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50

第50章 小儿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患。多见于1~5岁儿童,尤其6个月~3岁最易罹患。患儿发病急骤,体温升高,多在38℃以上,2~3天后体温下降。口腔黏膜、牙龈等出血、水肿。单个或成簇地发生在唇、颊、舌、龈、腭等黏膜上的疱疹,小而高起成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5毫米。因水疱几小时后即破溃,故临床上多见溃疡面。疱疹性口炎一般属中医“口疮”等范畴,常因脾胃湿热内蕴,复感风热秽毒之邪而发。治疗上主要采用疏风清热,解毒利湿为法。

疱疹净冲剂

【组成】 紫草、水蜈蚣、赤芍各9克,蒲公英15克,薄荷3克。

【制法】 用上方制成含糖型冲剂,每包30克。

【功效】 驱风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疱疹性口炎。

【用法】 每次半包,1日4次,开水冲服。

疏风解毒汤

【组成】 防风、荆芥、竹叶、桔梗、连翘、知母各6克,薄荷、木通、甘草各3克,石膏10克,牛蒡子9克,芦根12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疏风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疱疹性口炎。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服。口臭、苔黄、便干者去桔梗、薄荷,加生地6克,金银花10克,根据年龄药量进行增减。

川连导赤散

【组成】 川黄连5克,竹叶、栀子、木通各6克,甘草、薄荷各3克,连翘10克,板蓝根、石膏各15克,玄参、莱菔子各8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疏解外邪,清解积热。

【用途】 适用于疱疹性口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如高热可日服2剂,每4小时服1次。

解毒导赤散

【组成】 生地、淡竹叶、木通、连翘各6克,金银花、板蓝根各10克,生石膏(先煎)15克,生甘草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疱疹性口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清热泻脾散

【组成】 生石膏30克,生地黄12克,黄芩、焦栀子、赤茯苓各10克,黄连、灯心草、甘草各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泻心脾积热。

【用途】 适用于疱疹性口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清热解毒汤

【组成】 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连翘、桔梗、菊花各10克,大青叶、薄荷各5克,甘草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疏风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疱疹性口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