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病
11380100000022

第22章 湿疹(2)

【用法】 湿性者直接将干粉撒于患处,干性者用猪油化开调成糊状,敷于患处,隔日用药1次。

参柏败酱草洗方

【组成】 苦参30克,黄柏30克,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败酱草30克。

【制法】 把以上5味加水1000克煎煮15分钟,去渣。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急性湿疹,尤其适用于重症湿疹糜烂渗液、浸淫成片或结黄色厚痂、瘙痒者严重者。

【用法】 待凉后洗浴患处,并用消毒纱布浸药液在患处做冷湿敷,每次10~15分钟,每日1剂。一般用药1天后渗出糜烂即减轻,7天基本可愈。

苏柏甘矾茶洗方

【组成】 苏叶15克,黄柏9克,甘草6克,明矾6克,茶叶15克。

【制法】 将以上5味加开水冲泡,去渣。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祛风。

【用途】 适用于急性湿疹。

【用法】 温洗患处。

椒柏蝉蜕洗方

【组成】 川椒15克,黄柏15克,蛇床子15克,生苍术12克,石菖蒲12克,荆芥9克,金银花克,连翘9克,白芷6克,明矾6克,刺蒺藜6克,生甘草6克,蝉蜕9克。

【制法】 取以上13味加水煎煮,去渣。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祛风。

【用途】 适用于急性湿疹。

【用法】 熏洗患处。

山楂参黄洗方

【组成】 生山楂60克,苦参60克,生大黄60克,蝉蜕30克,芒硝60克。

【制法】 用以上前4味加水2000克,煎煮10~15分钟后加入芒硝再煎1~2沸,去渣。

【功效】 活血化淤,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湿疹、小儿湿疹。

【用法】 用药棉蘸药液温洗患部,每日5~6次。药棉可随洗随换,以免污染药液。

银花防风蝉蜕洗方

【组成】 金银花30克,防风15克,蝉蜕15克。

【制法】 将以上3味加水煎煮,去渣。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慢性湿疹。

【用法】 温洗患处,每日1~2次。

蜈蚣胆汁方

【组成】 蜈蚣3条,猪胆汁适量。

【制法】 将蜈蚣焙干压末,再用猪胆汁调成糊状。

【功效】 攻毒散结。

【用途】 适用于顽固性湿疹。

【用法】 涂敷于患处,每日用药1次,连用7~10天为一个疗程。

臭梧桐洗方

【组成】 臭梧桐30克,野菊花30克,地肤子30克,明矾10克。

【制法】 把以上4味加水煎煮,去渣。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慢性湿疹。

【用法】 熏洗患处。

四皮葛根洗方

【组成】 桃树嫩皮60克,花椒树皮60克,苦楝树嫩皮60克,白鲜皮60克,苦参60克,葛根60克,硫黄3克,明矾30克。

【制法】 用以上前6味加水2000克,煎煮30分钟,去渣,待温度降至30℃时加入硫黄和明矾。

【功效】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用途】 适用于湿疹。

【用法】 温洗患处,每日1次,5天1剂,每次用前均需煮沸后凉至30℃再用。10天为一个疗程。

苦参金银花洗方

【组成】 苦参60克,威灵仙60克,金银花30克,黄柏30克,生大黄30克,花椒15克,薄荷30克,芒硝60克。

【制法】 把以上前6味加水2000克,煎煮10~15分钟后加入薄荷、芒硝,再煎1~2沸,去渣。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湿疹。

【用法】 趁温的反复擦洗患部,每日2次,以愈为度。

苍黄熏药方

【组成】 苍术9克,黄柏9克,苦参9克,防风9克,大枫子30克,白鲜皮30克,鹤虱草12克,五倍子15克,松香12克。

【制法】 用以上9味共研细末。

【功效】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用途】 适用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症。

【用法】 每次取药末适量,用草纸卷成纸卷,点燃后熏皮损处,每次熏15~20分钟,每日1~2次。

一枝黄花蜜方

【组成】 一枝黄花20克,蛇床子15克,荆芥10克,蜂蜜10克。

【制法】 取以上前3味一同捣烂,调入蜂蜜。

【功效】 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湿疹等。

【用法】 涂敷患处。

炉甘石冰片方

【组成】 炉甘石30克,冰片1克。

【制法】 将以上2味共研细末。

【功效】 解毒收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急性湿疹。

【用法】 有渗出液者直接将药末撒于患处;无渗出液者可将药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日2次。

黄芪地骨皮洗方

【组成】 黄芪10克,地骨皮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荆芥穗10克,木通10克,明矾5克。

【制法】 把以上7味加水适量,煎煮数沸,将药液倒入盆中。

【功效】 益气养阴,祛风除湿。

【用途】 适用于湿疹。

【用法】 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以愈为度。

四石散

【组成】 炉甘石30克,滑石30克,寒水石20克,海浮石20克,冰片3克,麻油适量。

【制法】 用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

【功效】 清热解毒,祛湿收敛。

【用途】 适用于湿疹、脓疱疮、皮炎、足癣等。

【用法】 涂擦患处,每日1~2次。

三石冰片方

【组成】 炉甘石9克,滑石9克,赤石脂9克,冰片1克,甘油15克。

【制法】 将以上前4味共研细末,加入蒸馏水1000克,最后加入甘油,混匀。

【功效】 收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丘疹性湿疹、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

【用法】 涂擦患处。

苦参百部白鲜皮洗方

【组成】 苦参50克,百部30克,白鲜皮30克,雄黄5~10克。

【制法】 取以上4味加水1500克,煎煮15分钟,去渣后将药液倒入盆中。

【功效】 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湿疹。

【用法】 温洗患处,每日3次。

蚕豆皮枯矾方

【组成】 蚕豆皮、枯矾、麻油各适量。

【制法】 将蚕豆皮烘焦,研为细末,再与枯矾混匀,用麻油调匀成糊状。

【功效】 燥湿敛疮。

【用途】 适用于湿疹、脓疱疮。

【用法】 涂敷患处。

苦参益母草洗方

【组成】 苦参60克,益母草30克,百部30克,蛇床子60克。

【制法】 用以上4味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去渣倒入盆中。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杀虫。

【用途】 适用于湿疹。

【用法】 温洗患处,每剂可洗2~3次。

三子土茯苓方

【组成】 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苍耳子30克,土茯苓30克,土茵陈30克,苦参30克,蚕砂30克,大飞扬草30克,大桉树叶30克,枯矾15克,薄荷15克。

【制法】 将以上前10味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再加入薄荷略煎,去渣倒入盆中。

【功效】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湿疹。

【用法】 趁温热时浸洗患处,每日2~3次。

二黄参术洗方

【组成】 黄芩15克,黄柏15克,苦参15克,苍术15克。

【制法】 把以上4味加水1500克,煎煮至650克,去渣待温。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

【用途】 适用于湿疹。

【用法】 用消毒纱布蘸药液轻轻擦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

青黛蛤粉生膏方

【组成】 青黛30克,蛤粉90克,生石膏粉60克,芦荟6克,黄连6克,黄柏6克,冰片5克。

【制法】 取以上7味共研细末,取药末30克,用消毒纱布包裹。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急性期湿疹,症见皮肤潮红、破溃、流水、糜烂等。

【用法】 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搽抹患处,每日2~3次。

湿疹散

【组成】 枯矾20克,雄黄5克,冰片3克,氧化锌30克。

【制法】 将以上4味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温开水调成糊状。

【功效】 除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湿疹。

【用法】 涂敷于患处,每日3次。

密陀僧黄柏冰片方

【组成】 密陀僧10克,黄柏5克,冰片0.5克,麻油适量。

【制法】 用以上3味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敛疮。

【用途】 适用于湿热蕴滞所致的湿疹。

【用法】 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将药糊涂敷患处,外用消毒纱布覆盖,并用胶布固定,每日午前换药1~2次。

四黄菜油方

【组成】 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各等份,菜油适量。

【制法】 将以上前4味共研细末,浸入3倍量的菜油中,浸泡7天以上。

【功效】 清热泻火,除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慢性湿疹。

【用法】 洗净患处,用油膏涂敷患处,每日3~4次,以愈为度。

黄柏硫黄白芷方

【组成】 黄柏25克,硫黄25克,白芷25克,白及25克,枯矾25克。

【制法】 取以上5味共研细末,备用;或用麻油调成糊状。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湿热壅聚的湿疹,症见皮肤潮红、红肿、糜烂、流水、结痂、瘙痒,伴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

【用法】 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湿疹未流水或溃破时可将药糊涂敷患处,已流水或溃破时可直接将药末均匀撒在患处,每日换药1~2次。对流黄水或糜烂部位不大者可用消毒纱布盖好,包扎固定;范围较大者敷药后则不必包扎,保持患部清洁即可。

地榆黄柏野菊洗方

【组成】 地榆20克,黄柏20克,野菊花20克,苦参20克,白鲜皮20克,蛇床子20克,地肤子20克,百部20克。

【制法】 把以上8味加水2000克,煎至1250克,倒入盆中。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用途】 适用于头皮湿疹。

【用法】 先熏后洗头部,每次15分钟,每日3~5次。

青黛松香黄柏方

【组成】 青黛30克,松香9克,黄柏30克,煅石膏30克,石决明15克,麻油适量。

【制法】 用以上5味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

【功效】 清热泻肝,解毒敛湿。

【用途】 适用于肝经湿热所致的湿疹。

【用法】 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将药糊涂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密陀僧甘草方

【组成】 密陀僧15克,甘草15克,黄柏15克,煅石膏30克,冰片1.5克。

【制法】 取以上5味共研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用途】 适用于湿疹、脚癣。

【用法】 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将药糊涂敷患处,每日3次。

黄柏牡蛎青黛方

【组成】 黄柏100克,牡蛎粉200克,青黛15克,麻油适量。

【制法】 用以上前3味分别研为细末,混匀后用麻油调成糊状。

【功效】 清热解毒,收湿敛疮。

【用途】 适用于湿热壅聚的湿疹,症见皮肤潮红、红肿、糜烂、流水、结痂、瘙痒,伴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

【用法】 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白及密陀僧方

【组成】 白及30克,密陀僧21克,煅石膏60克,轻粉15克,枯矾9克,麻油适量。

【制法】 把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

【功效】 燥湿止痒,解毒杀虫。

【用途】 适用于湿疹。

【用法】 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将药糊涂敷患处,每日3~5次。

肛周湿疹洗方

【组成】 地肤子30克,马齿苋30克,生大黄30克,硫黄10克,白鲜皮15克,明矾5克。

【制法】 将以上6味加水1500克,煎煮成药浴液,去渣。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用途】 适用于肛周湿疹。

【用法】 熏洗肛门周围,每日2次,10天为一个疗程。

二子苦参矾洗方

【组成】 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苦参60克,明矾50克,芒硝60克,川椒15克,艾叶15克,荆芥15克。

【制法】 用以上8味加水适量,煎煮数沸,去渣取汁,倒入盆中。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肛周湿疹。

【用法】 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

山豆根洗方

【组成】 山豆根30克。

【制法】 用以上1味加水适量,煎煮成药浴液,去渣。

【功效】 解毒,消肿,止痛。

【用途】 适用于痔疮、肛周湿疹、肛周脓肿等。

【用法】 洗浴肛门。

三子苦参浮萍方

【组成】 蛇床子15克,大枫子50克,苍耳子30克,苦参50克,浮萍15克,莶草15克。

【制法】 将以上6味加水2000~3000克,煎煮至沸15~2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盆中。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肛门湿疹。

【用法】 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地榆蒴洗方

【组成】 地榆30克,蒴!30克,荆芥穗3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

【制法】 把以上5味研为粗末,每取药末60克,加水适量煎煮成药浴液,去渣。

【功效】 清热燥湿,化淤止痛。

【用途】 适用于肛周湿疹、肛周脓肿等疾病引起的肛门痛痒。

【用法】 洗浴肛门。

二子赤石脂洗方

【组成】 五倍子30克,蛇床子30克,紫草15克,土槿皮15克,白鲜皮15克,石榴皮15克,黄柏10克,赤石脂10克,甘草6克。

【制法】 取以上9味入布袋,放入锅中,加水5000克,煎煮至3000克,去渣。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顽固性肛周湿疹。

【用法】 先熏后洗患部,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二黄蝉蜕洗方

【组成】 黄柏10克,大黄10克,石菖蒲15克,白鲜皮15克,大枫子15克,地肤子15克,苦参20克,金银花20克,蝉蜕7个。

【制法】 用以上9味加水1500克,煎煮30分钟,去渣。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肛周湿疹。

【用法】 温洗患部,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花黄朴硝洗方

【组成】 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大黄15克,黄柏15克,朴硝30克。

【制法】 用以上前4味加水2000克,煎煮15分钟,去渣加入朴硝,待溶化后。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燥湿。

【用途】 适用于肛门湿疹、内痔嵌顿水肿、炎性外痔、手术后外痔水肿、血栓外痔、肛窦炎、肛乳头炎、肛裂等症。

【用法】 先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坐浴20分钟,每日熏洗2~3次。

二子大黄矾洗方

【组成】 地肤子30克,五倍子30克,生大黄30克,白鲜皮15克,硫黄10克,明矾5克。

【制法】 将以上6味加水1500克,煎煮至沸,去渣取汁,倒入盆中。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用途】 适用于肛周湿疹。

【用法】 熏洗肛门周围,每日2次,10天为一个疗程。

二草矾洗方

【组成】 荔枝草50克,鱼腥草50克,明矾10克。

【制法】 把以上3味加水500~1500克,浸泡30分钟,煎煮去渣,倒入盆中。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用途】 适用于血栓性外痔、炎性内痔、内痔嵌顿、肛乳头炎、肛裂、肛门湿疹等。

【用法】 先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适宜再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敷洗患处,直至药液不热为止,每日2次,便后使用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