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兰州
11420300000019

第19章 毛泽东的战略决策(2)

根据对当时西北战场实际情况的分析,毛泽东和彭德怀都认为,胡宗南集团虽然是蒋介石的嫡系主力,但在连续遭我军的沉重打击后,其战斗力已大大削弱,而青、宁“二马”,尤其是“青马”的部队,在当时西北战区的敌军中,则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西北战场战略决战的关键是消灭青、宁“二马”的主力,只要歼灭了青、宁“二马”的主力,就可以基本解决西北问题。他们认为,钳胡打马、先马后胡的有利条件是,青、宁“二马”的主力,远离他们的老窝,人地生疏,供应线长。而我军则背靠物产丰富、人口稠密的关中平原,距离老解放区也不远,在人力和物力的支援上都比较方便,把青、宁“二马”主力歼灭于陕西,在战场条件上远比让其逃回老巢再打为有利;其不利条件是,打马比打胡费力,必须在精神上、物质上和作战方法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我华北两兵团经过千里进军,部队已相当疲劳,需要一定时间恢复体力,尤其是第十九兵团刚刚到达指定位置,要对敌发起攻击,其准备时间显得过于仓促。

当毛泽东和彭德怀正在为从何处向敌人开刀的问题而反复思考的时候,敌人因获悉我华北两兵团先后入陕的消息。青、宁“二马”的主力从乾县、礼泉地区迅速撤退到了麟游山区,企图以此为机动位置,有利时可援胡进出关中,不利时则退守平凉,并将兵力分散配置于宽大正面,以防在我发起突然进攻时遭到聚歼。此时,胡宗南的主力则猬集于扶风、眉县地区的渭河两岸,以5个军之众作集团配置,目的是既便于机动,又利于坚守。

胡、马的这种兵力部署,是一个既可联合作战,又能保存实力的两全之计。但是,青、宁“二马”的兵力分散,正面太宽,确使我军一时难以包围聚歼;而胡宗南主力集中于扶、眉地区,纵深力量薄弱,秦岭一带的少数兵力只能起钳制作用,与青、宁“二马”虽可南北策应,但中间空隙很大,便于我军向其侧后迂回包围,从而为我造成了聚歼该敌的良好战机。

面对这一情况,彭德怀坚决执行毛泽东“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指示,决心以第十九兵团钳制青、宁“二马”,集中第一、第二和第十八共三个兵团的兵力,发起旨在歼灭胡宗南主力的扶眉战役。

在第一野战军这次前委扩大会议召开前,毛泽东主席在6月27日,就曾电示彭德怀:

广州伪府正在作迁移重庆的准备,……为使伪府放心迁往重庆而不迁往台湾(……),及使胡匪不致早日入川起见,你们暂时似不宜去占汉中,让汉中留在胡匪手中几个月似较有利。

在这次前委扩大会议上,对贯彻执行毛泽东这一电报指示精神的问题,彭德怀也将和与会的将领们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讨论。

聚首古城咸阳

7月6日,第一野战军的前委会在古城咸阳开始举行。

时值炎夏,热气袭人,参加会议者如同钻进了蒸笼,个个都是汗流浃背,军衣被汗水浸得湿漉漉的。

在当时没有任何现代降温设备的会场里,确实热得使人有点难受。但是,因为马上就要打仗,与会将领们的心情都不免有些兴奋和激动。大家不住地摇动着手中的扇子,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凉意,使自己的头脑冷静起来,以便能够把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原原本本地记下来,认真地传达到部队中去,在西北战场上打一个大胜仗。

会议开始后,彭德怀司令员首先讲话。

他站在挂满军事地图的一面墙壁下,两道浓黑的眉毛高高地挑起,炯炯有神的目光,望着来自各兵团的这些身经百战的指挥员,借助有力的手势,用洪亮浑厚的嗓音,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全国和西北战场的有关情况:

“……目前全国的形势很好,那是明摆着的。在各个战场上,我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残敌。国民党反动派已成丧家之犬,分别向台湾、广州和重庆逃窜。败局已定的蒋介石集团,对华东、华南的信心已完全丧失。而把最后的希望寄于盘踞在西北和西南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白崇禧等人的身上,妄图保住西北和西南这两块地区,作为他们最后的反革命基地,取得帝国主义支持,争取时间,重整旗鼓,待机卷土重来”。

讲到这里,彭德怀稍稍停顿了一下,用右手抓起放在桌面上的军帽,又重重地甩了一下,接着用一种毫不含糊的、坚定的语调说:

“这,不过是蒋介石集团的痴心妄想!”

屋子里鸦雀无声。接着,就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鼓掌声。

彭德怀在大家的掌声停息下来后,双手插腰,提高嗓音,接着说:

“同志们!目前全国各个战场上的形势,确实是一片大好。特别是渡江战役的胜利,我军已经转入了战略性大追击,夺取全国胜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即将诞生。但是,国民党在西北和西南的军队还有80多万,这个数目不小啊!因此,我们还得从精神上做好准备,再打几个大仗,硬仗!尽早地彻底解决西北问题,为新生的人民政权献上一份厚礼。”

他讲到这里,停下来,用严峻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大家,然后说:

“盘踞西北的胡宗南集团,是蒋介石装备精良的一支嫡系主力部队,在我西北战场上多次遭我军的打击,虽不断损兵折将,战斗力也大大削弱,但仍有17个军41个师,20余万人马。青、宁“二马”所拥有的9个军33个师(旅),约18万人马,则尚未受到我军歼灭性打击,垂死挣扎,气焰嚣张,既反动,又顽固。我军如不寻找有利战机,发动几个大的战役,给敌以歼灭性的打击,他们是不会认输的……”

讲到这里,不久前胡、马联合反扑咸阳的战争阴云又浮现在他的面前,使他久久难以平静。他拿起茶杯呷了一口,接着说:

“在西北战场,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之间,虽然长期以来就勾心斗角,貌合神离,很难联到一起,但国民党当局为了保住大西北这块地盘,也还是极力想把这些家伙尽量拉到一起。为此目的,1949年5月18日,国民党中央就以‘青海王’马步芳为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宁夏的‘土皇帝’马鸿逵除继续担任西北军政长官副长官外。还许诺其担任甘肃省政府的主席,千方百计地想拉拢青、宁‘二马’出兵陕西,同胡宗南集团联合起来,共同作最后的垂死挣扎。马步芳这个家伙受宠若惊,利令智昏,野心也恶性膨胀,竟以‘西北支柱’自命,不久前竟伙同马鸿逵组织了3个兵团,由他的儿子马继援统一指挥,与胡宗南部相配合,企图一举攻占咸阳,进而夺取西安。敌人的企图,不过是一枕黄梁。我军严阵以待,在适当诱敌深入之后,予以坚决的迎头痛击,挫败了敌人的锐气,保障了我华北两个兵团入陕的安全集结……”

听到这里,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治委员李志民,低声交谈了几句后,便将目光集中在彭德怀那紧张而严峻的脸上,静听他继续讲下去。

彭德怀用一只大手按住桌角,另一只手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望了一眼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和赵寿山,用一种兴奋和激动的口气说:

“华北两兵团来到西北后,我们第一野战军的兵力就增加到12个军,35个师,共41万人。这个数字与胡、马三军的总兵力相比,数量大体相当。然而,我军的这些兵力可以集中使用,可以从容裕如地分散和集中,敌人的兵力却分散在西北各地,能够集中于我军当面的敌军主力,只有胡宗南部的7万余人,青、宁‘二马’的8万余人,共计15万人。因此,西北战场的决战条件已经成熟!”

彭德怀讲到这里,把他的右手向空中有力地挥舞了一下,然后又迅速把五指握起来,狠狠地砸在讲桌上。

会场顿时一片宁静。

西北军区的贺龙司令员,手握大烟斗,笑眯眯地津津有味的抽着烟。

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王世泰等人,都连连点头。表示了对彭德怀的分析和结论的完全赞同。

彭德怀停了一阵,擦了一下满头的汗,伸手端起杯子,“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水,继续说:

“鉴于我军在西北战场只占相对优势,要想把胡、马主力一举消灭于一役,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必须把他们分割开来,区别先后,集中力量,各个歼灭。胡、马联合反扑咸阳、西安失败后,胡宗南集团理应退出关中,退守秦岭,避免被我聚歼;青、宁‘二马’也应退回平凉。现在,胡、马却在渭河之滨的狭长地带布成了一个‘口袋阵’:青、宁‘二马’的第八十二军、第一二九军在彬县、永寿以东;第十一军、第一二八军驻永寿、麟游以北地区;胡宗南集团的主力集结于武功以西渭河两岸地区守备。青、宁‘二马’和胡宗南之间,积怨很深,貌合神离,他们做出这样的部署,是因为他们任何一方都需要联合,只有联合,才能苟延残喘。他们这种一面联合作战,一面又各怀鬼胎,各打各的主意的态势,这就为我军利用矛盾,各个歼灭敌人,提供了有利条件”。

接着,彭德怀又以提问的口气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应当首先从何处开刀?是钳胡打马,先马后胡?还是钳马打胡,先胡后马?这就成为西北战场实施战略决战必须首先回答和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关于这个“关键性”问题,彭德怀经过深思熟虑,做过多种方案,也早已成竹在胸,但在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后,才果断地下了最后的决心。此刻,他打了个手势,接着说:

“敌情在变,我们的作战方案也要变。起初我们决定钳胡打马,先马后胡,大家清楚,胡宗南部遭我多次打击后,战斗力已大大削弱,而青、宁‘二马’则还有一定战斗力。因此,西北战场决战的斗争是歼灭青、宁‘二马’的主力,只要歼灭了青、宁‘二马’的主力,就可以基本上解决西北的问题。”

他望着大家,稍微停顿了一下,坚定地说:

“钳胡打马,先马后胡的有利条件是,青、宁‘二马’的主力远离他们自己的老窝,人地生疏,供应线长;而我军则背靠物产丰富、人口稠密的关中平原,距离老解放区也很近,在人力物力的支援上都比较方便,把青、宁‘二马,主力歼灭于陕西,在战场条件上,要比让他们逃回老巢再打更为有利。”

彭德怀讲到这里,突然停顿了一下,咳嗽了几声,接着就用一种深思熟虑的语调大声地说:

“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这就是打马比打胡费力。我们必须从精神上、物资上和作战方法上做好充分准备。毛主席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讲到这里,他的右手渐渐地捏成一拳头,然后又慢慢地松开来,端起茶缸喝了一口凉开水,继续说:

“敌人总是按照我们的愿望办事的。正当我们考虑如何向敌人开刀时,因为我华北两兵团入陕的强大威慑,青、宁‘二马’的主力就从乾(县)、礼(泉)地区慌忙撤退到麟游山区,企图以此为机动位置,有利时可支援胡部进出关中,不利时则退守平凉,并将兵力分散配置于宽大正面,以防我突然进攻和免遭聚歼。而胡宗南主力则猥集于扶(风)眉(县)地区的渭河两岸,以5个军之众集团配置,目的是既便于机动,又利于坚守。胡、马兵力的这种部署,可以说是既可联合作战,又能保存实力的两全之计。”

彭德怀讲到这里,又伸手端起茶杯,又“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看了看他的同志、战友、部属们,最后下结论地说道:

“从当前敌军的部署情况来看,青、宁‘二马’的兵力分散,正面也太宽,确使我军难于包围聚歼。而胡宗南主力集中于扶眉地区,与青、宁‘二马’虽可南北策应,但中间空隙很大,很利于我军向其侧后迂回包围。这,就是我军聚歼该敌的良好战机!”

彭德怀讲到这里,把他的右手向空中有力地挥舞了下,然后又迅速将五指握起来,狠狠地砸在桌子上。

会场里顿时活跃起来。

彭德怀看到这种情况,有意地收住了话头,给大家留了片刻交头接耳和相互议论的时间。

有的说,胡、马之间矛盾很深,从他们的部署来看,都希望对方首先遭到我军的攻击。

有的说,他们的部署既可联合作战,又可以保存自己,所不同的是,胡宗南害怕被歼而兵力集中,“马家军”害怕被歼而兵力分散……

听了大家的一阵议论后,彭德怀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会场,又和身旁的贺龙司令员交换了一下意见,便高声讲道:

“同志们!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钳马打胡,先胡后马,歼胡宗南主力于扶眉地区!”

会场里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鼓掌声。

大家用掌声对彭德怀的决心表示完全的赞同。

彭德怀高举双手,又同时往下压了压,意思是让大家安静下来。

接着,彭德怀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的名义,对部队作了以下部署:

——第十九兵团(附骑兵第二旅),于7月10日进至乾县、醴泉以北一带高地,构筑工事,钳制青、宁“二马”,确保主攻部队左侧的安全;

——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一军卫戍西安,并向西安南山子午镇地区敌人进攻;

——第二兵团于7月11日,隐蔽集结于武功以北的临平镇以东地区,12日向扶风和扶风以西的益镇方向攻击前进,并迅速占领扶风西南的罗局镇,以协同第十八兵团(欠第六十一军)将渭河北岸的敌第一一九军、第三十八军、第六十五军压缩包围聚歼;

——第十八兵团(附第七军),在7月12日沿咸(阳)凤(翔)公路和陇海铁路,向武功以南以西的敌人进攻,协同第二兵团聚歼敌人;

——第一兵团沿渭河南岸、秦岭北麓向西攻击前进,在7月12日开始各个歼灭周至、眉县地区的敌第九十军、第三十六军,然后向宝鸡以南发展进攻,切断敌人南退的通路,策应渭河北岸的作战。

彭德怀最后用锵镪有力、浓重的湖南口音说:

“我命令,全军将士高举毛泽东的胜利旗帜,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密切协同,不怕牺牲,奋勇作战,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胆略,聚歼胡宗南集团主力于扶眉地区!”

彭德怀讲完,高举拳头,又狠狠地砸到了讲桌上。

会场上再次爆发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前委会议结束后,参加会议的第一野战军各兵团、军的主要将领们,都满怀着必胜的信心,迅速地奔赴各自的战斗岗位。

彭德怀在散会时,走到杨得志和李志民面前,拉住他们的手,亲切地说:

“得志、志民同志,我祝你们在西北战场上旗开得胜,打一个漂亮仗。你们那里是保证战役顺利进行的关键,一定要把青、宁‘二马’盯得死死的。请你们代我向第十九兵团的全体指战员问个好!

我彭德怀感谢同志们,大西北的各族人民也永远会记住你们的功绩的……”

杨得志和李志民激动地向彭老总表示:

“请彭总放心。我们第十九兵团的全体指战员,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决不辜负毛主席对我们的培养教育,在彭总的直接指挥下,我们一定要打好到西北战区来的第一仗!”

会后,各部队根据彭德怀的部署,进行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并准时占领了出击地域。

一场大战,很快就要在三秦大地展开了。

扶眉战役

1949年7月10日,西北战场规模空前的扶眉战役,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