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孩子培养成才
11381700000020

第20章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兴趣(3)

爱迪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一生中共有大大小小的发明两千多种,人们称他是“发明大王”。他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富于幻想和爱动脑筋,特别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爱迪生只上过三年小学,而这三年读书生活还是在淘气中度过的,并被校长误认为是贪玩而开除出校,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他的母亲最了解儿子的浓厚兴趣,她不认为儿子的兴趣是不务正业。她专门在地下室里为爱迪生开辟了试验室,支持孩子的小科学试验,从而使小爱迪生的发明智力得到了激励。12岁那年,他到火车上卖报,但同时又偷偷地在火车上做试验,差点使列车爆炸,车长一怒之下,狠狠地抽了他一记耳光。这一耳光,使爱迪生落下了终生的残疾。后来,耳聋的他又当过铁路电报员,继续学习和研究。1862年,他发明了留声机,轰动了全世界,为此法国政府授予他爵士头衔,美国总统请他到白宫去表演。他发明了电灯、电话、电影、蓄电池,成功地进行了铁道电气化试验。1883年发现了“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射现象。此外,他还在矿业、建筑业、化工及军事技术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被誉为世界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

英国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柏特兰‘罗素就是从他祖父的书房里开始他的学术生涯的。罗素4岁失去双亲后,跟随祖父母生活。其祖父曾数次出任英国首相,家有万卷藏书。在祖父家,小罗素最爱去的地方便是祖父的图书室。尤其是他6岁那年祖父去世后,这儿就成了小罗素的书房。他在这里任意浏览各类图书,无论是历史、文学、哲学还是数学,各种知识他都如饥似渴地汲取。他常瞒着家人偷偷地学习到深夜,一听到有大人来,就吹熄蜡烛悄悄钻进被窝装睡。他的哲学兴趣正是从童年时代养成的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求开始的。

加强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智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掌握和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有人形象地把想象比作奇异的翅膀在无际的太空中自由飞翔。父母应该注意,尽早为您的孩子插上智能活动的双翅,是孩子迈向神童之路的关键一步。有了想象力,才能具有创造力。

什么是想象力?所谓想象力,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里的表象指的是外界事物在头脑中存储的形式。例如,世界上没有天堂,但是人们根据书上的描绘、别人的传说,设想出一个天堂。

外界事物通过感觉器官进入大脑,最初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这个事物的形象,当这个事物不在眼前时,这个形象仍旧会留在人脑中。并且在这些已有的形象的基础上,人脑还会加工改造这些形象,从而构成新的事物。这一过程,就是想象。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事先无明确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它常常由客观事物的某些外形特点引起,多发生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半睡眠状态。它是想象中最简单和最初级的形式。例如抬头看到天上的云或远处的山、石,想象它像某种动物,或无意中听到别人讲述某件事,因而联想起其他某种情境等。

无意想象中最典型的是梦。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是逐步扩散的,是不平衡的。当皮层上有些地方神经细胞已处于抑制状态,而另一些地方的神经细胞还处于微弱的兴奋时,就会出现梦。由于做梦是不自觉的,无明确目的,所以梦的内容有时非常荒诞,但即使是很荒诞的梦,组成梦境的各部分材料,仍然是过去感知过的客观事物。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任务、自觉的想象,它常常是由语言引起并在思维的影响下形成的。有意想象通常又可分为以下三种:(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形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当我们读了南北朝古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草原情景的图画,这就是再造想象。又如建筑工人根据蓝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机械工人看着图纸想象出机器的实际形象,这些都是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目的任务,独立地在头脑中利用有关的表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例如作家创作一部新的文艺作品,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出一台新机器,中小学生在科技创作活动中的一项小发明等都是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例如我们可以根据《阿Q正传》的描述,比较容易地再造出阿Q的形象,但鲁迅在创造阿Q典型形象时所付出的劳动和花费的时间显然就多得多。不过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也有密切联系。在再造想象中,多少总包含着一些创造想象的因素。例如,同样是读鲁迅先生所著的小说《阿Q正传》,但各人形成的阿Q形象却不完全相同;同时在创造想象中也有再造想象成分,因为任何创造都要依靠一些现成的材料或借助别人的经验。

再例如,据说鲁班发明锯子,就是受到丝茅草易割破手指的启示;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莫札伊斯基是观察鸟的飞行受到了启发。

(3)幻想

幻想是指对于未来渴望的事物的想象过程。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例如人们幻想离开太阳系去探索宇宙的秘密;幻想征服海洋,到海底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幻想迁徙到别的星球,以解决地球人口过剩负荷过重的问题。

幻想与再造想象不同,它不一定是根据某种词或其他标志所引起的,而且幻想具有一定的独创成分。

幻想与创造想象也不同,它与当前创造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在构思上不像创造想象那样要求完全符合客观规律。同时,幻想总是受个人愿望支配,是自己向往的未来事物,创造想象则受创造的目的任务支配,例如在文艺创作中,有正面人物形象,也有反面人物形象。

幻想既不等于理想,又不同于空想。理想是以现实的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为依据,把当前和未来最美好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是一个人所力图达到的东西,只要通过努力,是必定可以实现的;幻想则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的客观发展规律,但它又是大胆的、合理的想象未来,所以它不是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能实现的,但通过长期努力,又有某种实现的可能。空想则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消极的幻想。它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实际行动,不是面对现实而是逃避现实,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或向旁边看,使自己陶醉在幻想中,以幻想本身为满足,只想不做,严重的会发展为“昼梦”。这种消极的幻想,是十分有害的。

武汉市特级教师林景在谈到想象力与学习的关系时,颇有感触地说道:“学校是孩子早期培养想象力的理想环境,学生在学习中所接触的各类知识,都是想象力培育与提升的有益素材。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能够欣赏艺术作品,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所以说,想象力对中学学习至关重要。”林老师希望广大学生切莫忽视了想象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将是他们日后成才的重要基础。

1.想象力是打开思维空间的必要途径想象力是人们接受知识,理解教材的重要条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所学的知识主要是前人积累下来的间接经验。这些知识与经验是通过书本上的文字介绍或图形示意以及老师的讲述传授所表现出来的。在学习中只有打开思维的空间,运用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才能真正理解这些自己无法直接感知的知识,特别是语言文字集中的文艺作品,缺乏想象思维就无法理解课文中阐述的知识内容。

学生一般都有这样的体验,尤其是在阅读和欣赏语文课文中,凭着丰富的联想,展开思维的翅膀,就会在学习中感受其文学魅力,加深知识记忆,增强理解能力,更牢、更好地把握知识的要点。可见,想象贫乏的人,思路就会狭窄,其智力也难以发展。所以有人认为,在学习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借助于想象,可以打破时空所限,自由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

2.想象力是创造性学习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