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肾脏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11418100000001

第1章 肾脏病常识及其预防(1)

常见肾脏病的一般知识

肾脏的结构

肾脏在腹部后壁的上方,位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紧贴腹后壁,形状似蚕豆,俗称“腰子”。外观表面光滑,呈红褐色。

肾脏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每个肾平均重量为120~50克。肾脏由外层深红色的皮质和内层浅色的髓质构成,它能生成尿并由输尿管送到膀胱,然后再排出体外,所以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所构成,肾脏则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在肾脏的切面上,可见皮质包绕髓质,并伸展进入髓质内,形成肾柱。髓质由十几个锥体构成,锥体的尖端称为肾乳头,伸人肾小盏。每个乳头有许多乳头孔,为乳头管的开口,形成筛区,肾内形成的尿液由此进入肾小盏。肾小盏呈漏斗状,每个肾小盏一般包绕一个肾乳头,有时包绕2~3个。每个肾有7~12个肾小盏,几个肾小盏组成一个肾大盏,几个肾大盏集合成肾盂。肾盂在肾门附近逐渐变小,出肾门移行于输尿管。

常见的肾脏病

常见的肾脏病有哪些

肾脏病是指原发性病和继发性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等疾病。其中常见的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尿路感染等。上述各种疾病不断发展,在后期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

1.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病因: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多见于糖尿病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过敏性紫癜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疟原虫引起的肾炎,内源性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肾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均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病变。

分型:肾小球疾病不是单独的一种病,而是一组疾病。根据它们的临床表现及理化检查结果,可分为多种类型。这些分型对拟订治疗计划,判断预后和分析疗效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将肾小球疾病分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又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理化检查特点分为五类:①急性肾小球肾炎。②急进型肾炎。③慢性肾小球肾炎,包括普通型、高血压型、急性发作型。④肾病综合征,分为工型和Ⅱ型。⑤隐匿性肾炎。

2.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在尿路感染中为上尿道感染。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肾盂肾炎的易感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与感染有关。

病因:

(1)由于女性尿道短,细菌容易侵入,感染机会多,故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8~10倍。

(2)女性尿道口有大肠杆菌存在,性交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

(3)妊娠妇女雌激素分泌增多,输尿管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导致尿路不畅,尿液反流的发生率较高,故妊娠期的尿路感染,多数为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多由膀胱炎上行感染所致,尤其膀胱一输尿管反流,是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

(4)膀胱炎如未能及时或充分地治疗,有30%~50%可上行引起肾盂肾炎。

(5)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肿瘤、狭窄、前列腺肥大及神经源性膀胱炎等,致使尿流不畅,局部抗菌能力降低,促使感染及压力增高,是肾盂肾炎的重要诱因。尿路梗阻者约60%并发肾盂肾炎。

(6)肾实质病变,如肾小球肾炎、肾囊肿、肾肿瘤及慢性肾小管一间质性肾脏病,可使肾脏局部抗菌能力减退,易并发肾盂肾炎。

(7)全身性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长期低血钾、心力衰竭及许多慢性消耗性疾病易并发肾盂肾炎。

有学者认为,除上行感染外,肾盂肾炎还可经血行和淋巴管及附近脏器直接感染,与免疫也有一定关系。

分型: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1.腰痛

患者自觉腰部胀痛,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腰痛多持续存在,病者担心是否病情加重了,思想上顾虑重重。腰痛可见于多种疾病,而肾脏病引起的腰痛性质多为酸痛或钝痛。原因为:①肾包膜、肾盂和输尿管遭受刺激或使其张力增大,从而引起内脏神经痛。②肾脏或肾周围病变侵犯局部肌肉和皮肤时,则出现躯体神经痛。③肾脏病变时,由于肾包膜或肾盂的牵拉,或病变侵犯局部神经所致。④肾实质或肾周围发生化脓性炎症时,可出现内脏神经痛与躯体神经痛,在体检时,脊肋角,特别是肋腰点有压痛及叩击痛。

腰痛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认为“腰为肾之腑”,说明腰痛与肾脏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代文献指出:“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备矣。”指出了肾虚腰痛的特点。腰痛的主要病机为:

(1)感受寒湿:由于久居冷湿环境,衣着湿冷,身劳汗出等,都可感受寒湿之邪。寒邪凝敛收引,致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腰痛。

(2)感受湿热: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蓄积日久,郁而化热,感受其邪,阻遏经脉,而发为腰痛。

(3)肾虚亏损:多因久病肾虚,肾之精气无以濡养经脉,而引起腰痛。其痛势绵绵,遇劳而甚,反复发作,多见于虚证、里证。

(4)气滞血瘀:久病肾虚损及经脉气血,使其运行不畅,而致脉络阻滞,血瘀滞留于腰部而发生疼痛。此腰痛为虚实夹杂,肾虚为其本,气滞血瘀为其标。

2.尿路刺激症

临床上将尿频、尿急、尿痛通称为尿路刺激症。尿路刺激症多见于尿路感染,如膀胱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炎和肾结核等疾病。

(1)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正常人在日间排尿4~6次,睡眠后0~1次。尿频须与多尿相区别,尿频只是排尿次频,但每次尿量不多,其病因与泌尿道炎症刺激、精神因素关系密切,而多尿则不仅排尿次数多,尿量也多,其病因多与糖尿病、尿崩症有关。

(2)尿急是指尿意一来即需立即排尿。尿急常伴有尿频,但尿频并不一定有尿急。临床上我们把尿急分为两种:①常见于泌尿道炎症,尤其是膀胱三角区黏膜发炎,酸碱度改变的尿液和感染性尿液,对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容易产生尿急合并尿痛。②有的患者由于神经因素引起排尿反射异常,产生了无痛性尿急。

(3)尿痛是由于炎症刺激,使膀胱收缩、痉挛,或是尿液流经发炎的尿道而引起。一般来说,如尿痛合并尿急,其炎症刺激部位在膀胱;如尿痛合并排尿困难,则炎症刺激部位在尿道或尿道阻塞。尿痛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泌尿系统检查。

中医所称的“淋证”是指小便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症。古人运用取类比象,对本病进行于皎详尽的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说明了淋证是以小便不爽,尿道刺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淋证”是中医的病名,相当于尿路感染的西医病名,而不是中医所指的性病,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疾病,切不可混为一谈。

3.少尿与无尿

临床上将全日24小时尿量少于300毫升称为少尿,全日尿量少于100毫升者,称为无尿或尿闭。少尿或无尿多见于:

(1)肾前性因素,如心力衰竭、休克少尿、脱水、重症肝病及重度低蛋白血症。

(2)肾脏因素,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一间质炎症及恶性肾硬化。

(3)肾后性因素,如肾结石、肾肿瘤、尿路梗阻、肾囊肿及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增生症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双侧肾盂积水,严重时可引起无尿。少尿与无尿的现象若持续时间较长,则预后不良。

4.夜尿

正常人夜间从晚上8时至次日早晨8时,排尿2—3次,夜尿总量平均约500毫升,相当于全日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若夜尿总量超过白天总量,而且排尿次数增多,特别是入睡后半夜仍需起床排尿者,称为夜尿。当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功能损害,浓缩尿液的能力减退,吸收水分减少,由此使夜尿尿量增多,一般超过750毫升。

5.肾性水肿

水肿的出现是由于液体在组织间隙中潴留,用指端加压,维持压力10秒钟,皮下水肿部位可出现凹陷。肾性水肿是全身性水肿的一种,它的临床特点是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尔后遍及全身。在水肿的同时伴有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如蛋白尿、高血压、管型尿等。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里就有这样的描述:“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风水与急性肾炎相类似,这里所说的“面目肿大”就是肾性水肿的临床特点。

6.蛋白尿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有的患者拿着化验单,着急地询问医生,自己的尿液里有蛋白,这是怎么回事?医生应该耐心地向患者做出满意的解释。正常人原尿中每天含有2~4克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但绝大部分已被肾小管吸收了,因此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极微。健康成人每日排泄蛋白仅40~80毫克,故常规定性检查为阴性结果。

蛋白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蛋白尿,为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蛋白质,上限为200毫克。病理性蛋白尿,为尿内蛋白增多,排泄增加,每日小便排出蛋白超过200毫克,尿蛋白检查呈阳性结果。蛋白尿与绝大多数肾病疾患有关,是肾脏病的一项客观指标。

蛋白尿是肾炎、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中医认为蛋白尿的发生与“外邪侵袭,脾肾亏损”有着密切的关系。外邪侵袭,可酿湿生热,蕴结下焦,清浊不分,则尿中便出现了蛋白。此外,风寒所致的反复感冒,风热而引起的咽痛、乳蛾肿大、烂喉痧及猩红热;湿热而致的各种皮肤感染,均可产生蛋白尿。脾肾亏损也极易产生蛋白尿。中医理论认为“脾能运化水谷精微”,“脾主升清”,机体精微物质的化身与敷布主要依赖脾的生理功能。从临床上观察到,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常与脾虚气陷有关,因此蛋白尿的产生机理与脾气亏虚、升清摄精无权密切相关。临床上还常常观察到肾炎、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与肾气虚损有关,由于肾虚封藏失职,固精无权,则精微物质流失于外而致蛋白尿。

7.血尿

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有微量红细胞。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久站之后,尿中可能出现一时性红细胞轻度增多,亦属正常。

若尿中经常出现红细胞,并且红细胞数异常增多;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大于3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大于6万个,则为血尿。轻者仅在镜下查见红细胞数目增多,称为镜下血尿。重者呈肉眼血尿。不论是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均应结合其症状查清原因。有的患者有时镜下出现血尿,但不一定患有泌尿系统疾病,如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发热疾病,脱水或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暂时性的镜下血尿。但肉眼血尿应视为异常现象。

尿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称为溲血或溺血,属血证范畴。尿血病在肾和膀胱,其主要病理为热伤脉络及脾肾不固,因热蓄肾与膀胱,邪气积滞下焦所致者居多。

(1)下焦热盛:胞移热于膀胱,热邪盛于下焦致使脉络受损,血渗膀胱,故而尿血为鲜红。

(2)肾虚火旺:劳欲过度伤肾,肾阴亏损,阴虚火旺,相火妄动,以致热迫血妄行而成尿血。

(3)心血亏虚:烦劳过度,耗伤心阴,心火亢盛,热移小肠,迫血下行而致尿血。

(4)肾气不固:久病及肾,肾气不固,封藏失职,血随尿出;或久病之后,病邪入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寻常道而致尿血。

(5)脾不摄血:体劳过度,损伤脾气,脾不摄血,气失统摄,血无所归,下注而尿血。

8.脓尿

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脓细胞即白细胞时,称为脓尿。临床上指的脓细胞就是变性的白细胞,故又称白细胞尿。

正常人的尿中只含少量的白细胞,新鲜清洁的中段尿,经离心沉淀做镜检,通常小于3~5个高倍视野,或者用不离心的均匀尿液做镜检,每3~5个高倍视野小于一个。若12小时尿白细胞计数大于100万者为异常;一小时尿白细胞计数大于40万者为脓尿。

脓尿的程度按尿中含白细胞的数量而定,一般可分为镜下脓尿和肉眼脓尿。引起脓尿的病因较多,但大致可分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其邻近器官和组织疾病两大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括如下五类:

(1)肾脏疾病:肾盂肾炎、肾脓肿、肾乳头坏死、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髓质海绵肾、肾小球肾炎和各种继发性肾病等。

(2)输尿管疾病:输尿管结石、肿瘤、巨大输尿管、结核、炎症等。

(3)膀胱疾病:膀胱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异物、憩室、狭窄、尿道旁腺炎或脓肿、龟头炎、包茎炎等。

(4)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症、脓肿、肿瘤等。

(5)精囊疾病:精囊炎症、脓肿等。

泌尿生殖系统邻近器官和组织疾病包括:肾周围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输尿管周围炎或脓肿、阑尾脓肿、输卵管及卵巢炎或脓肿、结肠憩室脓肿、盆腔脓肿等。

9.管型尿

管型是指在肾小管内由蛋白质凝固而形成的圆柱体。在正常人尿内可有少量透明及细胞颗粒管型。如管型数量增加或尿中出现他种管型时,称为管型尿。

10.肾性高血压

直接因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占成人高血压的5%~10%,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肾动脉狭窄导致肾缺血引起的高血压独成一类,称肾血管性高血压,在整个肾性高血压中所占比例尚不及一半。而由其他单侧或双侧肾实质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统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几乎每一种肾实质疾病都可以引起高血压。各种肾脏病引起高血压的机会与其病变的性质、对肾小球功能的影响、造成肾实质缺血的程度及病变的范围等有关。一般肾小球肾炎、狼疮肾、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等病变较广泛,可伴有血管病变或肾缺血,故常出现高血压,而肾结石及肾盂肾炎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机会较少。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发生高血压的机会亦不相同,如微小病变和膜性肾病很少有高血压,而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极易出现高血压。此外,肾性高血压与肾功能状态有关。肾功能减退血压趋于升高,肾功能衰竭后期80%以上伴有高血压。

如何预防肾脏病

我曾患过肾脏病,虽然病情很稳定,但一直很担心会再复发。听医生说可以通过保健、锻炼预防肾脏病的复发,我不太清楚。请问肾脏病如何预防?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适度。”体育锻炼就是为健康投资。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多种,如散步、长跑、跳舞、登山、划船、武术、太极拳等,但锻炼要适度,才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细菌及病毒后引起免疫反应性损害的发生。.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肾脏病的发生与上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常以感受风寒、风热、风湿之邪为始因。所以,要预防肾脏病的发生,就应注意天气寒暖的变化,增减衣服,避免阴雨天外出,避免汗出当风、涉水冒雨、穿潮湿衣服,时刻警惕外邪的侵袭。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因生活无规律、睡眠不充足、暴饮暴食、酒色过度、劳逸过度,均可降低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机会。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劳逸结合,按时作息,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与气血调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