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4
11379000000008

第8章 文化和艺术(2)

早在公元15世纪中期,在秘鲁的利马附近有一个土著印第安部落,他们采取兼并邻近部落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印加帝国。传说,印加人对太阳神极其崇拜,因为黄金发出的光芒同太阳的光辉一样耀眼,于是他们特别钟爱黄金,想方设法积攒黄金。印加帝国的黄金建筑、饰品等数不胜数。国内所有的宫殿和神庙都用大量的黄金建造,大部分印加人都佩戴黄金饰品并收藏黄金。

马丘比丘古城

贪婪的殖民者

有关印加帝国黄金的传说,在当时勾起了一些殖民主义者的占有欲望。

1525年1月,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西班牙殖民军,开始入侵印加帝国,一心想把印加帝国的巨额黄金掠为己有。1532年,皮萨罗率军攻占了印加帝国的卡哈马卡城后,用计让印加帝国的皇帝阿塔瓦尔帕交出40万千克黄金来赎身。阿塔瓦尔帕被迫答应了皮萨罗的要求,于是下令要国民向皮萨罗交纳黄金。但是,当印加人忙着往卡哈马卡城送交黄金,数不清的黄金落入皮萨罗手中的时候,阴险恶毒的皮萨罗起了贪心,他忽然反悔,出其不意地以谋反之罪处决了阿塔瓦尔帕。

皮萨罗处决了印加皇帝之后不久,率兵攻进了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城。他满心以为,这下可以把印加人历来聚敛的黄金全部劫掠到自己的手中。但事与愿违,皮萨罗率军占领库斯科城之后,到处搜寻黄金,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虽然也看到了一些用黄金装饰的庙宇和宫殿,而且在库斯科城近郊的一个洞穴里也发现了一些黄金器皿和一些金子做成的螃蟹、蛇、鸟等珍贵的物品,但就是没有找到传说中那么多的黄金。

皮萨罗非常生气,发誓一定要找到黄金。

有一天,皮萨罗听一个印加人来报告说,在印加国内的维拉贡加镇附近有一个洞穴,那里藏着皇帝弟弟阿斯卡敛集的大量黄金。皮萨罗非常兴奋,随即集合军队,作好前去维拉贡加镇的准备。但是,就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之时,那个前来告知的印加人却离奇地失踪了。于是,派兵寻觅洞穴之事也只好作罢。

1533年前后,皮萨罗不知从哪里得知一个消息,印加帝国的大量黄金在阿塔瓦尔帕皇帝遭到杀害后,被一部分印加人偷偷地运到印加帝国的“圣地”——的的喀喀湖中隐藏起来了。很久以来,土著印第安人便在湖的附近生活。传说,印加人携带大量的黄金和财宝迁往的的喀喀湖后,随后便乘小筏子划向湖心。划到一段距离之后,他们把所有的宝物都掷进了湖中。皮萨罗获悉后,于1533年12月,派遣部下迭戈·德尔圭罗与佩德罗马丁内斯去往的的喀喀湖寻宝。但是,他们在湖中搜寻了七八年的时间,直至皮萨罗被暗杀而亡,也未能找到湖中的黄金。

皮萨罗寻找黄金接连遭受挫折,这就使得原来关于印加帝国藏有大量黄金的传说变得更加玄虚起来。当时有不少人开始怀疑传说是无中生有,但是,也有不少人,特别是一些西班牙殖民者对传说却是深信不疑。

在皮萨罗之后,一些西班牙殖民者了解到位于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城北面2000米处有一个名叫萨克萨伊瓦曼的要塞,那里的地道是印加人传统的藏宝之地。他们估计印加人那些黄金也许就藏匿于此,因此,他们反复前往萨克萨伊瓦曼探宝。萨克萨伊瓦曼要塞建在一个山坡上,共有三道用巨石砌成的墙围着,每道墙高18米。要塞一共有21个堡垒和瞭望台,在山腰较高的一座平台上有一块坚硬的巨石,它是历代印加皇帝检阅印加部队时的宝座。在要塞中有很多建筑,如太阳神庙、竞技场、王室浴室等。要塞中央矗立着一座建筑,如圆塔一般。所有建筑综合起来使得要塞如同迷宫一样,非常复杂,正缘于此,使得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频频受挫。他们在要塞中费尽心力,也无法找到隐秘的入口。

西班牙殖民者在萨克萨伊瓦曼要塞一无所获之后又听人说:印加帝国的大量黄金和珍宝,也许隐藏在安第斯山脉中一个叫做马丘比丘的神秘城堡中。于是,他们又转而找起马丘比丘来。西班牙殖民者在安第斯山脉的群峰密林中搜寻,但是,一直寻觅了好久,也没能找到马丘比丘城堡的踪影。

大量珍宝杳无踪影

1911年,有一位美国耶鲁大学专门研究拉丁美洲史的学者,名为海勒姆·宾罕姆,前住安第斯山脉进行考察。他行遍深山密林的每一个角落,终于找到了马丘比丘遗址。之后,他对此处遗址进行了反复细致的勘察。他发现此地地势险要,常年云雾笼罩,非常隐蔽。城堡内的一个祭台,竟然是用一块一百多吨重的花岗石板筑起来的。还有许多用花岗石砌成的房屋,整个城堡充满着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海勒姆在古城废墟中夜以继日地工作,然而,他始终未能寻找到印加人的大量财富,不免有些遗憾。

继海勒姆之后,又有世界各国的许多科学家去马丘比丘考察。但是,他们似乎并不比海勒姆幸运。他们使用的手段虽然各不相同,付出的劳动代价也大小不一,但是结果却是一样:没有人在此寻觅到一丝线索,因此他们对这座古老的城堡依然一无所知。至于说这里是否真的藏有印加帝国的大量黄金,那更是一个谜中之谜了。

印度尼西亚“千佛寺”之谜

释迦牟尼被公认为佛教的创立者,佛教发源于印度,但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筑却坐落在印度尼西亚,而并未建造在印度,这对佛教发源的国度——印度,可谓一件令人称怪的事。

文明奇观——婆罗浮屠

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被列为东方文明的四大奇观之一,也是世界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在佛塔的基座上雕刻有160块浮雕,这些都是依据佛经雕刻的。在中部有5层塔身和围墙,其上也刻了1300块精美的浮雕,浮雕的内容详尽地刻画了佛祖解脱之前的日常生活,然而浮雕上并非都是佛教的传说,有一些内容则是来自于民间的传说,浮雕上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除了这些浮雕之外,这里还有塑像423尊。

印度婆罗浮屠建筑

这座佛塔的名字中融合了印尼文化,但并非印度佛教文化简单的移植。“婆罗”一词来自梵文,是“庙宇”的意思,“浮屠”是古爪畦文,意为“山丘”,“婆罗浮屠”即为“山丘之庙”。佛塔的数量很多,佛像也很多,庙中佛像有一千多尊,大型浮雕一千四百余块。所以,在爪畦历史中,这座佛塔又被称为“千佛寺”。佛塔被后人发掘出来后,大批学者纷纷前来对它进行研究。然而,时至今日,它的秘密越来越多,虽然人们都在努力探索,但都未能揭开这些秘密。

佛塔的建筑年代在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考古学家们的考证,从由跋罗婆文书写的碑铭上可以推测出,这些建筑历时久远,估计建于公元772-830年期间,然而具体时间无法断定。

塔内众多的佛像、雕刻均有着深刻的含义,然而,它却不容易为今人所理解。直到今天,世人所能理解的仅为20%。例如《独醒图》是表现富贵不能淫;《救世图》是赞扬佛的慈悲宽宏;《身教图》则是教育人们不要冤冤相报,其余大部分佛像雕刻,今人都已经很难理解其深刻含义了。

还有一个出现许多巧合的现象就是数字。婆罗浮屠的整个建筑,多次用到了8、10等数字。在三层圆台上小舍利塔的数目分别为32、24、16,在塔内共有504尊佛像,全部都是8的倍数。佛塔建筑中所有舍利塔的数目都是73,而73的个位与十位数之和恰好是10,这是佛教中一种圆空、轮回的教义的体现。另外依据传说,原本塔内有505尊佛像,但现在只剩下504尊,这是由于原来的佛像修行圆满,涅檗远走高飞。原佛像数505这三位数之和也是10,这与舍利塔的总数目具有相同的道理,即从0出发,经过9个实数后,再回复到0,故10等于0。由此可见,佛像在数字方面时时都注意体现教义。

随着佛塔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也许会出现越来越多类似的谜,虽然人们目前还无法完全破译这些谜团,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神秘的千佛寺的谜底将会完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源氏物语》作者的身份之谜

日本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长篇物语小说《源氏物语》,大约成书于17世纪初期,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完整的长篇散文体小说。但是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其作者的身份却是一个谜。

《源氏物语》作者之谜

《源氏物语》作为日本文学史上最早、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影响了整个日本的文学发展历程,人们将它誉为世界文学长廊中的经典作品。

虽然《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的奠基之作,但人们对这本书的作者知道得却很少,甚至连她的真实姓名都不了解。一般人们都将她称做紫式部,因为《源氏物语》中的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所熟悉,而且她的兄长曾担任式部丞一职,因此这个名字是将女主人公紫姬的姓氏紫及式部的官衔合在一起所得。她之所以不愿透露真实姓名,主要因为她是11世纪时日本晶子皇后宫中的一位女官。在当时贵族妇女除公主之外的名字,一般是不被公开的。尽管她的部分具体事迹和她的姓名仍然是个谜,但许多学者已在过去数百年间对她的生活方式和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部分资料,取材于《紫式部日记》。这部日记她写了四年之久,至今仍然完好地保留着,但其内容并不是十分明确。

紫式部出身于势力极大的藤原家族旁系的一个家庭。她大约在1000年与御林军军官藤原宣教结为夫妇,生有一女。但不幸的是,在结婚两年后她的丈夫就去世了。

年纪尚轻就成了寡妇的紫式部在家中静居,据说《源氏物语》就是在这时动笔的。她通过父亲的关系在1005年或1006年进宫做了女官,主要是为一条天皇19岁的皇后晶子讲解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及《日本书纪》。1011年一条天皇驾崩之后,皇后晶子同她的侍女搬到了一个较小的宫殿居住。

《源氏物语》使许多文学工作者最不理解的一点,并不是作者的隐姓埋名,而是作者竟是一个女人。当时的日本妇女,即便是贵族也没有几个人能看懂文学著作,更别说执笔进行创作了。然而一名女子又如何能写出日本最早、最伟大的小说呢?不过,与有关紫式部的其他谜团相比,这点较容易解答。那个时代,汉文多是日本男人用来阅读、书写的,汉文在当时是标准文字。日文则只能用在日常琐务方面以及供女人使用,因此用日文书写的基本上都是女人。但即使如此,也曾经有人提出《源氏物语》的作者是个日本男人而并非女人,他只是假托女人的身份和口吻来写的,但这种说法并无任何证据可依,也无法让人信服。

同其他小说相比,丰富的想象力和庞大的规模是《源氏物语》的特色。全书大体围绕年轻皇子光源氏和他周围各色人物展开情节。有人推测,也许是丈夫死后,紫式部想要找点事做以便打发时间,于是便着手写《源氏物语》;随后她在入宫侍奉晶子皇后期间,仍没有停止写作。宫中的生活为她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凭这一点也能推断出紫式部是一名女子,而且她的身份是晶子皇后宫中的女官。

尽管紫式部的身份正渐渐浮出水面,但有关《源氏物语》的许多细节问题依然是迷雾重重,比如紫式部的年龄,什么时候完成的《源氏物语》等问题还是无法确定,人们只能这样想,在距今大约一千年前,有一位日本少妇,坐到桌前,铺开纸张,提笔写下了“不知何朝何代……”

但丁何时开始写《神曲》的

但丁是中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诗人,他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许多人都想知道,他是何时开始创作其代表作《神曲》的。

1265年,但丁·亚利基利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三行体长诗《神曲》是他的代表作。

《神曲》的写作时间之谜

薄伽丘认为,《神曲》是从1300年开始写的,即但丁被放逐之前。但薄伽丘又认为,但丁可能是在被放逐之后,整理那些未完成的旧稿时,又将之全部改写。薄伽丘的这一观点是从但丁的作品《新生》中发现线索的。《新生》的末尾处,但丁附上了一段说明,即但丁梦见贝娅特丽采在天堂。这个梦按照《新生》成书的年代来说,应该是在1292年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把《新生》里那首短诗看做是但丁哀悼他的“淑女”时代的激情的抒写,那么,但丁有可能在哀思稍减并将恋爱的意念“净化”为虔诚的礼赞时,决定要通过写大规模的诗篇将他的“淑女”捧上“天堂”,这样猜想大概也不算没有理由吧?但是1310年之后,他重新整理旧稿时,心情已发生了改变,他将本来打算赞颂最光荣的女性的诗篇更改为对社会政治的批评作品,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神曲》。

但是,后来的文学家并不完全认同薄伽丘的说法,他们认为《神曲》就是但丁在放逐之后写成的,并不存在改写这一说法,理由是《神曲》既然是在放逐之前开始写的,应该在之前的作品中就有所体现,但是人们并未发现。

这些想法的碰撞无疑引起了人们对《神曲》创作时间的好奇,《神曲》就如同是一部天书,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神曲》的文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关于《神曲》是何时创作的谜团,同样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新的突破。

阿兹特克帝国灭亡预言之谜

古印第安人的一支——阿兹特克人勇猛善战,他们于15世纪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帝国,定都于泰诺克蒂兰城,也就是今天的墨西哥城。但阿兹特克帝国最终却在太阳神的预言中于公元16世纪初期灭亡。

阿兹特克文明起源于墨西哥。古代的印第安人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并掌握了冶炼金属、造纸等技术,发明了象形文字及历法,修建了金字塔及庞大的都城。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致使该地经济、文化破坏殆尽。

1790年,在墨西哥城的扎卡罗广场挖掘出土一件雕刻精致的石盘,它是阿兹特克文明最具影响力的遗物之一。石盘厚达122米,直径366米,足有24吨重。在石盘中心的周围有几个小区间,其中有些代表着阿兹特克人使用的月份,一个月仅有20天。于是,在其出土后不久人们便将其称做阿兹特克历石。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它不只是一块历石,石盘上的种种图案和雕像原来是阿兹特克人关于世界命运的指南图,它不但讲述了这个世界的过去,还指出了世界毁灭的时间。因此,这个石盘也被人们称为太阳神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