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校园口才艺术全书
11421100000047

第47章 推销的口才艺术(2)

他的言语里充满了设身处地为我着想的热情和真诚,使我从内心里感激他想得周到,这一来,原来根本没打算买什么白莲子和白木耳的我,一下子就痛痛快快地一样买了两包。

你看,这位小伙子的推销之术是不是可以称得上高明?是不是值得你借鉴呢?

(三)不要吝啬你赞扬别人的语言

一本书里有这样一个实例,可能对你的营销工作会有所帮助或启发,摘录好下。实例说:

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创始人伊斯曼,曾赠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这三大建筑都需要室内座椅,于是,制造商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然而,当这些人找伊斯曼去洽谈这笔生意的时候,没有一个不是高兴而去,失望而回。

这时,“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出现在伊斯曼的公司,要求接下这笔价值九万美元的生意。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办公室的时候,伊斯曼正埋头处理桌上的文件。因此,亚当森没有惊动他,而是静静地打量着这间办公室。

一会,伊斯曼抬起头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亚当森没有急着说出自己的来意。他用由衷的赞叹口吻说:

“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仔细地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

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听他这样一说,伊斯曼赶紧回答:“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装潢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连着几个星期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

“是的。”伊斯曼高兴地站起身来回答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一位专门研究室内细木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进的货。”

此刻,伊斯曼的心情好极了,他领着亚当森在办公室里四处参观,并将办公室里的所有装饰向亚当森详细地一一作出介绍,木质、比例、颜色搭配、价格……直到他设计装潢的整个经过。

而这时的亚当森则面带微笑仔细聆听,显得饶有兴趣。

直到亚当森告别之际,两人都未谈到那笔生意。

但是,这笔生意最后给了谁做?是亚当森还是亚当森的竞争者?

结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了。

后来,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订单,并且与伊斯曼成了终生的好朋友。

伊斯曼为什么选择了亚当森?

看到这里,你肯定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这就是亚当森以独具匠心的口才使自己获得了成功。

试想,假如他按部就班地进门就谈生意,后果说不定与那些竞争者们一样惨。

正是因为亚当森对经营术的透彻的了解,才会别出心裁的从伊斯曼的经历入手,恰到好处地赞扬他所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把亚当森视为知己,才会把这笔大生意交给他承接。

因此,在营销对话中,你也应该学习亚当森的语言艺术,不失时机地赞美对方,说不定会给你的事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赞美不是拍马屁,前者是对对方某种长处的褒奖,而后者则是虚伪的吹捧。是真诚的赞美还是假意的奉承,对方一下就听得出来。再说,任何成功都是经过了艰苦磨励的,并非所有的赞美对方都爱听,使用赞美的方式应该因人而定,掌握分寸。

不过,该赞美的时候,你就不要吝啬自己赞美别人的语言,这样做,绝不会错的。

(四)用真诚的语言扭转局面

我们在推销商品的时候,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顾客不但对商品的质量、信誉表示怀疑,拒绝你的解说服务,甚至还说出一些不中听的话来。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怎么办?

一方面,要时时想着“顾客就是上帝”,一方面,要为维护生产厂家,销售商店的形象,为顺利销售产品和达到服务效果,向顾客付出正面的解释,并对其不实之词进行辩驳。

有一对夫妇来到了××家电城,他们走到××电器公司的展销部,准备购买一台冰箱。销售员见他夫妇二人围着××牌冰箱观看,似乎很感兴趣的样子,便很耐心地给他们解说。

就在男方准备掏钱付款的时候,女方突然说:“还是别买这种,凑点钱,买台意大利的。”

男方有些吃惊:“咦,不是说好了吗?怎么一下子就变了?”

“国产冰箱,质量能好到哪里去?意大利的好,不就是多千把块钱吗?”

“那好,就依你。”男方顺从地说。

这一来,销售员的脸拉得老长,眼看到手的生意给搅了,自己还白白陪着解说了一番。这一来自然就没好话了:“行,行,意大利的好,你上意大利去买好了,干嘛到这儿来问这问那的?”

夫妇俩给这么一呛,差点没和这销售员吵起来,他们气鼓鼓地转身就走时,营销部经理满面笑容地走过来说:“两位请留步,我想与你们说两句话。”于是,夫妇俩气鼓鼓地转过身来。

“非常抱歉,刚才我们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得罪了你们,这都怪我平时教育不严,因此,我向你们诚心诚意地道歉。”

这一来,夫妇二人的脸色便缓和了许多。

“二位,我们是公平买卖,文明经商,买不买我们的冰箱是你们的自由,只是有件事情我想请二位赐教。”

听他这一说,夫妇二人也一脸的认真。

“方才这位女士说,我们的冰箱质量差,能不能告诉我差在何处,我们也好在今后加以改进。”

这位女士被他问得不知如何回答,支吾了好一会才说:“我也是听人家说,意大利的冰箱是世界一流的,尤其是制冷方面,没得比。”

经理听了女士的话,不急不恼地说:“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观念而已。当然,意大利冰箱制冷方面有许多长处和优点,给人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是应该看到,近些年来,我国自行生产的电冰箱在质量上有巨大的飞跃,就说你们刚才看的××牌电冰箱吧。

它的制冷效果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正在走向国际市场。”

听经理这样一说,夫妇俩的满脸阴云早已散尽。

此刻,经理抢抓时机发动进攻说:“我看这样好啦,二位若是信得过我,下午我就派人送货上门。喏,这是单据,请到那边取发票和保修单。用后若有质量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就这样,一桩眼看就要泡汤的生意,在这位营销经理真诚的语言感召下得以促成。

(五)可别小看名人效应

春秋时期,洛阳有一位富商名叫白圭,在李悝做宰相的时候,他的生意做得非常红火。

许多商人佩服他的经商之道,都来向他讨教。他回答说:“我做生意,好像伊尹给商汤出谋,好比吕尚给周文王划策,犹如孙子和吴起一块指挥打仗,仿佛商鞅执行法令。智谋不够,不能随机应变;勇敢不够,不能当机立断;仁慈不够,不能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意志不够,不能固守自己的信念。这就是我做生意的诀窍。”

看来,借助名人效应推销商品,是利用人们对名人的信赖和崇拜,以达到提高购买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古人尚且懂得利用一般人迷信名人的思想来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那么,历史走到今天,在现代经商的各式各样的手段中,也依然保留着它的一席之位!

你肯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牵了一匹骏马到集市上去卖,接连几个早晨都未卖掉,于是,他想到了伯乐。

伯乐听他说了事情的原委后,答应帮助他。

伯乐来到集市上,仅在那匹马的身边看了看,然后在马颈上拍了拍就走,走了几步又回头,朝那匹马再看一眼便走了。

这一来,许多人都认为伯乐是个相马的专家,能够得到相马专家青睐的马,肯定是匹好马。

于是,这匹马引得许多人来观看抢购,马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地比原先抬高了许多倍。

这就是“名人效应”。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商战中,许多销售单位利用“名人效应”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广。

普通人对此感觉最普遍的就是“名人广告”。

每天闲暇之时,当你打开电视,其中插播的广告可谓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在众多的电视广告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熟人”。

在这些你所熟悉的面孔里,有的是影星、有的是歌星。还有的是球星。

总之,不到“星”级别的人就少,“星”级越高,即使价格越高,请的也越多。

记得前几年,有一位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为一家公司做广告。

听说价钱是好几百万。当时普通人听到这个价都伸舌头,这简直是个大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