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肾脏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11418100000010

第10章 肾脏病人的家庭护理(3)

两手搓热,手指并拢,手掌摊开,紧贴面部,以双手中指的指腹部为先导,分别从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开始,沿鼻柱两侧缘向上推擦,经目内眦、眉头等处到达前额部,然后两手左右分开,横推至两鬓,两掌心也随之掩眼而过,由两鬓再向下,经过颞部的太阳穴及耳前、面颊等部,返回到鼻翼两旁之起点,再重新开始,按上述路线循环进行.浴面具有畅通气血、祛散风寒、明目通窍、醒脑提神及美容等功效,适用于感冒、头痛、神经衰弱等.对肾脏病之体虚易感冒者甚宜。

(2)擦鼻:

用两手中指指腹擦鼻的两侧,由攒竹至迎香。具有通鼻开窍的功效,适用于防治肾脏病引起的体虚感冒。

(3)运顶:

五指略为张开,按于额上,由前向后,顺手运顶摩发,宛如梳头之状。因五指分开,正好作用于分布在头顶部的五条经脉,头领两侧又是胆经的分野,故运顶具有疏通气血、散风行湿、清泄肝胆之火的功效,适用于防治肾脏病之高血压、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症。

(4)抹项:

两手手指相互交叉,手掌合拢,抱于脑后项枕部,掌根部分别安置于后枕骨下项后大筋(斜方肌)外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后沿着脊柱,由上往下按抹数次。风池穴为体表的“感风之处,停风之所,治风之穴”,用力按抹,可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宣肝胆之火、清耳目之热。适用于防治感冒、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对肾脏病高血压型及体虚易感冒者均宜。

(5)推胸胁:

用一手的手掌平放在同侧胸部的乳头上方,斜行向下推抹,途经前胸正中两乳头之间(膻中穴),推向对侧的胁肋部。推胸胁法有宽胸利气、止咳化痰、平喘降逆、疏肝利胆、和胃消食、散瘀除积等作用。经常练习,可产生增强呼吸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宣散郁滞之气血等综合效应.对肾脏病引起的水肿、高血压、纳差等均有效。

(6)揉中脘:

以一手掌大鱼际部紧贴中脘穴,另一手叠于掌背之上以助其力,两手协调作顺时针方向揉动。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之功,适用于肾脏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而见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

(7)摩腹:

用一手手掌心掩于脐部,另一手手掌重叠其上,从脐下两横指处的气海穴开始,手掌紧贴腹壁,作以脐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直径由小到大、呈螺旋状的揉摩运动,一直扩展到整个腹部,如此反复数次。摩腹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化湿散瘀、利水通淋、补气生血、温养下元。因六腑以通降下行为顺,脐下气海穴为“元气蓄藏之海”,故摩腹不仅能理气通腑,而且能激发振奋元气而起强壮作用,是较常用的自我保健法之一。适用于防治肾脏病所致之消化不良、腹胀、泄泻及下元虚冷、夜尿频多等症。

(8)擦少腹:

两手掌分别紧贴两侧胁部,由外上向内下方斜擦。具有温补脾肾的功效,适用于肾脏病之脾肾阳虚证。

(9)搓腰:

两手掌根紧按腰部脊柱两侧,稍用力上下擦动、动作要快速有劲,配合腰部活动,以腰部发热为度。搓腰活腰有壮腰健肾作用。如同时按摩两侧胁肋部,谓之“运动水土保”。“水”指肾、“土”指脾,具有加强脾肾两地功能的作用,适用于肾脏病之脾肾两虚证。

(10)揉腰眼:

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拳尖)按揉腰眼穴。具有健腰益肾作用,适用于防治肾脏病的腰酸腰痛.

(11)捶骶:

手握空拳,敲打骶部,两拳交替,一起一落。用劲轻重适当,灵巧而有节奏。因骶部正中一线为督脉的起始段,捶之可振奋督脉的阳气,上病下取而用于肾脏病之高血压,若将捶打范围扩大至两臀部,对防治腰腿痛也有较好效果。

(12)拿肩:

以一手的四指指端与拇掌部相对合,用力攀拿对侧肩胛骨上的斜方肌肌腱,食指、中指指端着力于肩井穴处。然后,一捏一放,一紧一松,逐渐向肩胛、肘臂处挪移,可直拿至腕掌。拿肩法可通行气血:拿曲池穴(臂弯纹头外侧)能疏风解表、清热降压,适用于肾脏病之高血压或伴有风热感冒者;拿内关穴(掌侧腕上约两横指处)能和胃宽胸、养心安神,适用于肾脏病及尿毒症而见恶心、呕吐、胃病、纳差、心慌、胸闷等症。

(13)运膏肓:

两手自然下垂,转摇两侧肩关节。带动肩胛骨。以作用于背部的膏肓穴。适用于肾脏病体虚曰久或伴有肩背酸痛者。

(14)揉膝:

膝关节屈曲,将两手掌近拇指根的大鱼际肌部,分别同时紧按在膝关节髌韧带两侧的凹陷处(膝眼穴)。随后带动该处皮肉作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一膝揉毕,再揉另一膝。揉膝有和气血、活筋络的作用。揉完膝眼后,膝内侧手掌上行至大腿内侧距髌骨上缘二横指处的血海穴按揉,可活血通经,清血分之热,适用于治疗肾脏病之血瘀有热者;同时膝外侧手下行至外膝眼下四横指处的足二里穴按揉,可健脾扶正、和胃降浊。是肾脏病以脾虚为主者的必选穴。也是常用的强壮穴之一。

(15)擦足:

屈膝盘腿,用一手靠小指一侧的手掌部,反复摩擦对侧一足的内侧面或底部.一般从内踝的后方开始,经内踝向下,斜行至脚掌心,来回摩擦。因“湿从足入、寒从脚起”,上述按摩部位是足少阴肾经的一部分,常行擦足之法,可促进肾气流动,精气充溢,既能温肾壮阳,祛除寒湿之邪,又能引热下行、导火泄降,此即所谓“引火归原”法.适宜于肾脏病患者长期习用。

(三)五步按摩法

(1)头面颈部按摩:

包括揉按双侧风池穴,面部双侧迎香穴,推揉鼻梁两侧及颈旁诸穴位,指压双侧太阳穴,有疏风散邪之功,可预防感冒,减轻鼻塞、咽痛、头痛等症状。

(2)胸腹部按摩:

可用双手大鱼际,轻轻叩打胸前膻中穴,推揉水分、中脘、下脘诸穴,而后顺时针绕脐按摩腹部36周,逆时针绕脐按摩腹部36周。有宽胸理气、和胃消胀的作用。

大便不爽者,点按左天枢穴;大便不通者,双手掌相叠,由右上腹到左上腹再到左下腹,推揉36次,以产生便意为佳,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

(3)肢体按摩:

取双手合谷穴,腕上外关穴,下肢足三里穴,三阴交俞穴,腿后侧承山穴,以手按捏穴位,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足三里穴则应作为重点点揉捏按,以益气培元,增加机体抵抗力。

(4)腰背部俞穴:

脊柱双侧华伦夹脊穴及肾俞、脾俞、志室、腰阳关诸穴,由家属用手掌自上而下推揉。患者也可自我拍打腰部诸穴。

有补肾强腰、疏通经络的功效,可减轻腰痛症状。

(5)足部按摩:

取照海、太溪诸穴,指压点按。并于每天晚上温水泡脚30分钟,搓涌泉穴100次,有引火下行、补肾归元的作用,对治疗肾炎高血压等有一定益处,可改善头晕、口舌生疮等症状。

(四)手足按摩法

(1)连续按揉手部反应区肾区、输尿管、膀胱区、胃区、肠区;摩擦掌心。

(2)点揉足部肾区、输尿管、膀胱区、胃区、肠区、淋巴腺;推擦足心,推足内外踝部。

(五)摩肾堂按摩法

摩肾堂按摩法是以闭息配合按摩双肾区,促进肾区气血流注的一种疗法。每日早晨起床和晚上临睡前,坐于床上,双足下垂,宽衣松带,舌舐上腭,闭目内视头顶,双手掌心置肾俞穴处。以鼻慢慢吸气,同时提肛,吸满后闭气不息,同时两手上下摩擦肾区各120次以上,多多益善。闭气至极则慢慢放气,同时放松全身。临睡前作毕,即可卧睡;早起时作毕,则可小憩片刻后起床。

本法适用于肾脏病之肾气不足、肾精不故而见腰酸腰痛、尿频、蛋白尿等,对伴有高血压者不宜。练习本法须坚持数月方能显效,初练者可能于一次闭气中按摩肾区不到120次,则不可强忍,须逐渐增加闭气持续时间。本法不宜于食后即练,至少应在进食半小时之后进行。

敷贴保健

敷贴疗法又称为“外敷法”,是最常用的天然药物外治方法之一。它是将鲜药捣烂,或将干药研成细末后以水、酒、醋、蜜、植物油、鸡蛋清、葱汁、姜汁、蒜汁、菜汁、凡士林等调匀,直接涂敷于患处或穴位。由于经络有“内属脏腑、外络技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不但可以治疗局部病变,并且也能达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目的。使用时可根据“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的原则,按照经络循行走向选择穴位,然后敷药,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外敷天然药物有时会引起水肿、过敏,导致皮肤破损、细菌感染,并使病情加重。因此,慢性肾炎患者如果需要采用天然药物外敷疗法,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方法1

取巴豆霜4克,轻粉6克,生硫磺3克,葱白适量.将3味药共碾细粉末,瓶贮密封备用。临用时取粉3克-5克与葱白共捣烂如泥,制成圆形药饼,将饼贴在患者脐孔上,外以布覆盖,再用纱布固定之。约3小时-5小时后揭去药饼,吃温粥以补之。隔日敷药1次,至病愈停药,禁忌食盐。治水肿。

方法2

取大活田螺1个,生大蒜1片,鲜车前草1棵。将田螺去壳,用大蒜辦和鲜车前草一齐捣烂成膏状备用。用时取药膏l团填出入患者脐孔中,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待小便增多,水肿消失时,即去掉药膏。如1次未痊愈,可待脐孔不痒时,再敷1次-2次,直至肿消为止。治水肿。

方法3

取甘遂、大戟、芫花各等量,将药共碾成极细末,备用。临用时先用75%酒精消毒脐窝皮肤,趁湿取药末10克填满患者脐孔,外加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曰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治水肿。

方法4

取甘遂100克,甘草10克,取药末适量(约10克-15克)加入米汤适量调和成稠糊状,将药糊涂敷患者脐孔处,外以蜡纸或纱布盖至肿消为止。治水肿。

方法5

取田螺1个,甘遂5克,雄黄3克,麝香0.3克。先将前3味药混合捣烂,制成小圆形饼5枚,略大而稍厚,另将麝香研为极细末,取麝香0.1克先放神阙穴内,然后用药饼盖在上面覆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曰换药1次,根据小便通利及水肿消失情况停药。一般2次-3次见效。

方法6

取商陆100克,粉末过筛,每次取药末3克-5克,葱白1茎,捣融成膏,再加适量的凉开水,调如糊状,并将麝香研细备用。先取麝香0.1克,放入神阙穴内,再将调好的药糊敷在上面,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贴药后24小时,尿量即可明显增加,3天-5天见效,7天为1疗程。

方法7

取滑石研为极细末外涂,治尿毒症阴囊湿疹及皮肤溃烂瘙痒。

方法8

取煅龙骨研为极细面外搽,治肾炎或尿毒症湿疮痒疹及疮疡溃后不愈合。

方法9

荔枝草(鲜草)60克,洗净捣烂,加少许盐,敷脐部,每曰1次。可治疗急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方法10

取葱白250克,切碎、白酒喷、炒热,装入布袋,敷脐上,再以热水袋熨其上,反复熨引。适用于慢性肾炎之水肿、小便不利者。

方法11

取葱白500克,麝香1.5克,捣烂拌匀后,分装二药袋。先以一包置脐,热水袋熨30分钟一60分钟,如尿仍不利,继以另一包药袋置脐用冷水袋熨之,再另换热袋热熨,直至尿利为止。适用于水肿较甚,尿少或尿闭者。

方法12

取紫皮独头大蒜1枚,蓖麻籽30粒-40粒(去其皮及外壳),一起捣成糊状(不宜放置过久)。将药分成两等份,分别涂敷涌泉穴,外用玻璃纸覆盖并用绷带扎好,涂敷1周,如疗效不好,可继用1周(严禁口服)。对慢性肾炎水肿有较好疗效。合并尿毒症者则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