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柳传志内部讲话:关键时,柳传志说了什么
11473800000027

第27章 创新才能保命(2)

“那就是真的找死,所以没敢动,然后我们并购了IBM PC,大家都为我们叫好,实际上是在鼓舞我们的勇气,而不是相信我们能成功对吧,但毕竟我们成了。就在我从联想退下来的那一年,那一年的现金流到年底大概有多少呢?大概有30几个亿,40个亿美元左右,大概有一半以上你得保证业务运行,对吧,你真的要投在新的技术领域里边的时候,就要考虑清楚,你投下去以后怎么做。要把这事算明白,要算明白三星今天做了显示屏,他们前后一共投了多少钱,它怎么来的?只要把这个账算明白就可以去做,我坚决希望元庆他们将来为中国人争光,能在技术上有更大的突破,但是一定要把事算得更准确。我跟任正非先生比,我不如人家的地方就是任正非更敢冒险。他确实从技术角度敢往上走,他可能摔下来的时候会很重。我基本上领着部队都是行走50里,安营扎寨大家吃饭,接着往上爬山。”

正是这种做改革派但不在改革中做牺牲品的谨慎态度,使得联想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稳步地向做伟大公司的愿景迈进。

拓展透析

创新是手段但不是目的,只有其成果应用于实践并产生实际的价值,这样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就只是浮于表面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能是对资源与时间的浪费。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单纯的、无明确目的的技术变革并不重要。标新立异的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到为买方创造价值的途径,增强企业独特性,使企业获得的溢价大于增加的成本。”

曾经重拳推出的第五季饮料,被健力宝集团轰轰烈烈地宣传过,无论是在产品名称上,还是在包装上都采取了与常规不同的创新,然而其推广没有成功,消费者并不认可,最终惨遭市场淘汰。这是为什么呢?

一年只有四季,“第五季”这个名称确实够新鲜、够创新、够差异化,但是,仅仅是名称创新,品质并没有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消费者不会只为这个新名字而埋单。

娃哈哈曾经推广过一款叫“维生素水”的饮料。研发者认为,含维生素的水肯定好于那些不含维生素的水。但市场反馈的情况是:注重维生素的消费者会选择果汁类型的饮料,不管商家怎么说,消费者都认定果汁饮料比维生素水更具维生素、更好喝。

为了创新而创新,注定是要失败的。企业的创新战略,一定要立足于消费者的需求,以期最大限度地获得顾客的理解和认同。

华龙面业六丁目方便面的成功就在于运用差异化战略,牢牢地把持住低档面市场。低档面市场是方便面巨头康师傅与统一暂时不愿意进入的市场,但这个市场需求量非常大,虽然有众多本土方便面企业进行恶性竞争,但各区域市场上始终没有强势品牌。

华龙面看到了产品差异化契机:绕开与行业巨头的竞争,全面进入低档面市场;打造强势品牌,采取低价策略,从而击败众多本土品牌,确定霸主地位。针对中原人尤其是河南人爱面食、市场基础特别好,但对方便面性价比非常敏感的需求特点,华龙推出零售价只有0.4元/包的六丁目,以“惊人的不跪(贵)”口号成功实施差异化战略。

随着广告的大力宣传,六丁目出奇制胜进入老百姓内心,受到老百姓空前的追捧,一举成为低档面的领导品牌,年销量达六七个亿。

顾客需求是市场的灵魂。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每一种需求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出发点。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创新都能获得市场认可,只有准确把握目标顾客的关键需求,即把握对购买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利益需求,创造出顾客所期望得到但竞争对手尚未提供的利益,才能获得巨大成功。

照着菜谱做菜,不如自己写菜谱

自己写菜谱、总结经验往往更有效。

外国企业经营这么多年下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模式,其中有运作层面的,也有管理基础层面的,这些东西都值得中国企业借鉴。黄主席也讲到,现在中国企业出去以后,要注意管理上的问题,包括财务控制等。我觉得目前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现在已经有经验可以借鉴;而1980年代初的中国企业,像张瑞敏和李东升他们,包括我自己在内,需要自己“写菜谱”,一边实践,一边研究怎么适应特殊的情况,并且怎么跟正规的外国企业竞争,我们很早就开始研究管理的问题。

我们发现,自己写菜谱、总结经验往往更有效。完全按照菜谱做事的人有时候倒会忘了目的是什么,比较机械。IBM有很多具体的流程,已经考虑得比较透了;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有实践经验的会比较明白怎么做。

中国人都非常聪明。聪明怎么变成智慧呢?就是在学习、工作之中,不停地总结。小企业永远不总结、不提高,到国外,头几炮行,以后会败下阵下来。我们跟海外差了若干年,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真正下功夫去研究,就会发现跟外国企业有些东西是比较机械的。

戴尔绝对不机械,这个还要看具体谁在管这个公司,管的人本身到底是不是把目的看得非常透,根据这个目的把所有管理的理论配合上,就容易成功。

——2006年1月柳传志在“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柳传志认为自己是一个既能照着菜谱做菜,又能自己写菜谱的人。就如他自己所说,1984年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下海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干”。直到后来给外国企业做代理,才实际了解到什么叫市场营销、怎么去管理销售渠道,怎么去管理财富。

曾有外籍顾问这样问过柳传志:“在国外,商学院都是以MBA为主的,为什么在清华、在中国办商学院把EMBA放在这么大的分量上?”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表,柳传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同联想旗下的各个子公司的骨干,像杨元庆,年纪大概都在47、48岁,接近50岁,当年他们出来的时候都是学习的理工科,没有学过管理,都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学习出来的,今天他们确实有这个要求去回炉,去认真学习规范性的管理,怎么办呢?当然就要到EMBA学习。商学院在中国对企业的管理确实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企业的角度,联想有对商学院严格的评判标准。每年联想系的企业都不断派出自己的优秀员工到商学院去学习,衡量到商学院的学习有没有用的标准,就是回来以后在公司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很大的提高——包括单兵作战的能力、领导一个团队运作的能力、制定战略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包含了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内容。柳传志希望联想的成员经过在商学院的学习后,不仅能够“照着菜谱做菜”,更能够自己“写菜谱”。

在柳传志看来,发达国家有了上百年的商业实践,才有了商学院,把商业实践总结成理论、总结成课程教给学生,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这叫作“照菜谱做菜”。但我们中国的企业要做的是,不仅要研究“西餐菜谱”中的原理,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中餐菜谱”,还要用创新的方法做好中国企业的中餐。

在IT行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一定会比跟随者优势明显,所以企业的创新能力极其重要,必须敢于尝试新的游戏规则。这就像是写菜谱,完全是靠自己的创新能力。如果一个企业不会“写菜谱”,不能根据环境、自身状况、行业情况的变化,制定出合适的战略,或者制定的战略执行不了,那么这个企业可能就坚持不下去。

联想自起步以来,就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期间并没有什么理论可依循,也没有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可借鉴,但联想通过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失败、成功的经验,成了一家既会“照着菜谱做菜”,也会自己“写菜谱”的企业。正如柳传志自己所说的:“我对杨元庆和很多和他一样的年轻人说,在实践之中,我们懂得怎么管理自己的企业,包括制定战略、团队建设、员工激励等;我们也懂得了电脑行业的规则。而且,我们总结这些经验,将流程科学化,就可以自己‘写菜谱’。”

拓展透析

中国的年轻管理者们恐怕是全国最热衷于钻研“成功学”的人。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来进行相关的学习和研究,包括去阅读各种成功方面的书籍、参加成功方面的讲座、培训以及观看与成功有关的电视栏目。他们迫切地渴望得到有益的经验,所以会充满热情地积极实践这一想法。这样的行为又带动着更多的管理者们也参加到这种热潮中。据调查,中国有81.3%的企业管理者读过成功学书籍,86.5%的管理者了解过所谓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

想要了解怎样成功,就需要一些真实的案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都有被人们追问成功经验的经历,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也不例外。在他看来,成功类的书籍可以看,只是不能一味照搬照抄成功经验。因为任何企业所处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都不同,想要有所成就,就要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2012年11月新浪金麒麟论坛上,任志强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希望今后的年轻人能有独立的思想,我不希望你跟着我走,也不希望像你说的,我是个明星,或者马云是个明星,你要跟着我们走。恰恰相反,我们要打破你们所说的这个明星。我们最希望年轻人,或者所有人要有独立的思想和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曾语重心长地劝过一些年轻的创业者:“你们不要跟我学创业,你们不可能再做一个阿里巴巴,也不可能再做一个淘宝网,所以你们跟我学什么?要学的是独立奋斗的精神。”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往往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在模仿别人,看人家怎么做的,看他是这样做的,就鼓励大家按照这个方法做,这其实是错误的。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媒体总是喜欢报道一个人成功以后的事,而很少去报道他成功之前的诸多磨炼,比如马云在成功之前就经历了多次失败,甚至连房子都没了,十几个人都发不出工资,没地方吃,没地方住,就蜗居在一个房子里,睡在地铺上,没有这种在失败的惨淡环境中还要坚持下去的勇气,马云不可能独立创造出阿里巴巴、淘宝网。

可见,年轻人想要创业,一味追寻当前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历程是行不通的,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找到创新的道路,经受过自己创业路上的磨炼,才能真正踏上事业成功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