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长治
11419000000038

第38章 上党新貌(2)

皮毛产品的销售,和采购原皮一样,需要有灵活的经营脑子,所以潞州皮毛产品的制作者同时又是销售者,既是工人又是商人。每逢销售旺季,几乎所有的人都要出门卖货。在潞州通往周边省份的道路上,活跃着一支又一支长治回民的销售队伍。他们以优良的产品质量和诚实、笃信的商德建起了一个稳定而又可靠的商业网络,扩大和充实了潞商的队伍和范围。这里应该提到的是,在上党皮毛业的队伍中,还有一批以沁州人为主的商人。他们的兴起可能要略晚于长治的回民,但他们也在清乾隆年间就建立起了与内蒙南部的伊克昭盟联结的经营网络,在那里创建了一个以上党人为主体的皮毛大市场。

被称为“上党一绝”的堆锦

长治堆锦,是上党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产生于清光绪年间。它曾以其独树一帜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蜚声海内外,传阅于文人雅士之手,陈列于达官贵人之家,获得过国际银奖,也曾被当作国礼馈赠友人,是我国民间工艺园中的一颗明珠。

堆锦的创始人名叫李模,祖上也曾是个官宦人家,但到李模父亲一代已经败落,李模只好跟随父亲以裱糊为生。李模生性聪明,好学善画,在和父兄长期从事油漆裱糊工艺中,偶得一件工艺饰品,爱不释手。经过反复琢磨和多次试验,终于创制成功了一件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这就是被称为“上党一绝”的长治堆锦,又叫长治堆花。堆锦一出现,便立刻赢得社会上一片叫好声,李模也由此名声大振,前来观赏购买堆锦的人络绎不绝。长治城内炉坊巷的“自胜李”每日门庭若市,堆锦产品显得供不应求。于是便扩大门面,增加人力,售销圈也渐渐辐射到了省内外。当时,堆锦的主要产品是“福禄寿三星”、“南极翁”、“八仙过海”、“唐僧取经”、“苏武牧羊”、“西厢张生”、“刘海戏蝉仙”等;堆锦需经过“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和“拨折”、“软褶”、“彩绘”、“贴金锡线”等数道工艺;特点是立体感强,形态生动逼真,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1911年,李模与他的两个儿子应邀前往平遥、太原等地传艺。在此期间,随着李模和他所创制的堆锦名声的不断扩大,一些达官贵人也以能得到一幅长治堆锦为荣。李模先后为冯玉样、吴佩孚、黎元洪、阎锡山等人堆制过肖像;袁世凯死后,还为其葬礼堆制过“走马像”;也为一些外国传教士堆制过教皇、耶稣像,并被这些传教士带回国内收藏。1915(一说1916)年,李模父子3人历时3月,堆制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条屏,被选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二等银质奖章。不知这奖章在全国是个什么位置,但肯定是上党空前的惟一。

李模有近40年的堆锦生涯。他一生究竟有多少作品,谁也不知道,传之后世的极少。他死的那一年是1933年,正是中国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个时候,潞商已经衰败,李模和他的堆锦可以说是在潞商葬礼上奏响的一段哀乐的余韵。

“山西白”草帽辫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欧洲流行草帽,德国洋行便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为其编织草帽辫,运回国内加工成商品,以获巨利。由于此业可以给贫穷的劳动人民增加一点微薄的收入,各地人民相率效法,很快流传开来。

首先兴起是在山东,大约在同治末年进入山西。潞城贫苦的劳动人民把编织草帽辫当作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来看待,并以笃诚的态度提高质量。农家妇女利用闲暇时间编织,借此少许收入买盐、买线,补助生活;未出嫁的贫女,以此收入日积月累,以期购买嫁妆。于是使此业大兴,潞城也成为草帽辫的著名产地。德国洋行在潞城设立了许多分支机构,专门收购草帽辫。其中礼和、信和、美最时、永兴等洋行的收购量为最大。当时。草帽辫的价格完全被洋行操纵,贫苦人民获取甚微。在潞城一带流传着“草帽辫是条龙,越编越受穷”的民谣,道出了当年农民饱受洋行势力肆意盘剥的苦情。应该说,外国洋行虽使草帽辫成为名产,但其中饱含着多少贫苦人民的血泪!这是旧中国软弱落后和列强侵略的见证。

三、上党历史文化

长治市古称“上党”,《荀子》称为“上地”。“上党”的意思,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这里高山流水,钟灵毓秀,屹立万古,阅尽沧桑,积淀着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这里殷、周之前,属《禹贡》所分九州中的冀州,周以后为古上党郡的中心区域,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走进长治,走进上党,走进太行山,就是走进了源远流长的历史,走进了洪荒远古和真实今天的时空交接隧道。

旅游资源

长治县旅游资源独特,有天下都城隍,城隍庙一般都建在城池之中,但唯独长治县的天下都城隍却雄踞在远离县城的天紫岭上,既不挨村,也不靠城,独矗山头,威武壮观。1982年正式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玉皇观五风楼:玉皇观,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南宋村中,是长治县境内现存的最大的道观建筑。始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观前有乐台;入观是五凤楼、钟鼓二楼和耳房;紧接着是享亭、东西配殿、左右斋房;最后是灵霄宝殿、二垛殿。整组建筑布局合理,富于变化。其中五凤楼和灵霄宝殿建筑最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现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像这样结构错综复杂,形体壮伟高大的五凤楼,全世界只有三座,另外两座一在中国的北京,一在日本的京都,至于一般的五凤楼全国也仅10多个。

炎帝遗址首阳山:首阳山又名羊头山,位于长治县西南部的师庄乡境内,它西延长子,南接高平,临顶远眺,三县景色,尽收眼底,俗有“鸡鸣一声听三县”之说。羊头山高峻挺拨,绵延近百里,山顶松林茂盛,山腰灌木丛生。因主峰上有两塔如双锥直刺青天,当地人又称其为锥锥山。据北魏《风土记》一书中写道:“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泉,山上有古城遗址,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后汉书?王莽传》中记述说:“羊头之扼,北当燕赵”。羊头山从山腰到顶峰,石刻遍布。有石窟石碑,有石塔石树,有群体集合,有单个造型,大都为北魏时的古物。

老雄山森林公园:老雄山,又称雄山,位于长治县南部,方圆六、七十里,海拔1419.5米,堪称上党群山之王。整个山势三峰对峙,雄伟叠蟑,象一条巨龙游戈在荫城、西火、南宋三个乡镇之间,据志书记载,其名就来之于“峰高山大,雄厚险峻”之意。雄山以松青柏翠闻名,每到盛夏,漫山青松苍翠欲滴,成千上万的蝴蝶在林间草丛上下翻飞。倚松而坐,静听习习松风,眼观蝴蝶起舞,另有一番情趣。如今的雄山,在当代劳动人民的装点下,丰姿更娇,已成为本县境内一个森林公园。山顶四季松青柏翠,山腰金秋五果飘香,山脚盛夏绿波涌动,沟壑常年涧水流淌。自古以来,当地居民就有盛夏携带野餐举家登山避署纳凉、消灾避邪的习惯。而今游山已成为人民群众文体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每逢五月端午节,周围十里八乡的人,扶老携小,纷纷而至。山顶上松林中,人流簇涌,歌声飞荡,笑语朗朗,汇成一片欢乐海洋。

另外还有淘清河水上公园、琚寨玉皇观……欢迎您来长治县旅游观光。

襄垣县仙堂山

仙堂山,位于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北沿,距县城25千米,景区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1100——1750米。早在1600多年以前就已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居古韩八景之冠,1996年又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山峦叠翠,群峰竞秀,仙堂山主峰灵鹫峰高高崛起,九条支脉蜿蜒绵亘,仙堂寺依山而建,耸立其中,古称“九龙环抱,地灵人杰”。明代礼部、吏部、兵部三部尚书一代廉吏刘龙(襄垣人)从小在此就读。其墓碑雕刻精湛,完整地保留明代书法艺术神韵。再上溯至公元400年以前,我国东晋时期著名高僧、旅行家、翻译家——法显(襄垣人)自幼在仙堂寺出家修行,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到印度取经的僧人,比唐玄奘西天取经早230年,到达美洲大陆早于哥伦布1080年。1992年11月,学术界就此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世界几大新闻媒体相继专题报道。曾在全世界引起轰动,之后,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在出访或会见西南亚国家领导人时,多次提到法显,作为我国与这些国家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证明。随之,仙堂名山也蜚声中外。

仙堂山景区,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环境恬适。春风骀荡,花香袭人;夏日草长,浓荫滴翠;秋风染漫山红叶;冬雪雕玉洁冰莹。仙堂之游,四时宜人,自古以“灵、幽、奇、秀”著称于世,并以其独特风格载入〈〈中国名胜辞典〉〉。

目前,开发的景点已有15处。自然岩洞之多,殊为罕见,或钟乳嶙峋,或子母相连,或赤如朱砂,令游人叹为观止;古建筑群别居特色,或空悬绝顶,或依山而立,或寺内有泉、宫中有洞,其玲珑辉煌之风格于自然景色天造地设,浑然一体。正如明永乐进士李浚诗云:“此是蓬莱真境界,更于何处觅仙堂。”

老顶山

在长治城东北7公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这就是老顶山,又叫百谷山。老顶山方圆40多平方公里,从北向南由五个山峰组成,所以又叫五顶山。这五个山峰依次叫老顶、南顶、玉皇顶、奶奶顶和新顶。老顶山层峦叠障,气势雄伟,林海茫茫,景色壮美,名胜古迹,遍布全山,历来为上党一方胜地。老顶是五顶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老顶上原建有玄天大帝庙。现为长治市电视转播台。

登临老顶,近望高楼错落,道路井然,市区景致尽收眼底;远望漳泽水库壮如锦带,飘浮于天际,上党盆地一览无遗。在老顶东北峰,有一处天然巨石形成的峰峦,高居于层峦叠岭之上,形似雄狮蹲踞,它就是狮峦”。《长治县记》曾有记载,清朝有入曾称赞此峰:“北猛得狮象,狰狞镇此帮。卧云峰叠叠,吼涧水淙淙”。当您在天光浅黛的黎明攀此顶时,大有泰山观日之感。

沿东南方前行,丛林交映之中,有一宽阔的坡面。坡面的大石块好象人工排列放置—般,远观象海涛乍起,微波荡漾,这便是“死海微澜”景观。在起伏如龙的九龙脊岭上,漫步在豌蜒曲折的古道间,有一块面西斜铺岭背的巨大岩石,岩面平整光滑,在日上中天时,岩面幽青泛光,闪烁不定,犹如镜面。人们把它叫做“鉴天石”。老顶之南,有一山峰耸立,其顶平整,草木繁盛,这便是南顶,又称梳妆台。山上原建有砖构二层楼一座,现塌毁无存,仅留石砌台夯,台夯上明清砖瓦散见。南顶之南的一个山峰上有五块巨大的岩石,五块岩石象五根玉柱,直顶天宇,俗称“五顶挚天”。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玉皇顶与奶奶顶在滴谷寺村育面,山势平缓连绵,松柏密布,翠绿苍茫,两顶相连。玉皇顶位于奶奶顶之上,由一天然巨石构成,长17米,宽19米,建有玉皇观,俗称九门九观,建筑风格独特,现保存尚好。奶奶顶在玉皇顶半腰一平缓处,原建有“碧霞元君行宫”—座、座北向南。现为一火炬塔。两顶招相呼应,郁郁葱葱,景致深幽。

新顶,顶低而平,四周侧柏丛生,整齐碧翠,环境幽雅。站在新顶观景楼远眺,老顶雄奇、玉皇顶峻秀、奶奶顶奇丽。当云生雾起之时,云海重雾环绕山腰,别有一番情趣。老顶山不仅山峦秀丽,林木繁生,而且天然岩洞众多,景致各异。大小30余座岩洞,多位于半山陡壁悬崖、深谷幽壑之地,或小巧玲戏,或宽敞深幽,或数洞并生,或洞体相连,且多数与炎帝神农、道家、仙释、文人雅士相关。新顶的东南半山腰处,有老顶山最大的一座天然山洞,名为“南崖宫”。洞口为一仿古门庭,上方为一重搪彩亭。洞内宽阔。涧高数十米,面积约500平方米。洞顶种乳下垂,洞壁参差。洞腹自然分为内外两洞。外洞正好供奉祖神像,对面为送子观音像。内洞比外洞略高,亦宽阔,倚称4壁伸缩而塑众多动物雕像。入洞右侧石壁上又开—个门,转入一约20平方米,高2.5米;的山洞。岩洞正中拱奉如来佛祖神像,两侧凸凹不平的浮雕十八罗汉,工艺精湛,神形兼备,呼之欲出。新顶的正西方向,倚傍新顶有洞穴数处,名为朝阳洞。

沿步道曲折而行,外侧为彩绘廓壁,内侧山崖峭壁之上有岩洞3个,间深7.5米,两侧均深3米,三洞所倚石崖及洞穴均已彩绘,洞体华丽,分别供奉三大士神像。与东下侧的南崖宫遥相呼应。在滴谷寺正东半山腰处,有一神农洞,相传为神农氏尝百谷之所。洞口西向,在一天然青石上开凿而成。洞口高1.7米,宽约1米。洞内宽5.7米,深6米,高约3米。

洞口左侧为一长方形石壁,似一天然石匾。洞外平坦,青草如菌,四周松柏掩映,若无人带领,很难寻觅置身洞中,一种对先祖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在玉皇顶半山腰处,有一天然洞穴,两面夹山、背山面谷,洞宽6米,深11米,内套一小洞,洞壁玲磁泛光,洞内有石刻五处,保存清晰,特别是宋代秘书监知军府事陈述古纪游题刻的“述古行之”、“述古游子”、“宋治平仲”等,字体流畅,雕刻苍劲,犹若石纹。老顶山除了这众多的岩洞外,还有一处“寒泉绝胜”。在滴谷寺村老顶山乡政府办公楼下,有一股甘甜的清泉,洞口固额上嵌清朝所留楷书“古寒泉”。古寒泉即百谷泉,亦名神农泉。《潞安府志》称:“百谷泉在百谷山神农庙前,砾石涌泉,寺僧引为优流,注为塘,由蛹口飞下大垫,注石子河,味甘。”洞口有宋代风格的浮雕龙头,泉口雕有卧龙。龙嘴开张,下为圆形石凿小井,布局招巧。众贫寒泉列为古潞郡八景之一,流传至今传说甚多。及具钱表性的是:初建柏谷寺时,石龙嘴里滴谷不断,不紧不慢,长流不息,恰好可供全体工匠僧人所用,就将竣工时,在龙嘴边接谷的小和尚渐感单调,便用木樟在龙口里捅了几下,只见龙嘴内突然飞出十对白鸽。从此龙嘴不再滴谷,只有一股渭细的泉水流出来。白鸽落在壶关境内,将一座山峰变为白山。

南涅水石刻造像馆

长治市古代的雕刻艺术在全国雕刻艺术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而沁县的南涅水石刻造像,更是盛名远扬。

南涅水刻造像馆坐落在距沁县县城西南一里多的笔峰山上。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建筑,以中轴线坐北朝南分三所院落,即群佛宫、铜碑林、万像馆,内设碑林殿、佛塔殿、石峰殿等。

馆内的文物以南涅水石刻造像为主。1959年,在县城东北的南涅水村,出土窑藏石刻造像1126件。据碑文记载,这批石刻造像上自北魏永平元年(508年),下至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积累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六个朝代的民间石雕艺术珍品,题材大多以佛教活动为主。造像多为迭落塔形,即以四面开龛造像的方型块叠垒成塔形,为国内稀有。

石刻分为碑文石刻、造像石塔、个体造像三大类型。

碑刻信要是作题记用的,有文像并刻和纯文石刻两种,都是北魏永平三年至北宋天圣九年积累的民间石刻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