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病
11380100000023

第23章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系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本病甚为常见,病程迁延,长期难愈,易于复发。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及搔抓、日晒、多汗、饮酒或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均可诱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颈侧、项部、背部、肘部、膝部、股内侧、会阴、阴囊等处。初起时为局部皮肤瘙痒,无皮疹。以后由于搔抓或摩擦,局部出现苔藓样变。患处皮肤干燥,浸润肥厚,表面可有抓伤、血痂及轻度色素沉着。皮疹若局限在某一部位,称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皮疹若广泛分布至全身,称播散性神经性皮炎。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精神过度紧张,生活有规律,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禁饮烈酒及浓茶、咖啡等,保持大便通畅,禁用热水及肥皂洗烫,避免日晒,避免搔抓及摩擦止痒。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牛皮癣”、“摄领疮”等范畴,治宜舒肝清热、疏风止痒。

加减丹栀逍遥散

【组成】 柴胡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10克,丹皮10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钩藤15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200克。

【功效】 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白鲜皮饮

【组成】 白鲜皮15~30克,黄芩9克,防风9克,荆芥9克,蝉蜕9克,苍术9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当归9克,甘草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200克。

【功效】 清热祛风,凉血活血。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新克银煎

【组成】 雷公藤20克,鸡血藤20克,红藤20克,黄芪20克,黄精2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凉血清热,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龙蛇消痒汤

【组成】 地龙15克,乌梢蛇15克,刺蒺藜30克,冬凌草30克,生地黄3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苍术10克,苦参15克,黄芩20克,制首乌30克,焦山楂3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凉血解毒,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养血祛风饮

【组成】 当归15克,丹参15克,白芍15克,生地黄15克,秦艽10克,苦参10克,苍耳子10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白鲜皮12克,甘草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养血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大黄散

【组成】 生大黄150克,甘草100克,芦荟50克,麻油适量。

【制法】 用上药共研细末,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

【功效】 清热止痒。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

【用法】 用时涂搽患处。

肉桂散

【组成】 肉桂200克,米醋适量。

【制法】 把肉桂研细末,装瓶中密封。

【功效】 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

【用法】 用时根据皮损大小,取肉桂末适量,用好米醋调成糊状,涂敷皮损处。2小时后糊干即除掉,若不愈,隔1周后依法再涂敷1次。

透骨草红花洗方

【组成】 透骨草30克,红花15克,苦参30克,雄黄15克,明矾15克。

【制法】 将以上5味加水3000克,煮取药液2500克,待温。

【功效】 活血通络,软坚润肤止痒。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等。

【用法】 用小毛巾蘸药液反复温洗患部,每日3~4次,每次15分钟。

路路通苍术洗方

【组成】 路路通60克,苍术60克,百部15克,艾叶15克,枯矾15克。

【制法】 取以上5味加水1000~1500克,煮沸20分钟,去渣待温。

【功效】 疏通气血,祛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荨麻疹。

【用法】 熏洗患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治疗期间忌食刺激性食品。

升麻葛根散

【组成】 升麻9克,葛根30克,赤芍10克,生地30克,大枫子9克,丹参9克,甘草9克,水牛角粉9克,冰片6克。

【制法】 用以上9味共研细末,过筛。

【功效】 凉血解毒,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

【用法】 取药末填满脐部,再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

神经性皮炎洗方

【组成】 枯矾120克,川椒120克,朴硝500克,野菊250克。

【制法】 用以上4味加水10千克,煮沸过滤后。

【功效】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祛风润燥。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

【用法】 趁热洗浴,每日1次。

金钱草洗方

【组成】 金钱草45克,蓄30克,楮叶60克。

【制法】 取以上3味加水2000克,煮沸10~15分钟,去渣。

【功效】 解毒,散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呈泛发倾向。

【用法】 温洗患部,每日1~2次。

三黄菖蒲洗方

【组成】 黄柏30克,黄芩30克,大黄30克,石菖蒲30克,明矾30克,艾叶30克,射干30克,薄荷30克,知母30克,百部30克,狼毒20克。

【制法】 将以上11味加水2000克,煎煮5分钟,去渣。

【功效】 祛散痰湿,清热化淤。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

【用法】 温洗患部,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蛇床子丹皮洗方

【组成】 蛇床子15克,生大黄15克,大枫子15克,白鲜皮15克,鹤虱草15克,苦参30克,黄柏9克,生杏仁9克,枯矾9克,朴硝9克,蝉蜕9克,蜂房9克,丹皮12克。

【制法】 把以上13味加水煎煮,去渣。

【功效】 解毒,散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

【用法】 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2次。

徐长卿洗方

【组成】 徐长卿30克。

【制法】 用以上1味加水煎煮,去渣。

【功效】 祛风止痛,解毒消肿,温经通络。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 温洗患部。

三黄苦参糊

【组成】 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制法】 用以上4味共研细末,用凉开水调成糊状。

【功效】 清热燥湿,凉血止痒。

【用途】 适用于温热型神经性皮炎,症见皮肤瘙痒剧烈、皮疹色红、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用法】 敷于患处,外盖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露蜂房明矾方

【组成】 新鲜露蜂房15克,明矾30克,樟脑15克,米酒250克(或用75%酒精)。

【制法】 将新鲜露蜂房火烤存性,加入明矾共研细末;樟脑放入米酒中浸泡7天后再与药末混合,微火煮成糊状。

【功效】 祛风解毒,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

【用法】 将患处洗净,刮去皮屑,再将药膏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次。

二乌闹羊花糊

【组成】 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闹羊花15克,蟾酥24克,生半夏30克,生南星30克,细辛24克。

【制法】 将以上7味共研细末,用凉开水调成糊状。

【功效】 祛风除湿。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

【用法】 敷于患处。

花椒硫黄火硝方

【组成】 花椒30克,明矾30克,硫黄120克,火硝120克,食盐 120克,熟猪油适量。

【制法】 把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过筛后与熟猪油调合成膏状。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湿热偏盛之神经性皮炎,症见红斑上有较多的细小脓疮,此起彼伏。轻者仅见手掌足底等处,重者泛见全身,伴见身热、烦渴、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用法】 将患处洗净,再用药膏涂敷于患处,每日1~2次。

二乌红花膏

【组成】 川乌9克,草乌9克,藏红花9克,大枫子9克,木鳖子9克,狼毒9克,血竭9克,雄黄9克,槟榔12克,苍术12克,黄柏12克,芜荑12克,凡士林70克。

【制法】 将血竭、雄黄研为细末,与凡士林调成20%的软膏,再将其他药物共研细末,加入血竭雄黄膏中,调匀。

【功效】 清热利湿。

【用途】 适用于湿热久蕴之神经性皮炎,症见皮损大片散在、鳞屑堆积、瘙痒特甚、剥脱后皮肤出血或渗水、苔白而腻者。

【用法】 将患处洗净,再用药膏涂敷于患处,每日用药1次。

黄柏凡士林膏

【组成】 黄柏30克,凡士林70克。

【制法】 将黄柏研为细末,再用凡士林调成膏状。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

【用途】 适用于神经性皮炎,症见发病急骤、皮疹如点点红粟、迅速发展至全身,伴见咽痛、心烦、尿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用法】 敷于患处,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