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孩子培养成才
11381700000033

第33章 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的人(5)

冬天的一个早上,我叫醒女儿去上学。天气很冷,地上的雪还没有融化。女儿自己出了家门去学校。我怕孩子路上摔跤,就悄悄跟在后面。果然,我的担心应验了。孩子快到学校门口时,摔倒在地上,她“哇”地哭了起来,我跟在后面,真想赶过去把她抱在怀里。但我还是克制住自己的感情,看着女儿慢慢站起来,擦了擦眼泪就又向前走了。目送孩子进了学校我才回到家里。但一天都心神不定,担心女儿能否安全到家。正打算要出门看看孩子时,却听到女儿的叫门声,那一刻,我知道,女儿已经能开始克服困难了。后来,我开始让女儿尝试做一些简单的事情,逐渐地,孩子成为了一个爱劳动、有责任心、有自信心的好孩子。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做事,“做”其实就是在锻炼他们自己的能力。两岁的孩子刚会走路就想着帮爸爸妈妈拿东西、跑跑腿。三岁的孩子自立愿望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干,但是因为他们年龄小,独立活动能力还很差,常常会把事情办糟。这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尝试。比如鼓励小孩子自己倒水喝!如果孩子倒洒了,或者倒在沙发上,父母不要责怪孩子,对孩子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失误,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

3.给孩子提供磨炼的机会

遇到有点麻烦的事情,父母也不要因心疼孩子而帮助孩子代做,不妨让孩子独立处理,让孩子磨炼磨炼,从而锻炼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

文华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学,入学前需要办理一些手续,例如转户口、转共青团组织关系、买火车票、托运行李等,办起来也相当麻烦。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处事能力,妈妈决定让文华独自去办理一切手续。

妈妈先对文华说:“你考上大学了,妈妈很高兴。这表明你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像小鸟一样飞向外面的世界了。上大学需要办理许多手续,妈妈希望你自己有能力去办理这些手续。”文华高兴地答应了。

接着,妈妈又对文华说:“当然,办手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麻烦,你要有心理准备,因为这是锻炼你办事能力的一个好机会,你要努力去克服。”

文华点了点头。

但是,真正办起手续来的困难远远超过了文华当时的想象。暑假正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期,当文华顶着烈日赶到派出所去转户口时,不是转户口的人不在,就是盖图章的人不在。当文华第二次垂头丧气地从派出所回来的时候,她告诉妈妈,自己不愿再去办理手续了。

妈妈尽管也心疼孩子,但是,她还是对文华说:“你已经开始办理了,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你可以先打电话咨询一下,什么时候有人在,可以办理,然后再去。”

听了妈妈的话,文华第二天又去了,这次果然办成了。

最后,她把所有的手续都办完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遇到过拒绝,忍受过训斥,尝到过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带来的麻烦,还受到过他人的误会,但是,当最后都办完时,文华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而且,她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可见,父母不要过于心疼孩子而不让孩子去独立做事,而是一定要给孩子机会去尝试做各种事物,累的、苦的都要经历,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办事能力。

不少父母在让孩子做从未做过的事情时,都会因不安而将全部的过程告诉孩子。这种做法,虽然是想让孩子去尝试,但因说得太详细,孩子新奇的体验就没有了。所以,要让孩子去尝试,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纵然感到困难,也会自行发现问题,进而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日本著名插图画家真锅博先生曾经试用过“一个人旅行教育”等独特的教育方法,他推崇让孩子尝试新鲜事物。

如果他发现自己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是孩子从未接触过的,就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尝试。比如打电报到国外,就对孩子说:“你去发个电报给在美国的叔叔!”然后,他告诉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以及收报者和电报的内容,但并不告诉孩子手续如何办,只是建议他,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邮局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因为穿制服的人,代表着那个职业,可以放心询问。

真锅博先生让孩子去做未接触过的事情,尝试新鲜事物,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事实上,即使是平常看似简单的问题,也会有预料不到的困难,那种发现问题后的惊喜,往往可以促使孩子向新的事物挑战。

4.允许孩子犯错误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中国人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美国老师有一个三岁的孩子。

刚开始孩子独自一个人玩耍。不一会儿,他拿着一把钥匙想打开门。孩子动作笨拙地想要把钥匙插进锁孔中,但是,他怎么也插不进去。

这位中国客人看到后,想过去帮他一下,这时,却被美国老师阻止了。美国老师说:“让他自己去打开吧,先犯点错误没关系,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不会忘记这门应该是怎样打开的!”

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打开了门。他欣喜地拍着双手,高兴地向大人展示着自己的成就。这种成就感带给他的喜悦是无法比拟的。

尽管孩子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善,在处理许多事情时往往会出现错误,但是,随着他们不断的成长,孩子们自己会有一种自动纠错的功能。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有意识地去改进。但是,父母们总习惯于不断呵斥孩子、打骂孩子,结果,孩子被骂怕了,被打怕了。当那种恐惧和无助的情绪占满了孩子的心灵时,可怜的孩子只好选择逃避、隐藏自己……

父母应该明白,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误,不犯错误的孩子是没有的。如果父母对孩子比较严厉,孩子犯错误以后,动不动就是打骂孩子,孩子就会失去信心,从而不敢再去尝试。

聪明的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分析犯错的原因,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同时,父母也应该教育孩子换一种方式去处理问题,让孩子尽量取得成绩,用成绩来增强孩子的自信。

比如,有的孩子想帮妈妈干点家务活,主动要求刷碗,可因为不会刷碗而打破了碗,这种情况下,父母千万不要指责孩子,而是应该告诉孩子怎样刷既刷得干净又不会摔破,接着鼓励孩子:“这次刷得很干净!”或者“不要泄气,再努力一把就会成功!”只有家长做到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再次尝试的机会,孩子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教孩子做一个重诺守信的人

守信是优良品德,失信是不道德的行为。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尊敬的,同时也没有人愿意与其合作。

张明今年七岁了,是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课堂上,他发现书本里有一个关于孙悟空的图片,便想起爸爸前几天买的《游记》动画片。下课时,他对同学李华说:“我爸前几天给我买了《西游记》动画片,孙悟空与妖精打斗的镜头可精彩了。”李华听得心痒痒的,便请求张明:“你能明天带来借给我看一下吗?”张明满口答应:“行!”可第二天一早张明本想带动画片给李华,可他又舍不得,于是,当李华问张明带来没有时,张明却借口自己忘了。李华非常失望。

讲信用能博得他人的信任。有一个美国孩子,他父亲早逝。他父亲去世时留下一堆债务。若按常规,欠债人已去,把他的商品拍卖分掉,债务差不多也就算了。但是这孩子一一拜访债主,希望他们宽限时日,并保证父亲留下的债务自己将分文不少地还掉。后来这孩子果然历20年之功,把父亲留下的债务连本带息、分文不落地全还了。周围的人都非常感动,知道他是一个可靠之人,也都非常愿意和他做生意。结果他不但博得了别人的合作,也赢得了他人的尊敬。在以后的工作中,他越来越顺利。

人与人合作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守信用。教育孩子守信用指要求孩子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做到守时守信。守时守信的孩子更受人欢迎,更容易获得社交的成功。守信的人,别人就愿意与他合作。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这样才能让孩子重信用,知道该怎么做。

讲信用是做人的一项原则,因此,父母必须从孩子小时就对孩子进行信用教育。

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守时守信:1.说到做到你应该教育孩子对别人要讲信用,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要兑现;如果经过再三努力仍没有做到,应诚恳地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告诉孩子在答应别人之前,要慎重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和把握做到,对不能做到的,就不要轻易答应。

2.培养时间观念

守时就是要求孩子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而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应该从孩子小时抓起,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感知时间,懂得及时做到答应别人的事。纵使孩子与朋友的约定没有什么价值,也要令其遵守。孩子必能在这些小小的约束中,学习到如何以自己的力量管理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面对任何事情都会守信践诺。

3.及时鼓励

当孩子守时守信时,不管事情多么微小,你要及时鼓励褒奖,相反便加以提醒。

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的人

理想是孩子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孩子不断进取的动力。没有理想的孩子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会表现出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和激情,终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地度过每一天。

“毛泽东孩子时期便‘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12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我太需要一份动力了,一份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抛弃一切,静心苦读的动力。”

1.理想是孩子的“翅膀”

张凡学习成绩一直不大理想,其他方面也很一般,他经常认为自己长大以后肯定没什么出息,在父母和同学面前时常流露出对前途没有信心。

平时,张凡干活做事也都缺乏生气,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因此学习也不努力。在老师布置的作文《长大以后》中,张凡写不出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长大以后要干什么。

张凡的父母对此很是担心,但是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一个没有理想的孩子。

曾经有一位苦闷的高中一年级的孩子给报纸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这位孩子这样写道:“从小我就拼命做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听话、用功读书。但是,上了中学以后,我就不愿做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了,因为那无非是个木偶,我想成为真正的自己。如今,我已经上高中了,可是人越大越茫然,不知道生活的目标是什么,我不懂我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

可见,因为没有理想,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这位少年觉得他的人生道路很茫然,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正如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所说:“很多人连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标、理想都不清楚。这一点没弄明白,就谈不上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大学生沉溺于‘声色犬马’,不思进取,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在迷茫中挣扎,或者在获得某个阶段性的成功后就一下子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了。相反,若是一个人拥有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理想和责任,他就更容易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确立长远的目标。这样的人最容易走出‘迷茫’的困境。”

2.帮助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

孩子的理想形成有一定的规律,小学时期处于理想的准备、萌发期,中学时期处于理想的形成期,高中时期则是理想的确定期。可见,中小学是孩子形成理想的关键时期。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

第一,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理想。作为父母,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孩子的理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询问孩子:“你将来希望成为怎样的人?”“你觉得学习是为了什么?”在观看电视、电影的时候,父母可以借机问孩子:“你觉得这位模范人物怎么样?他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父母也可以与老师取得联系,从孩子的作文、周记等方面去了解孩子的理想。了解孩子的理想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态,及时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其实,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这时候,父母可以多方面培养孩子,并与孩子多交流,帮助孩子确立目标。有了目标之后,孩子才会产生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动力。当孩子认同了这个目标,并愿意为此而付出自己的努力时,他就有了追求成功的信念。

第二,父母要促进孩子确立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思想、行为等全部心理活动的意识,它是孩子形成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内在条件。

法国犹太裔作家马塞尔·普鲁斯曾经写了伟大的作品《追忆似水年华》。他在谈到自己的父亲时说:“在我们兄妹上学以后,父亲经常问我们的问题是:你是否已经决定了一生最重要的目标?你是否已经决定了实现目标的时间?你是否已经制订了实现目标的详细计划?你是否已经确定了你的学习榜样?如果我们答不上来,父亲会惩罚我们,所以我们从小就确立了自己的目标。”

在小学高年级到中学这一阶段,随着孩子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孩子会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增强独立自主的意识,从而产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孩子设计自己的未来,从而形成自己的理想。

因此,父母在平时要尊重孩子,让孩子独立自主,激励孩子自我教育、自我调控,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从而使孩子树立自我实现的理想。

第三,父母要给孩子提供榜样。处于中小学年龄段的孩子,极易模仿模范和偶像人物。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鲜明的榜样,使孩子通过学习、仿效榜样而树立自己的理想。

调查表明,父母对孩子理想的形成有直接的作用。许多孩子的理想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以身示范,自己要有远大的理想,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父母可以经常向孩子讲述模范人物的事迹,让孩子在模范人物的指引下,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当然,模范人物的选择应该要有感染性和可信性,让孩子从内心认可模范人物的事迹,这样孩子才会在榜样的示范下树立自己的理想。

第四,父母要让孩子多参加实践锻炼。实践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会化水平,让孩子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现实情况。只有正确认识社会的孩子才能按照社会的要求来树立自己的理想。

实践锻炼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如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外出旅游,领略各地风光,提高孩子对社会的认识,激起孩子的爱国情怀,从而树立起远大的理想;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多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让孩子在社会实践中开拓思维,提高自主决定、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孩子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