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孩子培养成才
11381700000027

第27章 要善于激活孩子内在的潜能(6)

创造并不是天才的专利。人人都能创造,只是独创性和社会价值有所不同。父母们为了造就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孜孜不倦地努力,含辛茹苦地对孩子进行培育,从听觉到视觉,从语言到记忆,从阅读到写作,从思维能力到想象力,到底为什么呢?为的就是激活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我们本不要求每个孩子都成为发明家,而是希望孩子将来凭借父母千辛万苦所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各种能力产生出巨大的创造力。这样,即使孩子成不了全才,他迟早也会完成一项引人注目的事业。

可以说,创造力是孩子的天性,问题在于父母对此如何反应,如何看待。

从儿童的立场来看,当他做了一次全新尝试,完成了一件新奇而独特的工作或成果时,就已是展现了十足的创造力。譬如,在未经师长的指导下,儿童经由自己玩游戏的尝试,将蓝色和红色搅在一起,结果他发现了紫色,对大人而言,这不算什么,但在儿童的眼中,这是一个神奇而又难忘的大成就。

比如,一个刚学会蹒跚走路的孩子,有一天妈妈非要给她戴上手套,她说:“手套令我的手感到悲伤。”

父母们碰到这种情况往往只会说:“多有意思的感觉。”但心理学家却可能把她的这句话作为儿童创造力的一个例子:以不同寻常的方式看待问题。

再比如,做母亲的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由撒谎而变坏。事实上,有人会说谎,有人不会说谎,都是因人而异。不过,根据心理学的统计,孩子大约在三岁起开始说谎;大概在小学二三年级时,这种倾向转为强烈。

说谎具有一种将说话及行为分开的能力,也就是说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转换成宛若自己亲身体验的事情。这种无中生有的表现,隐含着无限的创造力,而经心理学家实验证明:不会说谎的孩子比会说谎的孩子创造力低。可以如此大胆地假设:圆谎能圆得越巧妙的孩子,其创造力的潜能越大。

因此,父母在处理孩子说谎的行为时,不要过于激动,而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就事论事。

意大利伟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怀疑精神是发明创造的最佳领路人。”敢于怀疑的精神能为创造力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

1.敢于怀疑,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就应该敢于怀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面对行星运行中的许多解释不了的事实,冒着生命危险对“地心说”产生了大胆怀疑,自己创设了一个小小的天文台,废寝忘食,致力观测,长达30年,并把观测资料加以精心整理,经过三次重大修改补充,写了一部六卷巨著饫体运行记》,推翻了神权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

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怀疑是发明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

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立的学说所压倒。”

一位初中生正是由于敢于怀疑,才发现了初中语文课本上的一处表达不严密的地方,并写了一篇很有创见性的文章。初中语文课本《荔枝蜜》中,有这么一句话:“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而后,作者又写道:“透过荔枝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在水田里,辛苦地分秧插秧,他们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位初中生将前后两句一对比,发现一个问题:作者本意是想借咏蜜蜂而引出对劳动人民之赞美,重点在颂人,可相比之下,似乎蜜蜂更高大,因为它“不是为自己”,是无私奉献;而人却要“为自己”,是有私劳作。这种错误主要是作者语言表达不够严密所致。因为蜜蜂作为一种昆虫,它酿蜜,首先是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这是它客观上的本能;至于其他,则是人主观上的引申和联想。为了突出蜜蜂后面的精神属性,大可不必否定它的基本属性,而这里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句子,就完全可以表达得准确:“不仅为自己,更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2.培养好奇心,激发创造力

求知欲、好奇心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只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植好奇心、开发利用好奇心,就能激发孩子创造力。

一位初一年级的学生发明了“无空耗电度表”,获得了上海仁利达孩子发明一等奖,就是因为这位少年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遇事愿意多问。当他还是一个小学生时,即对电筒为什么发光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疑问。

如果一个中学生对什么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那么,创造力也就泯灭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有一种逢事必问的精神,培养强烈的好奇心,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马卡连柯说:“教育儿童,要让儿童想象到明日的快乐,如果儿童缺乏对未来活动的幻想,那也将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喜欢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有想象美好事物的天赋。在现实生活里,尤其是好问好动的孩子,在家里乐于把钟表、玩具、台灯等物品拆开,试图看个明白。有时他们不遵守纪律,爱东说西问。这常常被人认为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心理学家认为,有些孩子确实与众不同,不是他们不爱学习,而是他们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模式,他们能够想象到别人不能想象的事物,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其实,这正是他们想象力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幻想的表现,而这常常为成人们所误解,父母误以为这是有意识淘气的行为,是同长辈们过不去。由于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因而错误地责备他们,这就有可能扼杀其创造想象的才能,乃至阻止其心理发展。

孩子的想象多以探索活动表现出来。创造想象的动力支配他们去探索周围世界。一旦对远景未来有了设想,他们就要去尝试性地进行活动。

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有人曾经看到一位不到10岁的孩子正在认真地阅读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那是大学的用书。孩子告诉别人,他将来要考大学计算机专业。这些行为完全出于他的想象和兴趣,而且从他自信的表情来看。他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创造想象是孩子探索学习的动力,直接促使他们产生探索性的社会需要,使其有意识地接触设想的领域和内容,使想象逐渐转化成良好的学习行为,父母应当对此理解、爱护和支持。

孩子创造想象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创造想象的动机、创造想象的兴趣、创造想象的信念和成就感。

孩子创造想象的发展,要受自身各种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当然,孩子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可塑性,因而就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受到阻碍。孩子应当了解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和辩证关系,只有把握好内在辩证关系,才能有利于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

创造想象动机是创造想象的直接推动力。动机在创造想象活动中表现出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激活表象。

(2)指向功能——指向创造想象的目标,按目标、标准加工表象。

(3)调整功能一主体进行创造想象时,能否成功维持整个程序,达到目标,取得成果,都依靠动机的调整功能。北京市一位十多岁的孩子对全市公交线路进行测量和调查,创造出一幅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线路图。这位少年的创造想象结果,也离不开浓厚兴趣的支撑。他对北京交通线路的好奇心已经达到着迷的程度。每天除了学好文化课程和相关技能,他的全部精力和爱好都投入到这项活动之中。为此,他多次受到北京市政府、市教委领导的奖励和表彰,中央电视台曾多次宣传其创造精神和高度的创造想象素质。

兴趣是促成创造想象的巨大动力,它可以提高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愉快的活动中,想象的主体也能感受成功后的喜悦和满足。在孩子创造想象的过程中,兴趣发挥了准备、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因此,父母要掌握好想象力训练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想象力训练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创造想象是孩子创造才能的重要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大胆的创造想象常常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大人们一边惊叹自己的想象不如孩子的丰富、大胆,一边又有意无意地要孩子适应大人的条条框框,对孩子的一些不符合“规矩”的大胆想象加以纠正,殊不知这种愚蠢的做法往往过早地扼杀了神童的想力。

一位从国外访问回来的幼教专家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她去美国一所幼儿园参观,看到一个孩子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东西,她问:“你画的是什么?”那孩子答:“大苹果。”这时,他的老师过来看了一眼,说:“嗯,画得好。”摸了摸那孩子的头就走开了。我们的专家见状很纳闷。事后,她便问老师:“他用蓝颜色画苹果,您怎么不纠正他呢?”那位老师诧异地看了她一眼,说:“我为什么要纠正他呢?也许他以后真的会培育出蓝色的苹果。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色彩,他会在吃苹果时弄明白的。”

那位外国老师不干涉孩子大胆想象的做法是很值得学习的。

2.丰富孩子的生活知识和经验

孩子喜欢幻想或者乱想,这与想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想象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其次,想象是在一定的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丰富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大量的知识基础上的。而且知识的广度越大,深度越强,想象的能力也越强。家长要让孩子学习他们所能遇到的各种知识,不要对他们说“这个你不懂”、“长大后再学”、“那是你能问的吗”之类的话,而要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

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培养他们想象力的好条件。每当回答完孩子的问题,家长就要让他想象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和其他问题,让他把许多知识联系起来,然后去想象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创造想象的基础。

3.结合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生动性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发展想象的起点。但是如果没有一点想象的目的,想象就会变成胡思乱想的空想。当孩子问你一个问题时,你不但要完善地给予解答,而且还要反问:“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呀?你是怎么想的呢?”然后比较他的想法和你的回答,告诉孩子,我们要针对一个问题去想象,不能凭空想象。

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的生动性,家长最好是提出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让他去进行想象。例如,可以对孩子说:“一只老鼠掉到了水盆里会怎么样呢?”孩子就会去想象老鼠在水里挣扎,浑身上下湿淋淋的,急得乱游乱抓的样子。

4.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想象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发孩子无穷的遐想:蓝天中朵朵白云像成群的牛羊;绿茵茵的草地好似墨绿色的地毯……

在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同时,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想象、比拟,这些事物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变成无数美好而奇异的童话。在孩子想象的同时,家长可进一步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或用图画表达出来。

5.在讲故事的活动里激发孩子想象

讲故事、猜谜语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孩子酷爱听故事,尤其是最能促使孩子想象的童话和神话故事。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歌德,幼年时母亲就常常给他讲故事。母亲每天讲到“且听下回分解”的地方就停住,以后的故事情节让歌德去想象。幼年的歌德为此做了各种猜想,有时还同他奶奶商量,等待着第二天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天,母亲在讲故事前,先让孩子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自己再讲。当歌德猜中了的时候,他就高兴得叫起来。歌德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这为他后来写剧本和小说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歌德的母亲采用续编故事来激励孩子提高想象力的做法,很值得一试。

培养孩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的天才,总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尤其是在危急的情况下,他们能够随机应变,灵活思考,作出果断而出奇的决策。

1.成功属于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的应聘者,招聘负责人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要求各位应聘者想办法把木梳卖给和尚。

题目一出,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吗?和尚买梳子做什么?这种考题没法做呀!于是,大部分应聘者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三位应聘者。

负责人对这三位应聘者说:“给你们10天的期限,请你们拿着梳子去卖给和尚,10天后,请你们来公司汇报销售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