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孩子培养成才
11381700000010

第10章 教育孩子要对症下药(4)

3.父母还应创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父母应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开展一些家庭集体活动,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便父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教育;同时也增强家庭对孩子的吸引力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避免孩子过多地从外界寻求关怀与理解。

4.坦诚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

让孩子形成对性的健康态度和理解,需要相当的技巧和机智,而父母们常常深知自己在这方面力不胜任。然而,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地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就不应把这个责任推给社会。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不断地就自己的性发展提出许多问题。父母不应一味回避,应十分认真坦诚、准确地予以回答,使孩子对性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能正确对待。

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可使你如鱼得水、纵横捭阖,不仅使你如虎添翼,还能让你夙愿成真。

人际交往具有沟通信息、交流情感、协调行为、提高人际知觉准确性的作用。人的交际素质越高,交往的时间与空间就越大,人的生活就越丰富,得到的支持与帮助的机会就越多,机遇也会不期而至。通过了交际这一桥梁,孩子离成功便不远了。人际交往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孩子成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主动积极地与人交往,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与人“相互支撑”是社会生活的法则,应学会助人,乐于助人。因为人生的成功离不开人际交往。

帮助别人,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付出和奉献,但从效果上看,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了人格的提升。况且,有些人因为帮助别人,甚至还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帮助别人,往往也是帮助自己。生活的哲理是:有付出,必有收获;你帮助的人越多,困厄时你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纵观那些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无不是乐于助人、善于借助他人的人。

著名成功学专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基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和合作的品德与能力。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是社会这强大网上的一个结,每个人都与他人有着挣不脱的联系。任何一种事业的成功都不纯粹是自我的,它必定要与他人产生关系。如果把成功的希望框定在自我域限内,成功之树永远不会枝叶茂盛,茁壮成长。

在时下年轻人的意识中,有一种刻板的成功者形象,即普遍认为成功者,特别是文化科学方面的成功者大多是性格孤独、性情乖戾、独来独往、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其实,这是片面的。许多文坛或科学界泰斗不仅合群,提倡合作精神,而且性格爽朗、幽默、生活富有情调,如爱因斯坦、卓别林和林语堂等等。

要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专家给予以下建议:1.教育孩子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教孩子学会运用锐利的目光去观察、用聪明的脑袋去思考,找到与同学同样感兴趣的东西。让孩子记住一点:应时刻去关注那位可能成为自己朋友的人。

路易斯说:“友谊诞生于一瞬间。”两个人一起吃饭时,突然发现形同陌路的邻桌同学竟然与自己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惯,于是,友谊之花就会在孩子们之间绽放。课间休息,两个人聊天,发现彼此有许多共性,友情便诞生了。初次见面,人们交谈进展的速度很能说明这一点。因为,相同志趣的人在一起,很容易消除隔阂,共同的观点和兴趣容易激发两个人的交往欲望。

父母应当告诉孩子,相同的兴趣、爱好,由共同的话题开始,很容易便谈得融洽、投机。这种建立在共同志趣上的友情,对他们的学习和进步是大有益处的。因为,人们在兴趣、感觉上发现共同点后,相互之间才容易充满善意或好感,直到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真诚相待。这样,同学之间的友情便自然产生并随着时间而不断加深。

生活中,教孩子学会运用锐利的目光去观察、用聪明的脑袋去思考,找到与同学同样感兴趣的东西。还要让孩子记住一点:应时刻去关注那些可能成为朋友的人。用点儿时间为友谊播上一颗种子,让它繁茂生长。如果你欣赏他,那就请告诉他,只要出现奇迹般的闪光,就抓住它,让它继续发扬光大。

让孩子明白这种做法的前提是要出于热忱,热忱永远是友谊成功的第一要素。

当你的孩子内心充满热眈时,向别人提出的,肯定不是一个令人难堪的问题,而是他乐于回答,或者是他所熟悉的问题。

在孩子洒满阳光的年龄里,教孩子敞开心扉,斩掉友谊之路上的荆棘,大胆地与同学交往,并在友谊的路上,使人生不断成熟起来。

2.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礼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中国历来在交友待客方面都主张“诚”与“敬”。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迈好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印象将长远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以礼待人。孔子说:“上交不谄,下交不渎”。也就是说在交友的过程中既不低声下气,也不高傲、怠慢。《礼记》中说:“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思是说,在交友的过程中要以礼诗人,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言论和行为,以免出现错误。

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以语言为例,一个人从咿呀学语开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都是用语言进行交往,然而,如何使语言发挥它的交际功能,做到谈吐文雅、言辞优美,就大有学问。

语言美的基本要求是:文雅、和气、谦虚。文雅指说话文明雅致,不脏不俗;和气,指平等待人,口气和蔼热情,措词委婉贴切,不用高声语调、急促语气说话;谦虚指尊重对方,诚恳诗人,措词朴实,注意使用尊称、敬词、谦词,不骄横、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2)建立良好印象。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也很重要。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在人际交往中表现自己的“SOLER”技术,在这里S代表“坐要面对别人”;O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的意思为身体“微微前倾”;E代表“目光接触”;R表示“放松”。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社交场合运用“SOLER”技术,改变许多不适当的自我表现,可以有效地增加别人对我们的好感,增强别人对我们的接纳,并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3)宽容地对待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和成功,离不开“宽容”二字。屠格涅夫说:不会宽容别人的,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但是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破裂,也往往是由于缺乏主动宽容他人、谅解他人的胸怀所致。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做到两点:不嫉妒他人,得理也让人。

(1)胸怀宽广,摆脱嫉妒。嫉妒一般发生在具有竞争性的人群之间,嫉妒主体同被嫉妒的对象在年龄、文化、才能、地位、职务等方面大体相当。嫉妒的内容很广泛:别人政治上进步、别人学习上冒尖、别人的专长、别人社交上的活跃、别人仪表的出众等都可能成为嫉妒的对象。

古今中外的哲人明师,对嫉妒给予了无情的鞭挞。但丁说它是“灾星”,培根说它是“恶魔’,艾青说它是“心灵上的肿瘤”。

鲁迅先生对于嫉贤妒能者的卑劣行径深恶痛绝,斥之为“蛀虫”、“小人”。他把好嫉妒的人比作矮小的侏儒,总是瞪着不示弱的眼睛,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也拉矮,同他们穿同一号码的裤子。他痛心疾首地叹道:可惜偌大的中国,多少志士仁人竟败在嫉贤妒能者手里。

嫉妒,是一种被扭曲的心理,其危害性不可低估。隋朝有个薛道衡,因写的诗句比隋炀帝好,终被隋炀帝找借口杀掉。苏东坡因才华出众而“小瞧”王安石,误改了他的诗,最后也被贬职到黄州城。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嫉妒是一种病态的心理,是一种有害的情绪,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它对友谊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当克服它、摆脱它。

摆脱嫉妒的方法是见贤思齐、变压力为动力,把嫉妒变成竞赛。朋友的长处对自己是一种挑战,那又何妨,自己也总有长处,对朋友不也是挑战吗?朋友超过了自己,对自己形成了压力,自己应该欢迎这种挑战,积极应战,在竞赛中赶超,在较量中相互促进。彼此接受对方的挑战,并把它视为向上的力量。真正的友谊就应该如此。

(2)得理让人,以和为贵。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这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学会处理。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之间友谊的波折充分说明了“和为贵”、得理让人的重要。

1863年1月8日,恩格斯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信把妻子病逝的消息告诉了马克思。过了几天,收到马克思的回信,信的开头写道:“关于玛丽的噩耗,使我感到极为意外,也极为震惊:”但是下面话题一转,马克思又谈到自己陷于一种怎样的困境,往后就再没有什么安慰的话了。恩格斯读了很不高兴,他给马克思写信,发了一通火。马克思接到信,心情十分沉重,他感到自己那封信出了大错,但一时又难以把问题说清楚。过了10天,待老朋友的情绪“冷却”下来,马克思才写信认错,解释情况,表白了心迹。恩格斯的内心也已释然,回信道:“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最老的最好的朋友。”这样,两位伟人用坦率和真诚,巩固了珍贵的友谊。

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对朋友的优点、缺点、长处和短处有个辩证的认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交往日深,发现朋友的若干缺点就大惊小怪,甚至影响友谊,是大可不必的。

帮助孩子摆脱青春焦虑症

当青春期的孩子对环境敏感、多虑、缺乏自信,甚至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恐慌不安、担心害怕时,父母必须给孩子以特别的关注,帮孩子解除青春期的困惑与疑虑。

××,女,18岁,西安市某中师学生。她不爱活动,不喜欢热闹,胆怯害羞,但好胜心极强。上小学时,她担任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一直想着长大后当一名作家,描绘多姿多彩的世界。她14岁时考入市重点中学,远离家乡,住校学习。由于感情脆弱、思乡心切,加之学习紧张和城乡同学间关系不和谐,她开始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后来与同宿舍好友的友谊破裂了,这使她更增添了孤独的情感和茫然。从那时起,她就经常失眠。

初中毕业后她考上了中师,但这不是她的最初愿望。由于成就欲的作用,她在一度苦恼中燃起了竞争之心和幻想之火:她想成为班上的佼佼者,又想当明星,又想当企业家。这种想入非非经常使她激动得出汗,似乎想大刀阔斧地干一番事业。但由于她缺乏勇气、信心和努力,对结果也没有把握,于是产生了彷徨和怀疑,心理冲突严重,甚至引起了生理反应,如多汗、呼吸急促、肌肉紧张、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

随着年龄增长,她不敢再去作更多的幻想了,但仍经常失眠,控制不住自己的胡思乱想。她无法摆脱烦躁、苦闷,患上了青春焦虑症。

青春期焦虑症会严重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还会诱发神经衰弱症,因此必须及时予以合理治疗。一般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1.帮助孩子恢复自信是治疗焦虑症的必要前提父母应当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有处理突发事件和完成各种工作的能力,坚信通过治疗可以完全消除焦虑疾患。通过暗示,孩子每多一点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些,同时又反过来使自己变得更自信,这个良性循环将帮助孩子摆脱焦虑症的困扰。

2.学校和家长还应适时地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关的性知识教育家长应告诉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身体上出现的一些变化,并不神秘、也不可怕,更不是什么病,而是他们走向成人的正常生理变化,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以此来帮助孩子解除青春期的焦虑。据了解,一些开设青春期性知识教育课程的学校,学生中患青春期焦虑症的比例,要大大小于未开设此课程的学校。

3.仔细观察孩子的平时表现,及时为孩子解压松绑鉴别孩子是否过度焦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家长、教师常用的经验观察法,另一种是运用心理科学量表进行测量分析。凭经验观察,一般是从这样几方面进行:(1)观察孩子的神情。孩子年龄小,不善于掩饰内心世界,他们的焦虑紧张心态往往从表情上反映出来。

(2)观察孩子的行为。孩子过度焦虑紧张的时候,其行为表现常常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平时生动活泼的孩子变得“规矩”起来,平时安静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烦躁起来;复习或写作业时不知所措,常常是刚拿起数学书没看几页就放下,又拿起了作文本,作文写了个开头又停下来,准备做数学。

(3)观察孩子的语言。比较外向的孩子往往能直接说出来,老师、家长易于发现;比较内向的孩子因为过分焦虑紧张,变得更加少言寡语。

(4)观察孩子的生理反应。多数孩子在过度焦虑紧张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有的不思茶饭,有的哈欠不断,有的头疼脑热,有的旧病复发。

4.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孩子的焦虑紧张心态当孩子出现过度焦虑紧张的症状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缓解。

(1)音乐缓冲法。让焦虑严重的孩子经常听听舒缓、轻柔、优美的乐曲。

(2)幽默娱乐法。带孩子去听听相声,与孩子一起看看小品、幽默漫画,同孩子一道参加游乐类活动。

(3)自我“欣赏”法。让焦虑严重的孩子坐在镜子面前,看看自己焦虑的表情,对镜中的自己,倾吐心中的焦虑。

(4)后果重估法。严重的焦虑往往来自对后果的过分估计。考试焦虑的孩子往往认为考试成绩非常非常重要,少1分,天就可能塌下来。家长要引导孩子意识到:一次考试虽然重要,但不能说明一切,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

(5)整理活动法。要求孩子每天整理好自己的生活用具、学习材料。经常分配孩子干一些“整理抽屉”、“整理房间”之类的活儿,也能减轻孩子的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