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北大心理课
11473700000013

第13章 悦纳生活中的不顺心(2)

结庐人境,荷锄农耕,虽隐居田园,却不绝缘人情世故,亲戚的寒暄,农人的热忱,在他看来又何尝不是人间质朴的琴乐?收拢了权势之心、生计之忧,曾经委屈的心反而在寄情山水间得到了畅然释放。

畅然生活中有酒微醺,或以酒交人,哪怕是陌生人,也可一同畅饮;或因酒忘形,乃至主客不分,醉了便说:“我醉欲眠卿且去。”如此爱酒之人,其人格亦如有酒香,率真而放达。逃离帝乡,心无行役,抚无弦古琴,口中吟念:“但识琴中趣,何劳琴上声?”

面对如此陶翁,林语堂先生赞叹道:“他就是这样地过他的一生,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心地坦白的乡间诗人,一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他那本关于喝酒和田园生活的小诗集、三四篇偶然冲动而写出来的文章里,我们看出了一种造成和谐生活的情感和天才;这种和谐的生活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卓越。”陶渊明一生没有做过大官,没有留下显赫政绩,即便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也不过是薄薄诗集、寥寥散文,但他依旧是爱好人生者中佼佼者,因为他缔造了人生的和谐。

关于和谐,林语堂先生将其定义为:“介于动作和静止之间,介于尘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现实人生之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学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完美的理想了。”然而真正的和谐不在物外,而在人心。在落魄和贫穷的尘世拣拾了诗意的自然冲和,和谐不远,幸福不远。如此,爱好人生者的美好生活不过一个可以让心灵自由的乐园。

【北大心理课笔记】

人在忧郁沮丧的时候,可以尽量改换自己的环境;对于使自己痛苦的问题,不要过多去思考,不要让它再占据我们的心灵,而要尽力想着最快乐的事情。对待他人,也要表现出最仁慈、最亲热的态度,说出最和善、最快乐的话,要努力以快乐的情绪去感染你周围的人。

快乐的问题多半是消化的问题

一个人大便通畅,就觉快乐,否则就会感到不快乐。事情不过如此而已。

——林语堂(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学者、作家)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质问自己:“快乐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一个快乐的时刻吗?或是像一个快乐的时刻吗?——快乐的时刻是那么难以理解——是像一个呼吸,或像一点易消失的彩色吗?”

后来,林语堂先生自己的一篇文章引用了这段话,并给出了自己的关于快乐的定义:快乐的问题多半是消化的问题。

曾经有一位美国大学校长说过类似的话,他对他的学生或:“我要你们记住两件事:读圣经和使大便通畅。”林语堂先生在评述这位校长的演讲时说:“他能说出这种话来,也可想见他是一个多么贤明,多么和蔼的老人家啊!一个人大便通畅,就觉快乐,否则就会感到不快乐。事情不过如此而已。”并以此为论证,直说快乐的问题是大便的问题。

这样的定义很直白,却也不失贴切。其实,消化问题只不过是身体和感觉的一个代表,代表着身体状况之于精神状态的重要。消化问题关乎身体状况,身体一旦在消化上出了问题,必然会殃及精神和情绪,没有一个人会在自己身体出问题时依然笑容满面。这不需要抽象的议论,更不需哲学的辩证,只需联系一下自身感受、想想自己最快乐的时候,其中关联自然明晰。

林语堂先生在《人生的快乐属于感觉》一文中,列举了无数自己认为快乐的瞬间,比如:“睡过一夜之后,清晨起身,吸着新鲜空气,肺部觉得十分宽畅,做了一会儿深呼吸,胸部的肌肤便有一种舒服的动作感觉,感到有新的活力而适宜于工作;或是手中拿了烟斗,双腿搁在椅上,让烟草慢慢地均匀地烧着;或是夏月远行,口渴喉干,看见一泓清泉,潺潺的流水声已经使我觉得清凉快乐,于是脱去鞋袜,两脚浸在凉爽的清水里;或一顿丰盛餐饭之后,坐在安乐椅上,面前没有讨厌的人,大家海阔天空地谈笑着,觉得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与世无争……”

熟睡、饱腹、解渴和深呼吸都是身体的一种满足,这样的满足带来快乐,而快乐又会因满足而满盈。所以林语堂先生感叹:“人类的一切快乐都是发自生物性的快乐,人类的一切快乐都属于感觉的快乐,我也完全不能把心灵与肉体的欢乐分别开来。”

美国作家梭罗在聆听蟋蟀的鸣叫时领悟到了生命延宕的道理:其实生命什么也不迟,只是赶不上世间一切琐碎而匆忙的活动罢了。他从中感受到了成熟的智慧和超越俗世的思想。

同样的,质问过快乐的惠特曼在雪中松林和朗日晴空里收获了心灵的满足:当微风拂过松针,像耳语声亲到耳朵;当白云流过蓝天,像天使路过尘世,这时人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就得了莫名美妙的满足,也许它们不能让人开怀大笑,但谁又能否认那一刻的心灵不是快乐的呢?

这样的快乐不昂贵,不稀缺,只是太难得。正如林语堂先生感叹的那般:生活在城市比较不快乐,因为匆忙和压力让人心过于单调,在这样的境遇,一切视觉和听觉都引不起感应,总因麻木而消失了。

人之所以感觉不到快乐,不是因为快乐像糖果一样被吃完了,而是因为感官的钝化和心灵的麻木。至于如何刺激自己的感官,唤醒麻木的心,林语堂先生只给了一句话,快乐还得自己找寻。怎样找寻?愉快地找寻。无论是谁,也无论面对何种境遇,愉快地选择、愉快地应对,压力减了,身体好了,烦恼消了,快乐自然到了。

【北大心理课笔记】

无论面对什么,都要去愉快地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压迫,解除烦恼。感受快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身体康健,我们不能想象一个重病缠身的人会发自真心地快乐。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这些身体的感官是快乐的传感通道,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转,使身体健康是必要的。

在行走中领悟生命的纯美

朋友,当你进入我的田地时,不要有什么歉意。你不会打扰我。你到这儿来有比得到玉米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谁说了我今天必须犁出这么多的犁沟?来吧,朋友,坐在这块土地上;让我们谈些高雅的话题,度过一个甜美的夜晚。我将把时间花在探讨生命上,而不是谈论什么玉米或者现金。

——林语堂(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学者、作家)

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呈现给你一种怎样的姿态。就像林语堂先生所说的:“爱生活,爱它的挫折和苦难,爱别人不经意的打搅,爱一切,一切才会爱你。”生活就像平静的水面,我们对它笑,笑容就会反馈;对它哭,泪水也会成为唯一的主题。

当然,生活并不容易,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获得一个欢愉的心境。要想淡然、雅致、无忧,就要学会在平凡中感知美的真谛,学会在行走中顿悟人生。走的意义,全在于不停地感知和丰盈。在行走中顿悟,包含了一个求真求我的大世界。

“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剧。有时还是做一个旁观者,静观而微笑,胜如自身参与一分子。”林语堂先生把人生看作一出滑稽剧。这滑稽不是戏谑,也不是嘲哕,而是一种达观、快乐,一种冷面幽默。每个人都可以从苦中看到乐,在悲中看到喜,于拘束中感到自由,于刻薄慵懒里寻找到惬意。而这一切,都是在行走中才感受到的生命的纯美。

一张一弛,生活之道。人生若一味急迫地赶路,生命就会显得狭窄而劳碌;若一味地悠然漫步,生命又显得虚空而无味。只有急缓相当,张弛有度,方为人生大境界。

有一个人过得非常失意,他到现在还没有成功过,命运似乎总在与他作对。于是,不堪忍受的他爬上了一棵樱桃树,准备从树上跳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他决定往下跳的时候,旁边的学校放学了。一群群小朋友走了出来,看到了站在树上正准备向下跳的他。其中的一个孩子问道:“你在树上做什么?”

“我在看风景。”他心虚地回答道,总不能告诉孩子自己是要自杀吧!

“那你有没有看到身旁有许多樱桃?”另一个孩子问道。他低头一看,发现原来自己一心一意想要自杀,根本没有注意到树上结满了大大小小的红色樱桃。

“你可不可以帮我们采樱桃啊?”很多孩子向他请求道,“你只要用力摇晃树干,樱桃就会掉下来。麻烦你了叔叔,我们爬不了那么高!”

这个人有点儿意兴阑珊,心想这群孩子真是无聊,但又拗不过他们,只好答应帮忙。他开始在树上又跳又摇。很快,樱桃纷纷从树上掉下去。树下聚集的孩子越来越多,大家都兴奋而又快乐地拣拾着樱桃。在一阵嬉戏打闹之后,树上的樱桃掉得差不多了,孩子们也纷纷散去了。这时他坐在树杈上,看着孩子们蹦跳着离去的身影,不知道为什么,居然打消了想要结束生命的念头。

他在周围采了一些还没掉下去的樱桃,无可奈何地跳下樱桃树,拿着樱桃慢慢走回了家。当他到家的时候,看到的仍然是那间破旧的房子,生活依然如此。不过他的孩子因为看到他带着樱桃回来,便高兴起来。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晚餐,他看着孩子们快乐地吃着樱桃时,忽然一种温馨的情绪涌上心头,他心里想着:这样的生活虽然不算幸福,但总还可以让人活下去。

他重新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彻底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而好运也终于来到了他的身边。没过多久,他的职位得到了升迁,收入提高不少,房子也换了新的,总算苦尽甘来了。

生活就如同天气,一时晴空万里,一时却风雨大作,我们不可能左右天气,但可以做到的是控制自己的心情。在风雨中我们感受凉爽,在艳阳下我们感受温暖,对于一个智者来说,生活无论是甜还是苦,都是难得的滋味。

当我们静下心来,放慢脚步,就会发现周围的景色原来这么美。这就是我们天天经过的路程吗?几年如一日,怎么竟然从未发现过?我们的心里涌起莫大的悲哀,于是开始细细地欣赏,美美地体味。这体会包含了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也包含了小小的意外和惊扰,一切都是生活的馈赠。

当我们低头匆匆而行的时候,我们不但在心底种下了怨懑的种子,还忽略了沿途风光秀美的景色。春花的蓬勃灿烂、夏雨的专注猛烈、秋月的寂寥淡远、冬雪的晶莹无瑕、小溪的吟唱、蟋蟀的弹奏、鸟儿的放歌……一切都与我们擦肩而过,失之交臂。那么,我们生活的目的还有什么?

【北大心理课笔记】

要在行走中感知,放慢脚步,幸福和快乐就藏在那些纷纷扰扰的细节中。亲切地谈论生活的色彩和滋味,喜爱干草的气息,一切的美好就会从其中溢出,领悟喜悦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