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博弈的智慧
11487100000011

第11章 低姿态地进行调查

两只斗鸡在斗鸡场上要作出严格优势策略的选择,有时并不是一开始就作出这样的选择的,而是要通过反复的试探,甚至是激烈的争斗后才会作出严格优势策略的选择,一方前进,一方后退,也是符合斗鸡定律的。因为哪一方前进,不是由两只斗鸡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双方的实力预测所决定的。当两方都无法完全预测双方实力强弱的话,那就只能通过试探才能知道了,当然这种试探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在社会历史中,以这种形式运用斗鸡定律却比直接选用严格优势策略的形式要常见得多,这可能是由人有复杂思维和更多的欲望所决定的吧。春秋后期,吴越之间的抗衡就属于这种情况。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他的儿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阊想趁越国新丧国君、人心不稳的机会,彻底打败和灭亡越国,于是起兵攻打越国。吴越两军在槁李(今浙江嘉兴南)展开了激战。吴国的军队阵列整齐严肃,越王勾践派敢死队冲锋失败,就改用罪人在阵前集体自杀,吸引吴军的注意力,然后趁机突袭吴军。越将灵姑浮挥戈刺伤吴王阖阊,吴军败退,阖阊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继位。在这场战争的博弈中,越国这只斗鸡就进行了力量的试探,当它觉得吴国这只斗鸡很强大时,觉得如果硬拼的话,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会被吴国打败。但是此时吴国却没有给越国这只斗鸡留下选择后退的机会,因此单方面的被打败以致灭亡这是越国的劣势策略,所以越国只有选择进攻。但进攻又有硬拼和智取的选择,而只要能够智取,谁都不会去选择硬拼,当然,吴国的君臣也并非任人耍弄的孩童,一般的方法是起不到智取的作用的,何况它军中还有一个伍子胥呢,因此,一切的计谋都要能够一时让吴国人无法看穿,才能够得逞。于是越国选择了让敌人在阵前因吃惊而分心的策略。让本国的死罪犯人在阵前集体自杀,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策略(这策略只能用一次),以至使吴国人大为吃惊,伍子胥也猜不透越王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可就在他们惊疑之际,越国的军队已经杀向了他们,吴国人因分心而被越国军队杀了个措手不及,结果大败。吴王阖阊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总而言之,两只斗鸡都向前时,那就是比拼力量和智慧的时候了,在战争中就更是如此。这里它们的博弈矩阵为:

越国进攻后退 进攻

从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越国是没有后退的余地的,但因为当时越国主动进攻的条件还不具备,这其实也把越国置于绝地。因此也就更会想办法来保存自己,也由此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从而大败了吴国。

阖阊临终之前,嘱托儿子夫差一定要为他报仇而灭掉越国,吴越之间的争斗变成了两国之间的仇杀。夫差为报杀父之仇,于是励精图治。他害怕自己忘记了报仇的遗命,所以就派专人侍立宫门,每逢夫差出入,便发问:“夫差,越王杀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夫差则回答:“是,不敢忘!”还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豁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越国。当时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范蠡对吴国实力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也是在分析自己实力的基础上而得出的正确结论。可是勾践不同意,也派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只斗鸡就这样拼上了。两国的军队在夫椒(太湖一带的古山名)进行了决战,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仅剩五千人,被吴军包围在会稽山上。越王勾践一筹莫展,后来范蠡劝他向吴王求和。文种、范蠡最终说服了勾践忍辱图存,厚赂吴王夫差的宠臣伯豁,向吴王求和。越王派文种到吴营求和,文种首先承认了越国的错误,并说明了越王求和的意向。此时吴王有两种选择:答应或不答应。而文种也分析了吴王的两种选择,如果吴王答应了越国的请求,越国的一切珍珠宝贝和美人都属于吴王,并且越国向吴国称臣,而且吴国也不用再损失军队了,这是给出了答应的收益值;如果吴王不答应的话,越王将采用玉石俱焚的策略,毁掉一切珍珠宝贝,杀死所有的美人,然后与吴国血战到底,拼个鱼死网破,这是不答应的惩罚。

从现实收益值来看,答应是优势策略,更何况还有一个伯豁在为越王说好话,所以吴王想同意越国的请求。但吴相国伍子胥表示反对,他举夏代少康中兴的故事,劝告吴王,消灭越国,以绝后患。伍子胥是在分析了双方的实力和比较了现实收益值与未来收益值的差别的基础上来进行劝告的。可惜吴太宰伯豁既贪图越王勾践的财物,又嫉妒相国伍子胥的功劳,极力怂恿吴王答应越国的请求。吴王夫差终于允许求和。这里的博弈矩阵又变为:

越国进攻后退求和 进攻

从以上矩阵来看,吴国答应求和而越国进攻是不存在的,而吴国已经进攻了,越国后退求和也不大可能发生,因为求和没有意义了。因此,在剩下的两种情况中,吴国进攻,而越国抵抗,吴国可以获得两个收益值,即得到了土地,但失去了珍珠宝贝和其他钱财。相比之下,求和就成了他们的优势策略了,各获得了三个收益值,即吴国得到了它想要的,而越国保存了自己不被灭掉。

但吴王夫差是为父报仇才发动对越国的战争的,现在如果没有一点报仇的表现的话,那他对死去的父亲和全吴国的老百姓都无法交待,因此他必须要让曾经打败他的父亲的勾践付出沉重的代价。于是他也给求和加上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越国不仅无条件地臣服于吴国,还要勾践到吴国做三年奴隶。勾践为了越国不被灭掉,只好带着范蠡来到吴国当马夫。每天早上喂马擦车,以备夫差打猎、游玩;晚上栖身于石屋,守在阖阊的坟旁,期待三年一过,重返越国。最使勾践君臣提心吊胆的是伍子胥,他常常劝吴王杀掉勾践。因此,勾践必须装出万分忠于吴王的样子,而且不能让吴王发觉有半点矫揉造作。范蠡为此煞费苦心,他听到夫差病了,就劝说勾践去尝吴王的尿来为吴王确诊病情,以感动夫差。这着收到了成效,夫差误以为勾践已经屈服了,就按约放勾践回国了。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庄子讲过一个故事,说斗鸡的最高状态,就是好像木鸡一样,面对对手毫无反应,可以吓退对手,也可以麻痹对手。这个故事里面就包含着斗鸡博弈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对手错误估计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产生错误的期望,再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

勾践在吴国受到了奇耻大辱,岂有不报之理,他心里恨不得立即就把夫差千刀万剐。但苦于国家力量不够,所以回国后,他很怕被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从而身边总放着一个苦胆。坐卧饮食不忘先尝苦胆,借以牢记会稽之辱。范蠡为勾践制定了一套保民、富国、强兵的方针。勾践亲自耕田,夫人亲自织布,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赈贫恤死,深得民心,越国很快富了起来。在斗鸡定律看来,这是在增加自身的实力,以便在前进中增加更多的筹码。

而相反,吴王夫差因胜利而骄傲自满,为了让他更加骄奢腐化,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结果在苎罗山上找到一个名叫西施的美人,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西施到吴国后就与奸佞太宰伯韶一唱一和,设计让吴王杀害了忠诚的相国伍子胥,这为越国除掉了心腹大患,也报了越王的一口郁闷之气,从此吴国的政治日趋腐败。吴王夫差看不到越国是自己的心腹之患,一心想北上争霸。公元前483年,他乘齐景公新死之机,伐齐,在艾陵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通知中原诸侯到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开会。会上,吴晋两国争当盟主。结果歃血时,先吴后晋。鲁、邾等小国也分别“赋于吴八百乘”和“六百乘”(《国语·楚语》)。所有这一系列胜利,更加让吴王忘乎所以,也进一步加速了他的灭亡。就在吴王夫差参加黄池之会的时候,越王勾践率兵攻进吴都,俘虏了太子友。夫差闻讯后,急忙从北方撤军回国。

吴军长途跋涉,疲劳不堪,无法抵抗越军的进攻,夫差只得派伯豁携带礼物去越国求和。越王勾践估计眼下还不能灭掉吴国,就答应同吴国讲和。为了灭吴,勾践可以说是处心积虑,这里他又施了一着欲擒故纵的好戏,故意给后退的斗鸡留一点面子,使夫差不至于鱼死网破,也使他有继续享乐的理由,从而一点一点来消灭吴国。

就在夫差还没有从温柔乡中醒过来的时候,四年后,越国再次进攻吴国,两国军队在笠泽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吴国大败,越国军队将夫差包围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向越王勾践求和。勾践想答应,范蠡说:“过去天意叫吴国灭掉越国,可吴国偏偏不干;现在天意叫越国灭掉吴国,难道大王也要违背天意吗?”吴使闻听泪如雨下。勾践就说:“请夫差迁到甬江以东,让他管理一百户人家。”夫差羞愧交集,感到无颜再见地下的伍子胥,就蒙面自杀了,吴国就此灭亡。

夫差的死,从他自身来看,是他骄傲自大,低估了越王的实力,从而盲目乐观高估了自己。以至于在越国君臣的蓄谋已久的算计下倒在了自己的刀下。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越国君臣就是在蓄意谋杀,但从斗鸡定律来看,两只斗鸡如果有一方算错了自己和对方的实力,那就会作出错误的决断,从而使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吴王正是这样的一只斗鸡,所以倒下的只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