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南京
11419300000015

第15章 第二战线(3)

一方面又可经过基本群众团体来教育与督促其他上层民主团体,使之更加进步,更加坚定,使敌人及某些败类不能轻易利用民主团体为掩护来进行反动活动与政治投机,使该联合会成为中间阶层与基本群众相结合的桥梁,在基本群众帮助下又使其中的中间阶层的进步组织能够强化,致使能在一般中间阶层中增加其威信与作用。对于那些有若干动摇的上层民主分子,只要他还没有完全公开反对我们,一般的是在诚恳的批评与说服中争取他们。这里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与基本群众联系得密切一点,使他们经常受到群众的鼓励与督促,随着群众进步起来。

第三、集中瓦解与动摇京沪的一切防守武装力量,包括地方武装、警察、保安队和正规防军,使敌人在京沪防御削弱,在解放军兵临城下时,能够达到配合基本群众实行起义、向〔响〕应解放军,或使敌人整个防御力量动摇,而向解放军投降,这样来保护京沪,尽可能使京沪不遭战争破坏,这是我们策反中心工作一环;只要真正能有保证的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的政策可以略为宽大些,因为京沪这样的城市,若不遭破坏,对我们的利益是很重大的。

为使此工作能得到迅速效果,首先要动员全党与经过许多群众团体来进行这一工作,把瓦【解】敌人武装变成一个群众运动。这样可以【使】每个群众都能根据自己条件与关系来进行,可以事半功倍。但这也需要有组织,根据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与可能予以分工,并确定其具体任务,并该把某些重要关系集中起来,由专门机关负责去进行。各个单位都应具体调查研究,然而〔后〕根据同学、同乡、家属、亲戚、朋友等关系,把线索发现与组织起来,组织专门机关去固定的有计划的进行,调遣专门干部负责。

我们瓦解敌人策略是全面动摇,重点争取,……因此把工作重心应放在中下层干部上面。因为他们接近群众,对上级不满,成见较少。同时他们握有实权,他们的态度能对上级起重大的动摇作用。对于某些上级分子,今天只能作些建立线索工作,以备我们在必要时【按】线索进行策反,过分急切去找他们或过多的活动,对于我们是不利【的】,他们反可利用此为资本,抬高身价,欺骗群众。

这样成功不大,且甚危险。……

其次要注意敌人之特务中的瓦解工作,这里我们的目的主要是使之瓦解、瘫痪,以致于全部消灭,在今天不能一致的起作用,明天也不能组织起新的反动活动。同时,使我们了解其内幕,打入其地下活动的组织,搜集敌人之一切罪行,作为将来之用。对他们的原则,基本上是允许个别分子改造自新、将功赎罪的原则,但对于一部分罪大恶极的特务头子与其重要干部,是不能适用这一原则的。

第四、对于管理与接收的具体步骤准备,从今天就要开始了。

这里有头等重要意义的事就是<用>具体的进行调查研究,为将来接收与管理要准备好材抖及初步意见。为着有效的进行这一工作应该把调查工作由少数专人负责的习惯转变成为全党群众团体一种经常工作,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今天只〔至〕少应该如此的作到:1根据每一单位,每一个党员与干部以致党周围的干部情况,确定他们具体的调查研究任务,并规定向组织作报告的制度与时间。2每一级组织与群众团体均应指定专门干部成立调研组,专门负责整理从各方面搜集的材料,并作初步研究,向各级组织提出意见与供给有关的参考材料。3.定期讨论与研究各单位的调查材料,并根据这些材料研究政策及工作,应成每单位的工作之一,并将其研究结果向上级报告。4各部门可以假定解放后的接收与管理的任务,而假定每一个干部或单位将来的具体工作岗位,分工负责来进行其中的调研工作。5关于某些重要而复杂的部门、企业,<由>组织专门关于这一个或几个企业部门的调研组专门调研这方面时材料。6为着了解典型,各级领导机关可以经过所属的组织,直接调来一典型部门中的干部,专门负责作该典型中的调研工作。7所有公开出版的刊物,均由组织指定一项调研任务,并经常有系统在该刊物上发表或报告。8关于这方面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可以成立专门预算。

第五、最重要的是组织上的准备与把党的组织形式能转变到适应新的斗争环境,在这方面急需做到的应是:

1把京沪党的组织

系统适应今后斗争需要,从生产系统建立党的系统的制度改变为以地区为主要基础,来改编党的组织系统,即把京沪二个城市根据军事、政治及经济情况划为若干地区,建立地区委员会。但有某些重要与全市有关系的生产部门或不易分割的部门仍旧成立生产区,如公用事业,市政公务人员,军警及文化统战部门等。

2各大群众团体及全市性的群众团体中建立党团,分别由区委领导或上级直接领导,这样才使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完全分开。党团内的干部,准备在解放过程中或解放后,首先转入公开活动。

3为着概〔既〕能发展又能巩固,为着准备在必要时领导群众斗争而又避免党的力量暴露,因此,党的全部组织和机构仍须采取纵深配备、内外分开的原则。各级党的组织为适应今后环境,应当先准备一部分党员公开领导群众斗争。同时,又要准备严密的地下组织,现在就要分开。在地下组织部分,也应分成几个领导统一而组织分开、完全没有横的关系的分别组织。某些重要的生产领袖、商业技术人才或特殊关系又应分别组织,不能参加一般的支部工作。在干部方面也应如此,随时均把干部分为两套,轮流保持一部分干部为预备干部,不要把一切力量都投入前线作战。

4建立组织部门工作,认识与合理调整现有干部,对于某些专门人才的党内外干部应有清楚了解,予以特别爱护,并有计划采取轮流学习、带学徒、分工负责、固定工作岗位、检讨与总结工作等方式,在工作【中】大批提拔新干部来为将来准备干部,学生与教师中应派遣一批优秀分子参加其他部门的工作,解决其他部门干部的缺乏,大批团结社会的非党干部更其需要。

5征调一批专门人才的干部或生产中有长久历史的干部,组织若干专门委员会研究政策,准备干部与搜集材料,作为将来在接收管理工作中的骨干干部。

6把现有的全部党员从质量上提高,使之具备在将来大开展时充当干部的条件,这就是需要在现在加强阶级、政策教育,发扬他们独立工作能力,克服自由主义,加强其阶级立场和培养虚心学习与大胆创造的作风。在许多重要部门,特别是技术部门,应大量发展党员。

7在准备中应严格戒骄戒躁,防止过早的暴露力量,提高警惕性,严防破坏,既要广泛的发展,但又要巩固核心,要从积极领导群众,与敌人进行各种斗争【中】来发展力量,克服困难,但又要把这些从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力量保存下来,还要【避免】损失。为着争取时间,我们工作要进行得迅速,工作要转变,但又要照顾实际情况,必须有步骤,切不可采取平均主义方式,必须集中于一点与急迫的工作上使用力量,不求目前造成轰轰烈烈,但一切着眼为明天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任何有损失力量的行动均应避免。我们应该大胆向前发展,但必须慎重布置工作,灵活运用策略,只有如此,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最近工作报告

(1948年10月)

最近工作报告,我把它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1)我们对徐蚌会战及南京前途的看法;(2)徐蚌会战后南京的环境;(3)各部门总的工作方面;(4)新形势下X的组织问题;(5)各部门的情况及工作布置(店员、小教、武职公务员、警宪);附带把老张同志对“上海都市国际化”的意义转报一下。

(一)

在我们看到“八一社论”以后,一个短时期内,我们思想上对于“中国人民还必须准备作几年的艰苦奋斗,至少还要准备拿三四年时间去作这种艰苦斗争,才能最后解放全中国,并在民主基础上统一全中国”和“在战争的第三年中中国人民将继续克服困难,取得更伟大的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两问题<是>并没有把它完全搞通,因此对时局的看法就有了某些偏差。由于解放军很快的解放了济南,不但使徐州受到极大的威胁,而且是打开了“打到南京去”的第一道大门。如果徐州成了问题,则这反动王朝的首都便要毫无保障地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铁奉〔拳〕之下了。同时由于济南解放的影响,使所谓“币制改革”完全崩溃,造成了金圆券的大波动。

这些不得不使我们对时局重新予以估计,因此也就认识了“决定意义的胜利”与“三四年艰苦奋斗”之间的正确关系,和我们在这决定性的一年中的努力方向。

接到上海局对蒋管区工作指示及对南京工作指示两个文件,南京同志对以上问题更有了明确的了解,同时在比较两个文件的精神以后,有以下几种看法:(1)前一文件强调跳跃发展,后一文件强调巩固,而且比较具体(刘、鲁);(2)今后工作应掌握前一文件所指出的“跳跃发展”的精神(王);(3)文件中指出今后解放军向“川湘赣鄂发展”这一估计值得讨论,解放军有可能直取南京(陈);(4)葛琴〔覃〕同志认为今后工作基本是应该在跳跃中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敌人为了维持其垂死统治,必然进一步残酷镇压,因此也应该着重巩固,过去我们提出稳打稳扎的方针,在今天仍旧是符合的。至于直取南京的问题,因为有关于力量发展,和军事意图,我们不能过早估计及片面强调。我是与他的意见一致的。

以后徐州会战形势愈趋紧张,战火有迅速向南京外围发展的趋势,我们对这一形势作了讨论:

(1)徐州会战是解放战争新的临近,全国形势将有极大的变化;

(2)在大量歼灭蒋军及完成渡江准备的条件下,解放军有直取南京的可能。

(3)但为了不断歼灭敌人,彻底摧毁蒋朝统治,战争也有向湘鄂发展的可能。

由于局势紧迫,老张同志来到了南京。在分头听取了我们的工作报告后,对于徐蚌会战及南京解放前途,他提出了以下的意见:

徐蚌会战有三个可能前途:

(1)解放军在大量歼灭蒋军以后,获得了伟大的胜利,但为了继续歼灭敌人残余的第二线兵力,可能酝酿一个以蚌埠为中心的新的会战;

(2)徐州会战已将浦口到徐州这一地区中敌军大部歼灭,敌人已溃不成军,解放军有直逼浦口、陈兵江边的可能;

(3)歼灭了徐州地区一部分蒋军,而我们也遭到一定数量的损失,战局有些间歇迂回的可能,解放军在相当的整补休息以后准备寻找敌人主力,开始新的会战。

为了戒骄戒躁,避免早日盲动,我们对徐蚌会战的看法应着重第一个前途,也就是比较审慎的看法。

至于以南京为中心的会战,他认为那是决战性的。估计可能在春末夏初(最晚在夏末秋初),因为南京会战必然在华北问题基本解决、我们后方交通补给有了充分准备(或苏北、皖西地区肃清,可以就地取给),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大规模渡江,一举占领京沪敌人心脏地区(上海可能没有战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后虽然以武汉为中心,可能出现一个小型会战,但大军西指向西南,不过是扫荡战的性质罢了。

根据以上的分析,指出南京的解放战还需要几个月的艰苦奋斗。长期论固然不对,但侥幸速胜论也是不对的。以上就是老张同志对徐蚌会战前途的及南京解放前途的意见,我们经过考虑,同意他的看法。

(二)

经过了“币改”的大搜刮,到金圆券崩溃,及最近徐蚌会战解放军不断胜利的刺激与影响下,南京的环境有了极大的变化。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敌人内部;(2)敌人政策;(3)群众情绪及政治觉悟;(4)群众斗争及组织;(5)群众基础及阶级关系;

(6)×的组织与安全。

(1)由于前线节节失利,后方经济危机日趋严重,敌人内部开始了极大的混乱。首先是取消限价前后,纷纷责难与不断辱骂;其次是抢米风潮以后,手忙脚乩,追究责任;战火逼近,纷纷逃难,美帝策动去蒋革新,内阁人选久悬未决,悲观失望,众叛亲离,今后必然一天天更加混乱。

(2)敌人为挽救其垂死统治,一面继续抵抗,争取时间,以便迁移、撤退、分散军事、行政、业务等机关,大批裁员迁散,不能迁移的器材、档案,则分批逐步破坏,散布“大捷”谰言及和平幻想,打入及利用各种群众组织,以伪善面目出现,企图掌握群众活动及进行破坏;另一方面是封锁新闻,镇压群众运动,横加逮捕,军事戒严,清查户口,密布特务,并以欢迎解放军、积极要求出路等红旗政策,企图打入我们组织。

(3)群众由于生活痛苦,愤怒情绪极度高涨,对敌无比痛恨,政治幻想大大消失,担忧生活,关心时局,厌倦工作,普遍怠工,一方面是害怕战火,幻想廉价和平,同时则要求了解我们,盼望早日解放,对解放军寄予极大希望。

(4)群众生活性的斗争由局部骚动走向共同统一,由自发走向与组织领导结合,生活问题很快联系政治,而政治斗争内容也就是为了生活,斗争形式更由徒手转为抢夺武器,斗争群众由一般群众发展到公务员、警宪,总之,群众斗争的频繁普遍,和它的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5)当然由于机关结束迁移,人员迁散,以及一部分厂商害怕战火,不了解我们的工商政策,分散物资、关厂歇业的结果,造成大规模的失业,使群众基础有了很大变动。另一方面,由于群众反对迁移迁散,在今后的生活问题、安全问题、出路问题上利害一致,休戚相关,形成从来没有的团结。而在敌人经济掠夺造成工商业悲惨的灾难及解放军占领城市后工商业迅速恢复与日趋繁荣对比下,如何保存物资,避免损失,维持现状,共渡难关,则又大大改善了各阶层的相互关系。

(6)在这一新的形势下群众倾向我们,要求组织,使我们进行大发展运动有了空前有利的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群众基础不断变动,使党的发展遭遇到很大的阻碍,而战时环境的严重,如封锁、戒严、敌人的逮捕摧残,也使党的领导增加了新的困难,及党的安全有了新的威胁。形势急迫,党的领导需要加强,但环境困难则使党内生活更难正常,不得不要求各部门工作独立作战,分头负责。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今后工作条件更加有利,但环境则越趋艰苦,不过正如指示告诉我们,敌人残酷只是暂时表面起作用的因素,而敌人更加混乱、孤立,群众觉悟提高,组织性加强,则是经常基本起作用的因素。如何避遭阻碍,迂回敌后,抓住时机,跳跃发展,加紧努力,迎接胜利,正是我们今后一切工作部门中的中心问题。

(三)

研究了党的指示及讨论了徐蚌会战的新形势及南京环境后,我们对工作作了如下的布置:

1、方向:今后总的方向是加强工作,配合解放军占领南京。

2、中心工作:分为以下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