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攻上党敌军蠢蠢欲动
所有的电台都开动了,报务人员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地工作着。马达声响彻清漳河谷,太行山上空充满了飞驰的电波。
第一组电波都挟带着紧急情况,敌情、我情、战报、命令、指示、请示、报告。从冀鲁豫,从晋南、晋中,从豫北,从平汉线、陇海线、同蒲线、正太线,汇集到太行山中的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里来。
1945年8月11日,延安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命令解放区抗日武装部队,配合盟国统一行动,向一切敌占交通要道,展开积极的进攻,迫使日、伪军放下武器。我军已经全部投入战斗。
晋东南地区是较老的革命根据地,有着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
在一九三七年秋,朱德总司令就率领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来到这里。这个地区包括长治、武乡、晋城等十六个县,当时分属太行、太岳两个行政区,统属晋冀鲁豫边区。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朱总司令向各解放区所有武装部队发布命令,限令敌伪向我作战部队缴出全部武装。
蒋介石却发布反动命令,命令我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就地停止待命,不许收缴日伪的武器,同时命令各地敌伪“维持地方治安”。
蒋介石一面三次电邀毛主席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面密令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向我晋东南解放区大举进犯。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目,阎锡山部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一万七千余人由临汾县的东张镇出发,分两翼向我晋东南侵犯。八月二十一日侵入长子,二十三日侵入屯留、长治,二十五日侵入壶关,潞城、襄垣。
阎锡山,字百川,乳名万喜子,1883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6岁丧母,继母以不养前室子为条件嫁到他家,万喜子只好投奔外祖母。9岁人私塾,16岁回家成亲,尔后便随其父阎书堂到五台县城自开的“吉庆昌”钱铺学商。
1902年,清政府为了编练新军,在山西成立了一所培养初级军官的武备学堂,阎锡山应试中举。三年学期未满,被清政府选送日本留学、阎锡山在留日期间,受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对推翻清廷,建立民国,十分积极,并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参加了同盟会。后又参加了同盟会总部选拔的、由28名军人绀成的“铁血丈夫团”。作为回国后从事军事运动的骨干。同时,阎锡山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又深受军国主义的思想影响,从此便在思想深处埋下了一颗反动的种子。
1909年3月,阎锡山毕业回国,担任山西陆军小学教育官。后升任监督(相当于教育长),和驻太原的清军86标(相当于团)教练官。1910年春,升任86标标统(团长)。
阎锡山自留日回国后,一面讨好清政府上上下下的顽固派,获其支持,以求飞黄腾达;一面加强与同盟会的联系,并在他的86标里大量安插同盟会会员及其他同情革命的分子,进行推翻清政府的准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0月22日西安起义,阎锡山看风转舵,他虽然不是起义主要领导者,但却被推举为都督,一跃而成为山西的最高统治者。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就任临时大总统。阎锡山多方钻营,包括重贿袁的亲信、对袁表示恭顺;买通袁的女仆,密察袁的旨意,以投袁之所好。同时,他以韬晦之计,佯作唐碌,以去袁之疑忌。至1913年,袁世凯将各省由同盟会员担任的都督全部撤换,唯留山西的阎锡山和云南的唐继尧二人未动。
袁世凯因称帝遭全国人民反对而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棋瑞为国务总理。阎锡山见段拥有实权,是北洋军阀的中心人物,他便极尽其钻营之能事,辗转托人与段结为师生。
自此。山西的军政大权便集于阎锡山一身了。
阎锡山很注重政治统治,但他并未忽略军事扩张。山西省千里山河,地形险要,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南有王屋,北有雁门,是华北的要塞。这里既非南北通道,道当其冲;
亦不僻处边远,难以问鼎。军阀混战十数年,不利时可闭关自守,有利时可出境进击。阎锡山依凭山西优越的地理条件,加上他投机钻营的本领,两面三刀,看风使舵,倚强凌弱,逐渐成为各振军阀中的“不倒翁”,山西以外的大小军阀此沉彼浮,溃败者数不胜数,唯阎锡山的军事实力却在一天天增强。自1917年至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前的12年间,晋军先后进行了五次扩编。第五次扩编后,总兵力达34个师另19个旅,其中:步兵10个军30个师,另4个保安纵队。12个旅;骑兵4个师;炮兵7个旅。
阎锡山具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早就引起汪精卫和蒋介石的重视。1926年11月,蒋委任阎为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9月挥军东出,截击分两路南下进攻国民革命军、援救北洋军阀孙传芳部的张作霖军。阎于接受委任后半年之久才易帜就职,就职后3个多月才采取行动,这表明他在观察风向,权衡利弊,及至看清北洋系不能长久,才令各路晋绥军同时出击。参加北伐,又一次表现了他善于投机的本色。
1928年3月,蒋介石下令先后编成的4个集团军继续北伐,主攻目标为张作霖的奉军,同时扫清张宗昌、孙传芳等北洋系残部。阎锡山的第3集团军于6月首先进占京津,奉军退出关外。7月下旬,蒋介石亲赴北平,委阎锡山兼任平津卫戍总司令,阎部张荫梧为北平警备司令,楚溪春为北平宪兵司令,王锡符为北平公安局长、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南桂馨为天津市市长,曾延毅为察哈尔都统,徐永昌为绥远都统。至此,阎锡山统治了晋、冀、察、绥4个省和平、津两大城市,一跃而成了“华北王”。
奉军退回东北,国民党军直逼山海关下。蒋介石企图通过编遣军队消灭异己,造成一家之天下。阎锡山等各派军事首领则企图保存实力,同蒋介石抗争。经过一年多的暗斗明争甚至兵戎相见。终于1930年4月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阎锡山被国民党内反蒋各派糸和反蒋各派军事首领公推为陆海空军总司令,统率倒蒋的7个方面军80余万众。从双方兵力上看,倒蒋军占绝对优势,但其内部各怀异志,指挥不灵,甚至互相兼并,因而使反蒋的中原大战归于失败,阎锡山乔装潜往日军占领的大连。蒋介石授入关助蒋的张学良以北方军政全权,负责节制并整编晋绥军。
阎锡山中原战败后,蒋介石本来是想迫阎去欧美,以远离中国,免除后患。阎深知蒋之狡诈,先扬言要去苏联,并派人乘车到五原勘察道路,晴地里则秘密前往大连。阎到了大连,蒋虽不甚放心,但亦无能为力。1931年8月阎由日本人用专机护送到大同。当日,在阎的亲信爱将赵承绶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便回到了河边村。蒋介石闻讯大为震怒,立命何应钦、孔祥熙等连续电阎促其速离山西;刘峙、韩复榘等也发出通电逐阎离晋。情势虽极紧迫,阎却毫不在意,并召他的高干杨爱源、孙楚前去,授命组织晋绥军事整理委员会以在野之身,实操山西军事大权。
正在蒋介石、张学良迫阎离晋的紧锣密鼓声中。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蒋介石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救亡的压力下,不得不表示“捐弃前嫌,团结御侮”。于是,蒋接受了汪精卫的提议,委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于是阎锡山由河边村返回太原。就职之日,蒋介石派何应钦到太原监督。从此。阎锡山再度统治了晋、绥两省。
阎锡山二次出山,一返往常极力进行军事扩张的做法而以什么“造产救国”为口号,亲自主持编定《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阎大搞经济建设的另一个目的,是企图向蒋介石表明,他已埋头实业,并无扩张野心,尤其是大量军事工业转为民用工业,以消除蒋之戒心。至于把同蒲路修成窄轨,阎以经济效益为由,向南京政府铁道部力争核准。其真实目的是,遇有战事,对其有利则运兵出晋;对其不利亦不为敌方所利用。不使外省兵车入境,虽有利于割据山西,但属防御性质,这对蒋介石也是一种姿态。同蒲路修窄轨,还有一个原因,多不被人所知。阎锡山以其弟阎锡镛的名义在德国银行存有一笔巨款,按合同只有本人才能提取,经多次交涉,德国人才允许以废旧铁路窄轨付给。
阎锡山第二次出山还有一个特点:特别注意抓组织建设。
这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救亡运动高涨,全国人民都要求组织起来,团结御敌。阎锡山看到形势不可逆转,索性组织群众,为己所用。对此,他有一段妙论:“明知道组织起来是个乱子,不去组织是个空子,为了防止人家钻了空子,出了乱子,还不如自己去组织,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可以防乱子,填空子,还可利用群众团体为自己摇旗呐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32年1年中,成立了“青年救国团”、“建设救国社”、“山西人民会”、“文山读书会”。这些大大小小的群众团体,都是直接或间接受着阎锡山的支配,并由阎提供活动经费,阎还兼任“建设救国社”社长。到1936年春,国内抗日浪潮更加高涨,阎锡山感到那些分散的大小群众团体,远远不能适应他那“自存与自固”的政治需要,于是将上述各团体合并起来,组成了统一的政治组织“自强救国同志会”,阎兼任会长。1938年2月,阎决定成立一个统一领导第2战区军政民各部门的最高权力组织,遂将“自强救国同志会”改编扩大为“民族革命同志会”,阎仍兼任会长。
据说,中国军阀包括蒋介石在内,唯有阎锡山下过一番了解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的苦功。用他的话说,“防共应先知共。”他极力鼓吹并推行的“物产证券”、“按劳分配”、“土地村公有”、“兵农合一”等玩意儿,表面上近似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有意以假乱真。然而,山西与我陕北革命根据地仪一河之隔,光靠以假乱真来“防共”,显然是不够的。接着,他又提出“军事防共”、“政治防共”、“经济防共”、‘思想防共”、“群众防共”等五花八门的东西。
阎锡山对其内部的封建法西斯统治,也与众不同。
1939年底,阎锡山旧部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35军军长傅作义,已脱离第2战区建制而独踞绥远,并被蒋介石任命为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同阎氏并驾齐驱。另一旧部第6集团军总司令兼61军军长陈长捷,已有倒向蒋政府的倾向。阎系其他旧军内部,由于受“牺盟会”和“决死队”的革命影响,也出现某些军心离散的势头。为“净自阵营”,巩固内部,阎锡山于1939年11月在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整顿旧军队,训练旧军官。
就在集训旧军官的过程中,阎氏指定28个心腹将校,秘密成立了“铁军组织”,对内称“山山铁血团”。山山二字,寓有“阎锡山的山西”的含义,是阎氏亲自命名的。但他感到这样太露骨,又改称“三三铁血团”,意在28个发起人,每人发展3人;按3的数字层层发展下去,即可成为庞大的组织力量。最后又把上述两种含义合而为一,称作“山三铁血团”,阎锡山自任团长,并制订《守约》、《纪律》和《经典》。《守约》是:“铁血主公道,大家如一人,共生死利害,同子女财产。”《纪律》为:一、脱离组织、背叛组织者处死;二、破坏组织者处死;三、不服从会长指示及组织决议者处死;四、泄露组织秘密者处死;五、污蔑会长者处死;六、污蔑同志和组织者处死;七、犯娴赌赃欺之一者处死。阎锡山对《守约》和《纪律》的解释,被称作《经典》,其中有:“我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我的父母。这个守约,是我们共同遵守的公约,就是共产党也做不到的……这是终身组织,只准入,不准出,如果脱离组织,除本人处死外,上一级受连带处分。我们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组织。”
阎锡山对军队的控制,1930年以前和抗战初期主要依赖军官,1940年以后就靠“铁军组织”了。他说:“军官能力的军队,不如政治能力的军队;政治能力的军队,不如组织能力的军队;组织能力的军队,不如主义能力的军队。”
除“铁军组织”外,阎锡山用以控制内部、摧残人民群众的办法数不胜数,其残忍程度,远远超过了民间传说的阎王殿里的十八层地狱。而阎锡山却说这是“大慈大悲”。因为“越残忍,就越能解救人,大家看见害怕,便不敢再去接近共产党,那就把更多的人救下来了”。他还说:“多杀可以成佛,北京刚城玉佛顶上带一串骷髅,所以他成了佛。”
但是,不管阎锡山多么残忍,不管他的反动统治术多么高超,这些都只能延续他的最后灭亡,却不能像他所期望的那样,同山西的山河水存。
作战科长张华,拿着各方汇集来的电报,匆匆走进作战室,到北墙跟前拉动一根悬着的绳索,布幔徐徐移动,向后面退去。背后出现了盖满整面墙壁的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地图上绘有星罗棋布的城镇,密密的挤满图纸的冀鲁豫大平原。一条铁路纵贯南北,通过人口稠密的富庶地区。铁路以西,开始出现稀疏的等高线,等高线越往西越密,几乎盖满图纸,使图纸变成黑色密纹。这时,显出黑压压的一条宽厚的山脉,像凌空而起;张牙舞爪的巨龙,盘踞在河北、山西两省之间,雄踞黄河北岸,这就是八年抗日战争、使日寇胆战心惊的太行山。布幔又从巨龙身边缓缓西移,地图上出现另一种情景,等高线又稀疏起来,表明地势由陡峻变得平缓,从奇峰突起变成低矮的黄土丘陵;接着,又出现了稠密的城镇和村落,道路四通八达,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一块小小的盆地,这就是上党十九县的中心。盆地的西缘是太岳山,山势陡然耸起,和东面太行山遥遥相望,形成东西对峙,成为上党地区的西部屏障。同蒲铁路,从潼关对岸风陵渡开始,穿过晋南三角洲,沿着中条山脉北麓东伸,到晋南重镇运城折向东北,傍着太岳山脚下的汾河河谷,穿行直奔晋中腹地,到榆次与正太路相接。至此,地图上呈现出夹在平汉、同蒲、正太和陇海中间的晋冀鲁豫军区的全部幅员和上党山区的形势。
张华把我军攻克的地方都用红笔标出记号,上党盆地以长治城为中心的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六城;又标出代表敌方的蓝色标记。明显地看出,我军展开的攻势已经迫近平汉、陇海、正太、焦作铁路,威胁开封、郑州、新乡、安阳。从石家庄以南的元氏,到武安段的平汉路,已被切断。西侧我军逼近晋中平遥、介休;豫北已大部被我收复。只是阎锡山和日寇勾结,抢占上党六城,楔入我晋东南根据地腹心。而蒋介石正向开封、郑州集结大军,企图打通平汉路。胡宗南三个军已经受命北进,三个军集中晋南风陵渡和茅津渡,开始北渡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