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疼痛护理手册
11377700000017

第17章 癌性疼痛与护理

引言

疼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全世界癌症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未能控制的癌性疼痛对患者造成的损害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还会影响抗肿瘤治疗的实施及效果。

第一 概述

一、癌性疼痛的原因

(一)肿瘤发展所致的疼痛

1.肿瘤侵犯神经

肿瘤体积的增大使局部组织压力增加,从而压迫了支配该部位的神经纤维末梢;同时肿瘤释放的细胞因子、化学因子等物质也会破坏支配局部组织的神经纤维分布。

2.肿瘤侵犯管腔脏器

肿瘤使脏器管道发生梗阻或脏器黏膜层溃烂感染导致疼痛。如肝癌侵犯肝脏包膜能引起肝区疼痛;肠道肿瘤致消化道梗阻引起腹痛。

3.肿瘤侵犯脉管系统

肿瘤压迫、阻塞或浸润动脉、静脉、淋巴管时可引起疼痛。

4.肿瘤侵犯骨骼

肿瘤刺激破骨细胞,引起骨溶解和骨形成的失衡,使局部骨质遭到破坏。疼痛程度与骨质破坏程度呈正比。

5.肿瘤本身分泌致痛物质

肿瘤细胞坏死崩解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缓激肽、组织胺等,作用于各自的受体,激活感受器引起疼痛。

(二)与肿瘤相关的综合征引起的疼痛

肿瘤副综合征是发生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在未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下,对远隔的自身器官产生影响而引起的功能障碍性疾病。

(三)诊断检查和治疗引起的疼痛

1.诊断检查引起的疼痛

骨髓穿刺活检、腰椎穿刺术等侵入性诊断检查均会引起疼痛。

2.治疗引起的疼痛

外科手术后、放射治疗后、化学治疗后以及介入治疗后外科手术损伤神经;术后瘢痕的挛缩牵拉;放射治疗使组织纤维化,压迫或牵拉神经和疼痛敏感组织,放射治疗区的感染或黏膜溃疡;化疗会引起静脉炎、黏膜炎、肠炎、出血性膀胱炎等;而有创性的介入治疗术也可引起疼痛。

3.治疗用药引起的疼痛

免疫治疗后、激素治疗后大剂量的干扰素治疗会引起肌痛、关节痛等急性疼痛;短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疼痛及严重的会阴部疼痛。

(四)其他因素引起的疼痛

其他由合并感染、关节炎、痛风、心理因素等引起的疼痛。

二、癌性疼痛发生的机制

(一)外周传入神经敏化

初级感觉神经元位于脊髓背角神经节(DRG),在持续外周刺激下,可发生可塑性变化,并激活沉默伤害性感受器,外周神经敏感性增加,表现出痛觉反应增强和痛阈降低。

肿瘤细胞和相关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能释放一系列潜在的致痛因子,如前列腺素、内皮素、白细胞介素1等,通过致敏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或直接激活初级传入神经元上的特异受体而发挥作用,导致癌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

肿瘤刺激破骨细胞,引起骨溶解和骨形成的失衡,产生明显的骨质破坏,激活初级感觉神经元上的酸敏感性离子通道,引起痛觉过敏。动物模型的研究证实,肿瘤对骨质破坏程度与痛觉行为、脊髓背角神经节的神经化学改变呈正相关。

(二)中枢敏化

中枢敏化即脊髓的神经化学变化。肿瘤细胞通过释放各种因子导致初级感觉神经元异常兴奋,使脊髓背角神经节内的胶质细胞合成、释放新的递质进行调节。有实验发现,骨癌性疼痛动物模型中患侧肢体相应的脊髓节段存在神经化学变化,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等,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增生可引发疼痛增强反应。

三、癌性疼痛的分类

(一)按疼痛病程分类

1.急性疼痛

急性疼痛发病急,短暂或持续。如化疗后的静脉炎、放疗后局部损伤等。

2.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发病缓,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或间断发作。

(二)按疼痛程度分类

1.轻度疼痛

疼痛局限,可忍受,睡眠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

2.中度疼痛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

3.重度疼痛

疼痛剧烈,睡眠严重受干扰,伴有植物神经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

4.极度疼痛

最严重、不能忍受的疼痛。

(三)按疼痛病理生理机制分类

1.伤害感受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内脏痛。

(1)躯体痛:疼痛能精确定位,表现为尖锐、持久、跳动性或压榨性疼痛。常见于手术过程或肿瘤骨转移。

(2)内脏痛:一般呈弥漫性,中空脏器梗阻时呈痉挛性或口咬样疼痛,侵及器官被膜或肠系膜时则疼痛性质为尖锐、持久或跳动性。

2.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遭受损伤所致,表现为烧灼样痛、针刺样痛或电击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