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14

第14章 水痘

水痘是指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丘疹和疮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后多有终身免疫力,小儿常见,但成人以前未得过此病的,若与水痘病人直接接触也可感染此病。水痘病毒依靠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染。水痘起病急、发热1天后或同时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丘疹,数小时~1日后变为疱疹,周围绕红晕,数日后疱疹渐干、结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头皮较多,四肢较少,且陆续分批出现。水痘是由于感染水痘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传染性很强,常易造成流行。以发热、皮肤及黏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痂盖为特征。1~6岁小儿患病较多。中医学认为,水痘是由于外感时邪病毒,内有湿热蕴郁所致。临症可酌选中草药方进行预防和治疗。

清热解毒汤

【组成】 生地黄10克,黄连3克,牛蒡子8克,荆芥10克,牡丹皮10克,紫草10克,连翘10克,薄荷5克,木通5克,竹叶6克(此为6~10岁小儿用量,可根据年龄增减)。

【制法】 水煎去渣浓缩为120克,加糖调味。

【功效】 透表凉营,解毒渗湿。

【用途】 适用于重症水痘。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用。5日为一个疗程。

松肌通圣汤

【组成】 荆芥、防风、羌活各4克,牛蒡子、赤芍各8克,紫草、当归、青皮、山楂、芦根各10克,地丁15克,红花、蜂房各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透疹。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若因搔抓继发感染,可用紫药水外搽或用黄连汁外涂。

薏苡竹叶散

【组成】 薏苡仁、滑石、鸭跖草各15克,茯苓12克,连翘9克,通草4克,黄芩、淡竹叶、紫草、牛蒡子各6克,鲜空心菜5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祛湿利尿,解毒凉血。

【用途】 适用于小儿重症水痘。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服。同时取新鲜空心菜300克,洗净切碎榨汁200克,小火浓缩至100克,加白矾10克,搅拌装瓶,日数次外涂患处。

加味三仁汤

【组成】 杏仁5克,白蔻仁、川厚朴、法半夏、白通草、淡竹叶各4克,滑石、生苡仁各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利湿。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清痘解毒汤

【组成】 连翘15克,白鲜皮15克,银花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薄荷5克,蝉衣5克,生薏苡仁30克,大青叶3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辛凉清透,凉血解毒。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3日一个疗程。水痘初起者去赤芍、生薏苡仁,加粉葛根、牛蒡子各10克;发热重者加玉泉散(包煎)30克,并加服紫雪散;咳嗽甚者加前胡10克;水痘症状严重时加重赤芍、丹皮用量,可加紫草20克;痘液清稀加用六一散(包煎)15克;痘液稠黄并溃烂去丹皮,加野菊花、苦参各15克,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30克;腹泻者去丹皮、赤芍,加煨葛根、炒黄芩各10克;纳少泛恶者减赤芍、丹皮量,加苏梗、藿香、竹茹各10克,陈皮5克;皮肤瘙痒甚者加炙僵蚕10克。若因搔抓水痘破溃继发感染,可用龙胆紫外涂患处,同时应嘱病儿忌食鱼虾辛辣等发物,剪短患儿指甲,进行隔离至疱疹结痂。如在夏季,沐浴后一定要拭干肌肤。

银翘散加减方

【组成】 金银花、板蓝根、薏苡仁各10克,连翘、桔梗各7克,荆芥穗、薄荷(后下)、车前子(布包)各5克,蝉蜕、生甘草各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每日1剂,分3~4次服,3天为一个疗程。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发现抓破水痘,用2%龙胆紫药水外涂。

加味黄连解毒汤

【组成】 黄连、黄柏各2~6克,黄芩3~10克,栀子3~6克,泽泻5~10克,茯苓6~1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渗湿。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每日1~2剂,分2次服。

清痘饮

【组成】 金银花、滑石各9克,连翘、赤芍、丹皮、桔梗、淡竹叶、茯苓、灯心草各6克,蝉衣、木通各4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凉血、泻火利湿。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痘疹方

【组成】 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各10~20克,板蓝根、土茯苓各20~30克,地丁、当归、白芷、浙贝、白鲜皮、白蒺藜各10~15克。

【制法】 将上药加水500克,浸泡15分钟后煎30分钟,然后将药液滤出。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止痒。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每日1剂,待药液冷却至40~50℃时药浴(若药液量不够可酌加温开水),每剂药煎洗2次。瘙痒严重者加蝉蜕5~7克,防风、钩藤各10~15克;皮疹灼热疼痛者加丹皮5~10克,紫草10~20克,冰片(兑洗)1~3克;皮疹渗出较多者加黄柏5~10克,苦参、萆各10~20克;恢复期加玄参、麦冬各15克。

清气凉营解毒汤

【组成】 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紫草、生地、升麻各10克,生石膏40克,黄连6克,碧玉散18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气凉营解毒。

【用途】 适用于重型水痘。

【用法】 每日1~2剂,分2次服。

化斑汤

【组成】 石膏12克,知母12克,牛蒡子10克,升麻10克,葛根10克,浮萍10克,水牛角6克,丹皮6克,紫草6克,甘草6克。

【制法】 水煎取汁80~120克。

【功效】 清热解毒,利水渗湿。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每日1剂,分4~5次服。若疱疹痒甚,可用棉签蘸药汁外搽。

荆芥大青叶洗方

【组成】 荆芥15克,防风15克,甘草15克,薄荷15克,蝉蜕15克,大青叶15克。

【制法】 将以上6味加水煎汤,去渣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除疹。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洗浴患处,每日2次。

苦参浮萍芒硝洗方

【组成】 苦参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

【制法】 取以上3味加水煎汤,去渣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除疹。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洗浴患处,每日2次。

大黄全蝎蛋清膏

【组成】 大黄、全蝎、防风、石膏、青黛各等量,鸡蛋清适量。

【制法】 用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加入鸡蛋清,调和成膏状,备用。

【功效】 清热泻火,解毒祛风。

【用途】 适用于小儿水痘,发热不恶寒,面赤唇红,口臭,尿黄便秘。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连用3~4天见效。

水痘饮

【组成】 大青叶9克,银花9克,连翘9克,牛蒡子9克,紫草9克,茯苓9克,薏苡仁9克,防风6克,蝉蜕6克,莪术6克,鸡内金6克,黄芩3克,生甘草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3日一个疗程。

腊梅解毒汤

【组成】 腊梅花9克,银花9克,菊花9克,连翘9克,板蓝根9克,黄连3克,紫花地丁草9克,蝉衣3克,赤芍6克,木通3克,甘草6克。并根据小儿年龄调节剂量。

【制法】 煎2次取汁100克。

【功效】 清热解毒,利水渗湿。

【用途】 适用于水痘毒热重症型。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三仁解毒汤

【组成】 苦杏仁10克,牛蒡子10克,六一散10克,竹叶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升麻10克,紫花地丁10克,薏苡仁25克,白豆蔻4克,野菊花12克,蒲公英12克。

【制法】 水煎取汁80~120克。

【功效】 清气泄热,解毒除湿。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每日1剂,分4~5次服。若疱疹痒甚,可用棉签蘸药汁外搽。

水痘洗方

【组成】 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六一散15克,车前子15克,紫花地丁15克,黄花地丁15克。

【制法】 用以上6味加水煎汤100克,去渣后兑入温水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除疹。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洗浴患处,每日1~2次,3天为一个疗程。重症水痘患儿还应及时内服清热凉血、解毒渗湿的中药。

二黄地龙糊

【组成】 生大黄2克,麻黄1克,升麻2克,川芎2克,乌药2克,神曲2克,地龙1条。

【制法】 将以上7味共捣烂,备用。

【功效】 泻热解毒,通络镇痉。

【用途】 适用于小儿痘疹热毒盛,或有动风之象者。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参柏敷脐膏

【组成】 黄柏、苦参各等量。

【制法】 把以上2味共研细末,清油熬膏,备用。

【功效】 清热燥湿。

【用途】 适用于小儿痘疹后余热未清,湿热内蕴,气机不畅而见肚腹肿胀之症。

【用法】 贴敷脐部。

艾叶胡椒膏

【组成】 艾叶30克,胡椒30粒。

【制法】 取以上2味共捣烂,调水取汁熬膏,备用。

【功效】 祛散寒邪,温通经脉。

【用途】 适用于小儿痘疹透发之际受寒邪者。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地龙双仁饼

【组成】 白颈地龙7条,栝蒌仁(去油)30粒,杏仁15粒。

【制法】 将地龙焙干,研为细末,再与瓜蒌仁、杏仁一同捣烂调匀成稠膏,再捏成钱币大小的药饼,备用。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

【用途】 适用于小儿出血痘,兼有大便带血、目赤红肿、丹痧满目、紫黑不退者。

【用法】 敷于患儿脐孔,用胶布固定。

茶叶敷脐方

【组成】 茶叶适量。

【制法】 把以上1味细细嚼烂,备用。

【功效】 清热利水。

【用途】 适用于小儿痘疹见小便不通者。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二石二黄散

【组成】 青黛60克,滑石120克,煅石膏120克,黄柏30克,黄连15克,冰片15克,麻油适量。

【制法】 用以上前6味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适量,用麻油调匀,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祛湿敛疮。

【用途】 适用于小儿水痘。

【用法】 涂敷于患处,每日3次。

荆防甘草洗方

【组成】 荆芥15克,防风15克,甘草15克,薄荷15克,蝉蜕15克,大青叶15克。

【制法】 将以上6味加水煎汤,去渣。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除疹。

【用途】 适用于水痘。

【用法】 洗浴患处,每日2次。

青黛散

【组成】 青黛30克。

【制法】 取以上1味研末。

【功效】 泻肝火,除热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水痘。

【用法】 用消毒棉签蘸药末扑于患处。每日3~4次,3~5日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