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最后女王
11397200000045

第45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赵翼、六叔是野外生存的高手,这蛇肉烤的外焦里嫩,夹在面饼里面咬一口,蛇肉的嚼劲、蛇骨头的酥脆、面饼的柔软糅合在一起,再灌一口酒,齿颊留香,特别好吃。延明和我吃得咋咋作响、满口生津。

赵翼刚才被巨蛇追逐的够呛,吃了些蛇肉夹馍就没了胃口,他拿出羊皮纸卷轴,细细端详,他的手指在羊皮纸上细细摸索,摸到一处、心里似乎一凛。

我觉察到了赵翼的反常,问道:“翼少,你看出了什么?”

赵翼捏捏羊皮纸边缘,说道:“里面……有夹层,是什么片状物在里面。”

我拿过来仔细端详,果然在边缘处,薄薄的似有一物,约有从手掌底部到中指指尖那么长,有四指宽。莫非这是女王想要的“一封信”?我心里一阵激动,侧过匕首就往边缘划去。

六叔却拉住我的手,说道:“咱们上去之后再拆开吧。一来别损坏了图纸;二来就算取出来也不好携带——万一折断了,或者失落在这墓穴之中,悔之晚矣。”

赵翼点点头,把羊皮纸卷轴连同人骨笛放回黄铜匣子,放在背包里面,背在身后。他站起身,说道:“我们走吧!六叔、延明断后,带上蛇皮、蛇牙。我在前头带路,孔宣在中间,我们已经拿到了韩信大人的宝贵遗物,断不可再打扰大人的安眠——但是,今日之事决不能对外吐露半字!”

我心里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那封信找到了?看到赵翼抛来一个笃定的眼神,我旋即明白——少蛇女给他的信息比我多,我对此无所谓,只要能抵消六叔那边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就行。就听延明从旁问道:“那封信不用再找了?”

其余三人点点头,好在延明没有追问,而是说道:“咱们经过‘漂母之德’时候,是从上面攀援下来的,若是原路返回,不但有洪水阻路、难以顺石梁而上,说不定会遇上巨蛇。咱们走哪条路啊?”

赵翼胸有成竹地说道:“咱们不必原路返回,也可以回到地面。”

延明眨眨眼睛:“莫非,这里有升降机?韩信想的真周到。”

赵翼敲敲他的脑袋:“升降机你个头啊!你想想,韩信他老人家不愿有人打扰他的长眠,设置重重机关,阻挡外人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有升降机?”

我说道:“这里的机关设置涵盖了韩信大人一生的事迹,莫非还有什么事迹,我们没有觉察?”

赵翼双掌一拍,趁着清亮的掌声,他说道:“正是!在跪拜韩信大人的墓碑时,我已经发现了那个路线,出去的道路与那件事情暗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赵翼折了根树枝,在地面上边画边说:“我带着指南针,一直在注意位置的变化——入洞之时,咱们在山顶,经过一路披荆斩棘,咱们经过了暗河、深涧、山洞腹地、山体裂缝,现在其实到了与外界一墙之隔的地方。”

延明高兴地道:“那还等什么?这就回去啊!我这就想回去用蛇牙做飞刀呢!”

赵翼照例敲敲他的大脑袋:“稍安勿躁,韩信大人设置的出口不是那么好找的,否则就不是韩信了。”他转向我:“孔宣,这里虽是山壁裂缝,其实离咱们来时的乱葬岗已经不远了。但是韩信大人不愿意来人这么轻易找到,所以我们四人需要相隔五丈、分头寻找,以声音联络,这样咱们不至于分散。你看如何?”

“好的!”我说道,“刚才的巨蛇环视,唯有以笛声破解,吹笛子使得巨蛇精神涣散、失去斗志,似乎也是与韩信大人的一件得意之作暗合。”

赵翼也猜到了,笑问:“什么得意之作?”

“四面楚歌!”我和他不约而同地说道,相视而笑。

这时赵翼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说道:“孔宣,你有没有想过,韩信大人的墓穴,是谁修建的?”

我思索良久,理出些许头绪,说道:“起初我也只是猜测。那人或许是……”

延明猴急地喊道:“我知道了!莫不是萧何?他在未央宫出卖韩信,内心愧疚,给他在这风水宝地修了大墓!”

赵翼瞪了他一眼,正要反驳,就听六叔从旁说道:“非也!非也!我看这机关布置阴险毒辣,刘邦手下只有一人如此腹黑——偷嫂盗金的陈平是也!”

赵翼猜想韩信是用自己的头颅,换取吕后对于萧何的信任,让萧何有惊无险地度过吕后专权的黑暗时刻;陈平虽然心思缜密狠辣,对于机关设计却是外行。赵翼恨铁不成钢地敲敲延明的脑壳,像个长兄一样说道:“错了,错了!平日里让你多读书,这时候胡说八道,岂不闻:三日不读书,出口会爆粗。三周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延明挨了爆栗,像个小猴子一样委屈地说:“老大,那你说是谁啊?”

六叔转问我:“孔宣,你说是谁?”我看着赵翼、延明、六叔三人亲密无间的样子,有些小感动,这时被六叔问到,自信地说:“我在想,那时候吕后的党羽遍布朝中,萧何韬光养晦,重整河山待后生;陈平素来不愿做出头鸟,何况他长于情报工作,在机关设计上没有建树……”

我语调加入了钦佩:“但是有一人,故意自贬形象,急流勇退淡出朝野,为刘氏的卷土重来积蓄力量。何况他素来喜欢游历五湖四海,惯看名山大川,说不定也懂得堪舆之术。何况他喜欢结交六国门客的后代,与各个学术门派的饱学之士渊源颇深。朝中的萧何给他提供财力、物力、人力,他则寻找懂设计、懂技术的人,可谓相得益彰!”

我转向赵翼:“我说的那人对不对,还请指点迷津。”

赵翼摆摆手:“过谦了,我也猜是那人!”

延明急了:“你们说了等于没说!究竟是谁啊?”

说起那位修建韩信墓的高人,赵翼朗声说道:“那自然是——刘邦称赞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汉留侯——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