋情”,并认为自己对爱情是认真的严肃的,不是闹着玩的,但是实际上自身对什么叫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义务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对异性带有很大的好奇和模仿成分,这恰恰是心理发展不成熟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营养摄入的增加,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等因素,个体的性成熟时间大大提前,而心理成熟则相对滞后,加上来自社会的束缚和影响,容易导致个体产生性心理方面的障碍。因为青春期性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易导致很多烦恼。另外,与父母、老师等长辈的交往,也会出现很明显的隔阂。

小案例

心理咨询室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青春期的男女:一位高中男生来心理咨询,诉说了他心中的苦恼:“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开始对异性同学产生了兴趣,有时头脑中会产生一种与对方亲热的想象,有性的冲动”。一个女生也对这样对医生说:“我有时会无缘无故地突然胡思乱想,想象着有一位白马王子来到身边。对班上个别男生有好感,想去接近他。还对年轻的男老师产生爱慕之情”。

有的青春期男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看了一些有关爱情的文艺书籍或电影电视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于是会在独处时或躺在床上幻想自己与某个喜欢的异性在一起。在进行诉说之后他们要问的问题总是:“医生,我其实不想这样,我有时甚至会很自责,但我管不住我自己。我的心理是不是不正常?”

事实上,这种青春意识并不算是心理疾病,但需要及时疏导。

逆反心理的产生

由于心理的迅速发展——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以及自我意识的迅猛增长,青少年们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希望别人不再把他们看做是一个孩子,他们渴望自立,独立决定自己的问题,希望自己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能得到承认和尊重,试图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与父母以及其他成人的关系。在他们的心目中,友爱、平等、自由和正义才是人类文明的最高理想,是值得誓死捍卫的,单以这样的最高理想来衡量现实社会,结果往往会发现大量不可忍受的社会“黑暗面”。于是,开始故意和老师、家长对着干,在行动中表现出冲动、偏激、摇摆、脆弱的一面,表现为逆反、愤世嫉俗或逃避现实、离家出走等等。

情感动荡与外部表露的矛盾

生理上的巨变,学校、家庭以及社交方面的各种问题必然会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动荡,而情感的动荡又需要得到适当的释放才能获得平衡,这本身是身心调节的正常规律。但是由于青少年认识能力的发展和自控能力的增强,内心的情感反被压抑了下来,得不到释放,他们内心激动、高兴或苦恼,表面上却看起来十分平静,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心理有话很想找人倾吐、述说,可是碰到有些长辈、老师又迟迟不肯开口,久而久之就变得焦虑、闭锁、闷闷不乐,或“在沉默中爆发”!

从整体上来讲,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大体可分为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两类。生理因素导致的危机指的是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危机,具体表现如青春期发育的生长危机、身患疾病造成的生理功能的紊乱等。社会因素引起的危机是指人在社会关系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危机,包括亲友突然死亡、恋爱关系的突然破裂、失去爱物而产生的情感危机;重要考试失败、失学、失业、晋升失败而产生的事业危机;遭遇灾祸如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破产或重大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海难沉船、飞机失事、受伤、被奸污及其他意外事故等而产生的心理危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量的快速增加,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心理危机也愈发多见。可以说,没有体验过心理危机的人是没有的。心理危机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

由心理危机而引发的自杀、杀人、投毒、放火等青少年犯罪案例屡见不鲜。

小案例1

福建省有一个13岁的少年,因无法忍受父母长期以来的管教与责骂,竟把“毒鼠强”放进米饭中将父母双双毒死,然后若无其事的去上学。

小案例2

高一学生李某,今年16岁。他在小学、初中时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但升入重点高中后,因班上“高手”如云,竞争激烈,他的心理压力很大,总是处于极度紧张之中。随后便出现了头痛、失眠、焦虑、烦躁等不良反应,平时还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回到家里也经常发脾气,甚至摔东西、骂人,对父母的态度很凶,扬言再也不读书了,要去出家当和尚。

面对危机,重在自我调适

青春期少年,当发生心理危机时,若懂得进行自我调适,可防患于未然,保持身心健康。

1.调节情绪。情绪,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愈演愈烈,不加节制,就会导致心理失衡,损害健康。情绪是个体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情绪的好坏在于你怎样认识事物。可见,一个人的心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通过对某种价值观念或认识的修正,来达到情绪上的重新调整。如果从某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产生心理压力,继而出现心理危机。这时只要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会迎刃而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亏是福”等都是属于通过修正观念来重新调节情绪的至理名言。

2.善于宜泄内心感情。可找自己的知心朋友倾吐心中苦衷,谋求友人或心理医生的疏导和劝解。也可通过日记将自己的苦恼溢于字里行间,抒发,排解内心的不快,以此得到自我宽慰。

3.善于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走出郁闷的楼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壮丽的山川、幽静的名胜古迹是陶冶人的情操、调整情绪、恢复心理平衡的好去处。

青少年期的身心巨变及可能会是一种危机,但也可能会是一种转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动荡的阶段而走向成熟。

4.青少年的恋“星”情结

自从发生女儿追星害死老父亲的那件事后,才发现,青少年的恋“星”情结,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行为危机。

追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种非常正常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青少年处于由孩子向成人的发展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时期,他们的理想、愿望正处于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实现和完善,他们既想摆脱儿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样体现成熟。明星的出现使他们眼前一亮,从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希望,从而追随他们、崇拜他们,热爱他们,心中对明星的追求更是强烈。追星是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种表现。大多数明星都有一技之长,加上其外观或是英俊潇洒,或风姿绰约,体现了美的风采,年轻人常常被他们吸引,从思想、行为和外表等去模仿学习。追星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期,性的发育正逐渐走向成熟,但性意识仍是朦朦胧胧的,对异性产生好感,心中多少都会有异性的影子。在年轻人的眼里,明星是快乐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范。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成为了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成为生活中的目标。另外,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学习负担大,升学的压力大,学生相互竞争力,课后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当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进入他们生活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去崇拜,去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以满足自己心理的需求。

小案例

下面是一名叫上官可心写给某心理医师的信:

我叫上官可心,今年16岁,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孩。最近我发现我没有办法上课专心听讲,我满脑子都是我的偶像——刘德华的样子,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了,这让我很苦恼。

我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但是我控制不了自己,每当我看到一篇爱情故事,我就会把里面的男女主角换成我和我的偶像,幻想是我和他。我之前是短头发,但是自从我看了他拍的洗发水广告之后,他的那句“我的梦中情人是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之后,我就开始留长头发,谁碰一下我的头发,我就跟别人急。虽然我知道我这样做没有意义,刘德华也不会知道我,但是我还是控制不了自己。我之前一直喝果汁,但是自从他拍了冰茶的广告之后,我就一直喝那种冰茶。有时候我也感觉自己很傻,我收集了所有关于他的照片和歌曲,我的mp3里全是他的歌曲,每一首歌我都会唱,跟朋友一起去KTV我就只点他的歌。

有一次,我们班上的一个男生,突然说刘德华老了,不能看了,现在都开始脱发了,我当时听了这样的话,心里十分气氛,刘德华在我心里永远不会老的,我不能容忍别人这样说刘德华,我警告他停止,但是他还是不停地说,竟然还带着一脸不屑的冷笑,我就冲上去跟他扭打起来,我跟他打架自然不会打赢他,我们被同学们拉开了,而且我也被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了我,问我知道自己错了吗?我说我认为我没有错,老师很生气,让我回家反省。回家之后我也被爸爸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真的很伤心。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能理解我,只有听着刘德华的歌,我的心里才会平静下来。我想如果我的生活中没有了他,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正确的追星可以让青少年树立一个榜样,但如果像上文故事中的可心那样,就对身心发展百害而无无一利了。

青少年为何会追星

青少年的恋“星”情结,是成长过程中热门的话题。追星是青少年情感满足的正常需要,也是其心理成长的里程碑。心理学认为,青少年的恋“星”情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它特指由于“光环效应”而形成夸大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得完美无缺,从而导致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这种现象在青少年身上尤为明显。

青少年的恋“星”原因:

1.感情需要。寂寞的青少年心里是需要友情、需要心灵乳液、需要获得情感共鸣……当代的青少年是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而情感贫瘠的环境里,独生子女的现状,使他们缺少父兄们所有的手足情;紧张、繁忙的现代生活节奏使他们的父母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时,以优美的歌喉动情地吟唱温馨的情感、美好的未来、艰辛的人生的歌星们款款而来,歌星们形象新鲜时髦,歌曲委婉、真诚、直逼心灵。在这歌声中,青少年仿佛听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自言自语、迷惑与憧憬,一时间歌星成了青少年最遥远而又最亲近的朋友。可以说,追求友情,追求心灵的共鸣是青少年追星的心态之一。

2.向往成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向往成功,也是青年的强烈愿望,明星们的光环令他们看到成功的荣耀与辉煌。从一踏进校门,抑或从刚刚懂事,青少年们就被长辈们谆谆教导,长大要有出息,要成就一番事业。歌星、影星们的知名度和伴随知名度而来的荣耀与财富,令青少年逼真地看到了朦朦胧胧的成功,他们渴望成为这样的辉煌成功者。于是,他们热情地追随眼前的成功者,抱着这种寻求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奥秘的心态,而狂热地追逐着他们喜爱的明星,成为追星族的一员。

3.父母的替代品。在这个紧张、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他们的父母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心理上的发展却远远滞后。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然而,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这种矛盾状况使他们感到很苦恼。因此,他们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和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让偶像来行使父母的权利来控制自己,也就是说他们将偶像作为了父母的代替品。

4.追求时髦。这是众多追星的青少年的心态。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只是跟着潮流走。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追什么;哪位歌星走红,他们就追哪一位。男孩感觉自己成了所有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女孩感觉所有的男孩都在对自己行注目礼。于是,仿佛自己也成了自己崇拜的星。

5.把自己融入团体的一种手段。青少年偶像崇拜也是想把自己融入团体的一种手段。青少年通过偶像崇拜,发展属于这个群体有些追星族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们是二流的追星族。他们追求的是让自己有所归属,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知道他属于那个团体。所以他们需要知道大家正在讨论的明星们一切信息。

6.寻求刺激。有为数不少的青少年们持有心态而纳入“追星族”行列。这类追星族成员的最初心态也与前一类有共同之处,起初也觉着追星时髦,追星浪漫,继而体味到追星行为是一种刺激,是平淡学生生活的一种调味剂。

总之,诸多的因素加上青少年的自制能力差、免疫力低,他们极容易通过影片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就迷恋上某一个明星,看到他们上镜就欢呼雀跃,仿佛看见老朋友一般亲切,听到关于他们的负面新闻就义愤填膺。追星并不是件坏事,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每个人人生途中说必备的精神食粮,所以青少年最好在选择追星的对象的时候要选择一些英雄人物,作为自己生活的榜样。

青少年应正确恋“星”

应该注意到,青少年过于崇拜的偶像,通常是那些更能接近于他们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的人物。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在于个人内在满足,如心理满足、情绪分享等,而不仅仅只是一些外在的表现。而由于受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表现出明显的离散性,也就是说,在青少年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的情况下,崇拜的具体对象相当宽泛。

小案例

13岁的小昆非常喜欢vitas,但是他从来都不认为vitas影响了他的学习生活。因为对vitas的崇拜,他开始奋发学英语,结果,他的英语成绩提高得很快,令别人感到惊奇。有一次vitas来了北京,正好小昆赶上中考,于是小昆想有vitas陪着自己,自己一定要好好考试。结果,那次考试小昆的成绩进步了很多。他把他的进步都归结为是偶像的力量,因此,平时,有人会说过于追星会影响学习时,小昆从来都不这样认为。

青少年对偶像崇拜现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美好的信仰,这是最值得肯定,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青少年的“追星”行为就好像他们脸上长的青春痘,过了一定的年龄段就会自然消失。因此,不能用高压手段去消灭“它”,更不能用强制手段去“挤”“它”。要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智慧,合理调节,疏导有方,让青少年们清楚地明白,为何崇拜,崇拜什么,才是正确和值得提倡的教育思路。

“追星”并不是青少年生活的全部。青少年现在应当以学业为重,摆正学习和追星两者之间的关系,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权衡利弊,把握好正确的方向,这才是关键。告诉他们如果想像偶像们那样成功,现在就必须努力才行。并要告诉他们其实所有的明星也跟普通人一样,只不过他们从事的职业的一些特殊性把他们熏染的如此的完美或是高大。最好的办法是:教育青少年把追星当成课间休息、课余活动,这样既不影响学习,也可以放松由于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

在青少年时期,恋“星”情结多少带有几分盲从与狂热,这是成长中常见的现象。其实我们并不提倡一味的死读书。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追星可以让他们适时喘一口气。在课余时间里可以谈论一些时尚的明星,或是听听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娱乐之后有动力继续学习。只要不过分,这都是好事。但应注意适度原则,量变引起质变,往往有的同学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这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但偶像崇拜的经历最终应使人学会自立,而不是沉湎其中。

人生是一个不断模仿、学习与创新的历程。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智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所以积极正确的引导青少年的追星情结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充分的利用追星的正面影响来引导青少年,努力克服追星的负面影响。正确认识追星现象,正确引导追星情结,让我们青少年们都能够健康成长。

5.青少年的恋师情结

在实际生活中,情窦初开的害羞少女喜欢上英俊帅气的男老师、青涩多情的阳光少男迷恋起清秀温婉的女教师,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然而,危机却很严重的存在着。因为,青少年的恋师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学习及身心的发展。

学校里,师生恋的传言,总是会在平静的校园里激荡起阵阵涟漪。心理学家称青少年的这种恋师情结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对于心智尚不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最易迷恋所喜欢的老师,有时还会做一些疯狂的事情。

小案例

高中生小白,现在在感情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惑,这种困惑让他难以自拔。小白是名副其实的差生,尤其是特反感上英语课,每当英语老师走上讲对台,说一句他听不懂的英语时,他就很困乏,很想睡觉,一学期下来,他的英语课堂基本上是在睡觉中度过的,所以英语成绩很不好。而自从班级换了新英语老师后,他就喜欢上英语课了。因为英语老师是一位娇小可爱的女老师。

英语老师知道小白不喜欢上英文课,于是就在课余时间,跟小白聊关于学英语的事情。因为小白平时从来没有得到过与老师谈心的机会,于是,那次的谈话让小白误以为老师在偏爱他。后来,小白惊奇地发现,原来英语老师在和自己的叔叔谈恋爱。从此,小白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叔叔。

有一次,英语老师对小白说,如果这次考试能够进步70名的话,就答应实现他一个愿望。小白听后,高兴极了,于是就开始很努力的学习。最后,小白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进步了73名。当老师问他想要什么愿望时,他居然对老师说,他希望老师和他的叔叔分手。

恋师是向往年长者时期。由于在青少年后期,你们心中的父母形象变得从未有过的渺小,你们的独立意识变得强烈,逃脱家庭、远离父母监护的愿望膨胀,渴望着能重新选择一种活法。但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束手无策的感觉萦绕着你们,所以,渴望理解与帮助。环顾周围你们发现,与自己朝夕相处,关爱关心自己成长,传道解惑的老师,有阅历,有才华,有智慧,充满成熟之美,很容易地占据了你们的心灵,成为崇拜的偶像。

少男少女出现的“恋师情结”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有闭锁心理

具有“恋师情结”者大多具有闭锁心理和自责心理,他们极少向父母、师长或同伴吐露内心的这种隐秘。由于传统的伦理观念和社会舆论,人们对于年龄、能力、社会地位悬殊过大的恋情,通常采取不接纳态度,这种无形的压力迫使许多高中生将自己的情感深藏心底,或是通过日记独自倾诉和品味,表现出严重的闭锁心理。因此,结果就是发展为一种炽烈虔诚而又虚幻的单恋。这种理智与情感、幻想与现实、冲动与压抑的激烈思想斗争,常常搅得他们焦虑不安,对高中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他们暗恋的老师成了家,这种感情则会使他们深感责备,把自己看作是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从伦理道德上责备自己。

具有一定积极的潜在动力

从心理学的深层来分析,高中生这种对异性教师的钟情与“英雄崇拜”,实质上是他们内心自我完善动机的自然流露,他们常常产生一种自我完善的迫切意向,表现出较高的进取心和行动的积极化,具有一定积极的潜在动力作用。例如,有的学生希望将来报考师范院校,伴随自己钟情的老师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迸发出饱满的热情,力求取得优异成绩,以引起这些老师对自己的好感和注意。

绝大多数“恋师情结”没有结果

“恋师情结”多是一种精神上的单相思,被倾慕的教师通常并不知晓,即使偶尔有所察觉,大多也只能以一种慎重、得体的态度,巧妙地加以处理。所以,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得不到强化的情感会逐渐淡化,只留下一缕美好而温馨的回忆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青少年开始能够比较理智地判断自己与对方在各方面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逾越的差距。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青少年们原有的痴情会随自我意识的成熟而逐渐冷却消退。

女孩多发于男孩

心理学家认为,“恋师情结”一般以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女居多。这可能是由于青春期的女孩对情感的要求比较深刻和细腻,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渴望被人理解和保护有关。而且,这种情感的发生以内向型的中学生居多,尤其是那些社会适应不良,缺乏家庭温暖与关爱、性格孤僻的青少年较易发生。

专家提醒:身处青春期性意识萌发的阶段,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老师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还可能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毕竟老师们多数都已进入恋爱阶段,有自己的意中人,还有的已成家,有自己的配偶。因此,学生在此方面如果感觉不能自拔,应及早调适自己的心理。

6.青少年的恋母(父)情结

心理学家指出,青少年性心理成长的规律是:异性疏远期——异性吸引期——异性眷恋期——恋爱择偶期。专家经研究发现,有的青少年在异性疏远期和异性吸引期之间,有一个恋母(恋父)期,即对自己的母亲或父亲产生情感依恋。一般这个时期很短暂,随着他们与异性交往能力的增加,这个时期很快就会过去。但是如果不加以及时调整的话,就会发生行为危机。

亲子之间的爱是基于血缘系统的一种特殊的爱,这种爱无法割舍,延续着两代人的一生。但亲子之爱是有限度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最终都要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然而,事实上,有很多青少年都有着恋母(父)情结。

生活中,有的男孩已经十几岁了,却仍是无法改掉儿童时期的习惯,非得要母亲陪自己睡觉,和母亲身体亲密接触获得性心理的满足;而女孩则与父亲关系十分亲密,常常在父亲怀里撒娇,有心里话愿意同父亲说,甚至嫉妒母亲夺走了自己的爱。这些都是因各方面的原因,使青少年对异性的家长产生了情感依恋。这显然就是恋母恋父情结。这不仅对青少年自身心理发育有害,而且也有背人伦道德准则。

小案例

颜颜从小失去了母亲,中父亲将她一手带大,由于颜颜小时候因经不起失去母亲的打击,一度得了失语症。在她得失语症期间,爸爸寸步不离地陪在她身边,每天想尽办法逗她开心。终于,颜颜又重新展开了笑颜。

后来,爸爸工作比较忙,总是顾不得呆在颜颜身边,因此,颜颜总有一种要被抛弃的感觉。她总是将自己弄伤来吸引爸爸的注意。每次看到爸爸关切自己的眼神时,颜颜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有一次,颜颜居然对爸爸说她想嫁给他。

一个人当告别儿童期进入青春期时,青少年就应该自觉地进行“心理断乳”。因为这一时期性意识已经萌发,不管青少年自身是否意识到,他们对母亲(父亲)的爱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其中未必没有对异性爱恋的成分。

母子或父女之间,不管如何亲密,那只能是两代人之间的爱,这种爱与异性间的爱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对这一点把握不好,有可能使青少年及他们的父母性心理发生错位,做出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事。

研究发现,凡是有恋母或恋父情结的男孩和女孩,他们的性心理极不成熟,对异性或者苛责或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他们总是拿自己的母亲或父亲作参照标准去选择结交的异性,并容易产生情感依赖。这种影响甚至可能不自觉地延续到恋爱择偶阶段,他们要寻找“母亲型”或“父亲型”的配偶,而现实生活里,这是很难实现的。

青少年应当心里清楚,长时间和母亲(父亲)过分亲密,对父母和自己都不好,一是会挤占父母的生活空间,给他们带来许多不便;二是影响自己正常和健康地与同龄异性交往;三是不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

7.走出早恋的情感误区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相互喜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青少年由于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还较幼稚、片面,因此早恋并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青少年为何会早恋

早恋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青少年男女的早恋与他们的身心特点及环境影响有关。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早恋是青少年学生对性的好奇与探索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性成熟的生理作用下,青少年们对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理,致使他们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探索和尝试的欲望,他们在情感与理智之间,容易选择前者。特别是中学生,他们对异性特别敏感,一旦意识到相互之间的爱慕之情,往往克制不住情感的冲动,迅速进入盲目的热恋之中。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一时承受不住,急性发作,甚至酿出悲剧。

2.早恋与暗示心理有关。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们最容易受暗示,“心理暗示”对于他们认识世界、评价自我的情感、行为都有着巨大的“磁化”作用。青少年学生喜欢独立但又必须依赖他人,渴望成熟但又难逃幼稚,这一充满矛盾、充满困惑的时期使他们自己也难以做出抉择。这样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暗示,对早恋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女生,则更容易受同伴的暗示或影响。

3.早恋与社会环境有关。青少年虽然绝大多数在学校接受教育,但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员。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与性有关的内容很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以及大街小巷、马路、公园中的男女拥抱接吻等刺激性镜头频频出现,让人防不胜防。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育还未成熟,他们不具有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因此经不起各种诱惑,故模仿性的早恋行为成为一种必然现象。社会上恋爱婚姻的悲欢离合,无时不在影响着青少年,无时不在牵动着他们的心。

4.早恋与枯燥的课余生活有关。课余文化活动的单调和缺乏,对“早恋”的出现,在客观上到了激发作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张,而课余文化生活又匮乏,他们感到紧张、单调、枯燥、压抑、厌倦。正是由于这种紧张、单调的生活,使得他们的发泄和归属感更为强烈。他们渴望着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于是他们把恋爱看成是为生活增添色调的手段,在学习之余,就用恋爱来打发那些无聊的时光。

认识早恋所带来的危害

1.分散精力,影响学业。早恋中的青少年有许多出类拔萃、成绩优异者,但由于早恋,使青少年过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这一切对于涉世不深、意志薄弱、情感易于冲动的青少年本来就是一种“超负荷”运载。在早恋的沉重的几乎要压垮全部稚嫩心灵的超负荷运载下,无心学习,成绩下降,是十分自然的,也是屡见不鲜的。

2.感情冲动,种下苦果。通常情况下,恋爱和性爱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少男少女坠入爱河以后,成天单独在一起,他们或成双成对外出郊游,或自由自在地进出影视厅,爱的镜头会成为他们关注和模仿的焦点,尤其是影视中男女亲吻、搂抱等动作,会激发少男少女们的感情冲动。强烈的性冲动往往使他们失去理智,不考虑后果而发生性行为。性知识的缺乏而导致严重的生理后果——怀孕时常使早恋中的那种浪漫惬意的气息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性行为过后的双方惊恐不安和无所适从。青少年朋友们,应当警惕啊!越雷池一步必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成为早恋的牺牲品!

3.早恋不仅涣散了意志,而且还影响了风气。在学校,班级中出现了男女学生恋爱,就会产生种种反响。一些人把早恋事件当作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探听恋爱者的行踪和隐私活动,相互传播取笑,转移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严重影响了学校的风气。

此外,处于早恋的男女学生喜欢单独与恋人在一起,为避人耳目,他们时常会找一些没有熟人、僻静的曲径幽巷,与恋人相依相偎,讨厌别人去干扰。长此以往,这种二人世界会逐渐脱离大众,他们也很少与班级多数同学正常交往,与集体和同学逐步形成隔阂,从而把自己推到孤立的位置上去。这些实际上是画地为牢,使双方都失去了许多真诚的朋友和纯洁的友谊。

4.情极不稳定。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谈恋爱,大都是在身心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加之他们没有经济基础,经济来源多半寄托于父母。因此,这种爱没有什么牢固的根基,是很容易中途夭折的。他们初入情网时往往信誓旦旦,甚至山盟海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由中学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知识和阅历逐渐丰富,生活经验不断积累,真的成熟起来,并确立了各自的世界观,有了新的择偶标准。有人作追踪调查,早恋者婚姻的成功率极低,中学时代热恋的人,最后能组成家庭的并不多。为这种最终苦果多于甜果的“爱”,而耗去大量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未免太可惜了。青少年朋友应该要仔仔细细地观察和体会这一事实。

早恋并不可怕,它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人成长的自然过程。如果早恋了,要掌握好友情的爱情的区别。爱情是神圣的,是很现实的,不是说句“我爱你”就开始恋爱了,更不是天天卿卿我我就是爱情。中学生的恋爱观还比较肤浅,大多数停留在相貌、造型、品德等单方面的爱慕之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了解。更多是友情而不是爱情。请青少年能考虑自己的感受。在中学年代,绝大学生之间还是友情,真正的爱情很少。因为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爱情,爱情,不光是相互爱慕,帮助,相互学习,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对自己,对对方的感情、生活,对对方的未来的责任。

学会自然大方和异性相处。不要把自己往“恋爱”这上面套,有时候两人相处并非真正的恋爱,如果能利用对对方的“爱慕”之情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是更好了!因为一旦喜欢上了对方,就会不自觉地在对方面前展示自己,如果能利用这一特殊的感情特点作为学习的动力,让学习与交情两不误。青少年尽量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做到互补、互学、互助、互保。这样就能避免自己误入“早恋”的歧途,也会更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