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11389500000074

第74章 系辞上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这一段,说明占筮中所用的数字,是以天地为依据。数字在我国古代,并不认为只是机械的、抽象的,而是有生命的,神秘的,象征天地生生不息的活动。数字有奇数与偶数,奇数属于阳,偶数属于阴。天是阳,地是阴,以奇数的一、三、五、七、九代表天,偶数的二、四、六、八、十代表地,由一至十,象征天地阴阳的自然现象。五个代表天的奇数,五个代表地的偶数,可以和谐的,各自以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配合成五组,例如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或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代表天的奇数,合计为二十五;代表地的偶数,合计成三十;天地的数字,总计五十五;以这些数字,构成宇宙间各种变化的象征,就能如同神鬼般,神奇的推算判断未来了。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劫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却而后挂。

这一节,说明占筮的方法,大变化的推演数字,为五十。关于五十的内容,说法各有不同,一说,为十干、十二支、二十八宿;一说为太极、两仪、日月、四季、五行、十二月、二十四气;一说,为天五地十相乘;总之,是说占筮使用的五十根蓍草,是依据天地大变化的数据而来。在占筮时,实际只用四十九根,有一根不用,象征太极。将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握于两手,以象征天地两仪。从右手中取出一根“挂”,即挟在左手的小指中,象征天、地、人三才。再将左右手的蓍草,每四根一数,象征四季。最后余下的蓍草,挟在左右无中指与中指,每四指,及中指与食指之间,以象征闰月。农历五年闰月两次,在占筮中也分为五个步骤,其中两次有余数。即第一步,由右手中取一根蓍草;挟在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第二步,将左手的蓍草,每四根一数;第三步,将数完余下的一、二、三或四根,挟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中间;第四步,将右手的蓍草每四根一数;第五步,将数完余下的一、二、三或四根,抉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中间;然后再第二次占筮(参考“叙论”的“占筮方珐”)。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策”为推算时蓍草的根数。占筮时,由每四根一数的结果,得到乾爻或坤爻。乾以九代表,每次数四根,乘以四为三十六,全部六爻都是乾,再乘以六,即二百一十六。坤 以六代表,每次数四根,乘以四为二十四,全部六爻都是坤,再乘以六,即一百四十四。合计为三百六十,相当于一年的日数。《易经》上下篇,共有六十四卦,阴艾、阳爻各一百九十二,各乘以三十六与二十四,合计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相当于万物。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一段,说明《易经》的变易。卦爻的第一变,经过四十九根蓍草,分成左右的第一营,取出一根,挂在左手小指中的第二营,四根一数的第三营;与余下的不足四根或四根的第四营,这样重复三次,亦即三变,得到一爻。再经过六爻共计十八变,得到一卦。卦由下方开始,一爻一爻的算出,经过九变,得到三画的卦,也就是八卦,这是第一阶段的小成果。再将八卦重叠引伸,得到六画的六十四卦,附有“卦辞”“爻辞”,则天下事物的变化,已经尽在其中了。更进一步,将阴爻与阳爻互变,依类别推演扩大,即可做无限的应用,则天下可能发生的一切变化,就完全包括在内了。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经》的“卦辞”“爻辞”,指示人应当走的道路,使其明显;《易经》的数字变化,教导使人的德行,与神相等。亦即,人的行为,如果依循《易经》的理数实行,就能与神的决定相同。因而《易经》可与任何需求相应对,可以协助神的功能了。孔子感叹的说:“了解《易经》的变化道理的人,岂不就能知道神的所作所为了吗!”

以上第九章,说明占筮方法的数字与应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