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烟草工业与人类健康
11377500000014

第14章 吸烟与疾病(1)

引言

吸烟对身体的伤害众所周知,而且不仅仅是我们了解的那样。吸烟可以损害身体多个部位。打个比方,烟经过烟囱,时间久了,烟囱内壁上会堆积一层厚厚的烟垢。吸烟久了也是一样,肯定会对整个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第一 尼古丁的作用及依赖性

广为人知的文学人物卡门,作为梅里美的小说和比才的同名歌剧《卡门》的女主角,一个吉卜赛姑娘,在比才的歌剧里成为大胆、神秘、艳丽、野性的化身。她爱上了西班牙士兵唐·约瑟,最后又背叛了他,并且毫不惧怕死亡的威胁。她一出场嘴里就叼着一支香烟,面对旧时代人们对妇女吸烟的敌视而毫不在意。卡门的香烟几乎是一个道具,从始至终为卡门的个人自由而燃烧。但是当时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根本不知道——香烟为个人自由而燃烧也许只是小说家一厢情愿,然而它无情燃烧人的生命却是雷打不动的客观事实。直到1995年,医学界才从烟草制造商处获悉尼古丁的详细作用机制、依赖性以及其对健康有害等资料。一、烟草的成分

截至1988年(据Roberts,1988年Tobacco Reporter报道),已经鉴定出的烟气中的化学成分达5068种,其中1172种是烟草本身就有的,比如多环芳烃中的苯并芘、苯并蒽,含氮芳烃中的二苯并吖啶,亚硝胺,芳香胺,丙烯腈,丁烯醛,氯乙烯,甲醛,苯酚,一氧化碳,放射性物质(以钋210最为危险,它可以释放出α射线)等,另外3896种成分为香烟烟雾中独有。

新鲜未经稀释的机制香烟主流烟气(即吸烟者通过滤嘴直接吸入口中的烟气)的成分(部分)。其规格为:1吸/分钟,持续2秒/吸,35毫升/吸,即每只香烟可供10吸。未包括香烟侧流烟气(即不经过烟支直接进入空气中的烟气)的有害成分,而事实上,此部分同样含有危害吸烟者及被动吸烟者的有毒物质。

烟气分为气相物、粒相物两部分。粒相物除去水分及尼古丁后的剩余部分称为焦油,它是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众多烃类及烃的氧化物、硫化物及氮化物的混合物,其中包括苯并芘、镉、砷、β荼、胺、亚硝胺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多种致癌物质和苯酚类、富马酸等促癌物质基本都聚集在其内。焦油能直接刺激气管及支气管黏膜,使黏液分泌增多、纤毛运动受抑制,造成气管、支气管炎症。焦油被吸入肺后将产生酵素,使肺泡壁受损,形成肺气肿。焦油黏附在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积存过多、时间过久可诱发细胞异常增生,诱发癌症。

与血红蛋白结合,抑制呼吸过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氨10~130μg刺激呼吸道一氧化氮100~600μg引起肺部炎症氰化氢400~500μg极大的纤毛毒性,降低纤毛清除率硫化氢10~90μg刺激呼吸道丙烯醛60~14μg纤毛毒性,降低纤毛清除率甲醛100~250μg吞咽后出现消化系统毒性氮(杂)苯16~40μg刺激呼吸道尼古丁1~3mg产生依赖性,影响某些内分泌功能苯酚80~160μg动物试验证明有致癌性苯磷二酚200~400μg动物试验证明有协同致癌性苯胺360~655μg产生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影响呼吸功能二、尼古丁的依赖性

关于尼古丁具有依赖性(成瘾性),早在1963年,在烟草业界就已经不是秘密了,但是由于烟草生产者对烟草的致癌性和依赖性均无计可施,这个“秘密”直到1980年才公之于众。如果不是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也许这个“秘密”现在还埋在深山幽谷,终年不见天日。那么,尼古丁究竟何方“神圣”,有何“神通”呢?让我们来揭示“庐山真面目”。

尼古丁通过肺黏膜和口腔黏膜扩散到全身后,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影响很多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5羟色胺、谷氨酸、内啡肽等在脑中的含量。尼古丁能促使这些神经递质释放增加,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及交感神经兴奋。人的主观感受则表现为清醒程度更强、注意更为集中,就连忧虑和饥饿也可以得到缓解。简而言之,吸烟一口,悠悠万事休。

烟缈缈兮肺心寒,尼古丁一进兮不复还。要是尼古丁仅仅令吸烟者感受到“飘飘欲仙”也就算了,关键是经常吸烟会使大脑中的尼古丁含量始终处于很高水平,神经元受体对尼古丁越来越不敏感,尼古丁对多巴胺释放的刺激作用也减弱,原来的烟量再也不能满足吸烟者的快感,吸烟者由此对尼古丁产生耐受性!当吸烟者停止吸烟数小时(如睡眠时间)后,体内尼古丁含量下降,神经元受体变得异常敏感。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乙酰胆碱的活性超出正常水平,使吸烟者变得异常烦躁,并很想吸烟。吸烟者渴望吸烟的时候如果能够吸一支烟,就可以过度刺激神经元受体,并促使多巴胺大量释放,产生兴奋感。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每天的第一支烟能给“老烟枪”带来莫大的快感。也正因如此,吸烟者才陷入烟瘾增强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

(一)香烟——一种释放尼古丁的物质

中医张景岳曾说:“烟能散邪,亦必耗气。”耗气者,罪魁祸首当推尼古丁。尼古丁(nicotine),又名烟碱,化学名称为N甲基2[α(β,γ)]吡啶基四氢吡咯,是烟草中的生物碱。香烟被燃吸时,烟丝中约15%的尼古丁转移到主流烟气中,约30%转入侧流烟气中,约18%沉积在烟蒂内,剩余部分发生在热解合成反应中。小剂量的尼古丁可给吸烟者带来一种惬意的感官享受,中等剂量的尼古丁能使人呼吸频率加快、血管舒张和呕吐明显加剧,稍大剂量则可引起震颤和痉挛。

我国古代医籍对此即有记载,如《滇南本草》中记载,烟草“令人烦乱,不省人事”;《本草汇言》记载,“偶有食之,其气闭,闷昏如死,则非善物可知矣”。现代动物试验证实,小白鼠尼古丁半数致死量(LD50)口服为50~60mg/kg。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致人死亡。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所以说“毒蛇不咬烟鬼”,因为它们闻得到吸烟所挥发出来的苦臭味,才避而远走。同样道理,被动吸烟者对烟臭味也有不适的感觉。长期重度吸烟者比比皆是,尼古丁含量大大超过人的致死量,但急性中毒死亡者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烟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烟气中的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数人不是连续吸烟。吸烟时,这些尼古丁间断缓慢地进入人体,同时只有部分尼古丁随主流烟气直接进入人体,而尼古丁在体内很快被代谢完随尿液排出,再加上长期吸烟者体内对尼古丁已产生耐受性,因而不容易出现尼古丁急性中毒。

尼古丁在高温燃烧时可生成N′亚硝基降烟碱(NNN)、4(甲基亚硝胺)1(3吡啶基)1丁酮(NNK)、4(甲基亚硝胺)1(3吡啶基)1丁醇(NNAL)、4(甲基亚硝胺)4(3吡啶基)1丁醇(异NNAL),其中NNN和NNK是两种强烈的亚硝胺类致癌物。实际上,尼古丁是引人奔向坟墓的诱骗犯,一氧化碳和烟雾中多种有毒物质的协同作用,才是导致疾病甚至致死的原因。

(二)尼古丁释放方式的改造

尼古丁的依赖性和其使人感觉愉悦的作用使得烟草业拥有一个庞大并且稳定的消费群。这可以说是烟草业得以欣欣向荣的有力保障。烟草生产商一直在花费大量的精力并致力于研究如何能令香烟销售额稳步增长。最直接的方式是增加香烟中尼古丁的含量和加强其作用。1994年,美国广播公司曾公布生产“万宝路”的烟草公司增加香烟中尼古丁含量,使吸烟者依赖性加大,从而获取丰厚的利润。在那个对烟草与健康问题尤为敏感的时期,该公司虽然获得一时的利益,却由此丧失了消费者的信任,可以说是贪小利而失大义,无异于饮鸩止渴。

不仅尼古丁,烟草中的其他致癌成分也令烟草生产商头疼不已。烟草生产商使出浑身解数对香烟进行各项改进,使其既能保证尼古丁的有效含量,又能在不影响销售业绩的前提下减轻社会舆论压力,应对公众对烟草的健康恐慌。首先,烟草公司为卷烟加上过滤嘴,声称这种过滤嘴能有效降低卷烟中的焦油含量。随后他们又在过滤嘴周围打一圈或多圈透气孔,这样,在吸烟时,会有一部分外界的空气通过这些透气孔被吸入,从而稀释被吸入的烟草烟雾,降低机器所测得的焦油浓度。另外,烟草公司还不断减短卷烟可燃烧部分的长度,利用烟梗、碎片等来蓬松卷烟,减轻其重量,这种方法也能降低机器测得的焦油和尼古丁浓度。

(三)尼古丁依赖性的维持

意大利现代派作家伊塔罗·斯维沃于1923年出版的小说《芝诺的告白》(La coscienza di Zeno),描述了主人公在吸烟与戒烟之间的两难处境。这其实也是所有吸烟者的真实处境。小说主人公终其一生都在奉行一个虚幻的信仰:“我吸的是最后一支烟。”事实上,这“最后一支”总是变成“另一支”,变成“最后的一支”香烟系列中的一支。直到小说快结束时,主人公已经年迈,才发现不停地努力“戒烟”其实正是所有吸烟者的生活方式,尼古丁的依赖性维持了持续吸烟的过程。

三、烟草商淡化了烟草对健康的危害

在对香烟加工工艺进行不断改造的同时,香烟制造商也不忘以广告形式大肆宣传香烟的危害只是骇人听闻。他们竭尽全力说服购买者消费香烟,并让他们相信现代香烟明显比传统香烟对健康伤害更小。但是,作为业界的潜规则,香烟制造商从来不会明确指出香烟的危害性究竟在何处。世界上各种烟草制品的管理都归属到食品类,但卷烟包装和食品包装不一样,卷烟生产中加入的防腐剂、助燃剂等各种化学添加剂不会被标注在包装上面,更谈不上产品使用说明书之类的东西。香烟购买者往往被制造商们牵着鼻子走。由于几乎所有的有害物质都包含在焦油中,因此人们往往认为焦油的减少意味着香烟的危害性降低。借此,香烟制造商打着“低尼古丁、低焦油含量”“降焦减毒”的旗号,宣称低焦油含量的香烟更安全、更健康,而这一主张也被大多数的烟民所认可。于是乎,各种柔和型、淡味型香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风靡,总督、万宝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四、吸烟者的补偿行为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一个人心存危亡的警惕的时候,行事往往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灾祸反而得以避免;若一个人存了高枕无忧的念想,行事往往肆无忌惮,惹得天怒人怨,结果反而招致祸端。中国疾病控制专家商晓娟认为:“从实际情况看,吸低焦油含量的香烟反而更有害。”因为低焦的香烟给吸烟者的心理暗示就是危害小,多吸一点没什么问题。而他们不知道,不同的烟,其有害物质含量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教授也认为:“很多烟民认为低焦油含量的香烟相对安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低焦油含量的香烟并没有降低吸烟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增加烟民的吸烟总量。”

一位吸烟者认为,从抽吸焦油量正常的传统香烟或者浓香型香烟改为抽吸低焦油或者淡味型香烟,其受到的危害会少一些。但是,这一结论只有在其抽吸同样数量(或者更少)香烟,并用相同的抽吸模式,特别是在抽吸口数、每口抽吸时间、每口抽吸间隔等相同的前提条件下才成立。由于尼古丁可以带来一种惬意的感官享受,低焦油和低尼古丁香烟使原来抽吸焦油和尼古丁量正常的吸烟者患上“尼古丁戒断症状”,或患上“心理缺乏症”。戒断症状会造成并发补偿这一事实已被许多含有刺激成分的消费品所证实,这些刺激成分会促使消费者形成某种习惯。在吸烟方面也不能忽视这一原理。吸烟者从抽吸焦油和尼古丁量正常的香烟改为抽吸低焦油和低尼古丁香烟,会感到有所损失从而导致补偿行为,这种补偿行为是主观的,而且不能用数量来衡量。

(一)优化尼古丁的释放

烟草制造商在研究中发现,烟草的pH值是影响尼古丁从烟草中释放的重要因素。基于pH值的不同,尼古丁以单/双质子化盐及游离碱两种形式存在。前者为结合态盐,其pKa=3.02;后者为游离态,其pKa=8.02。当尼古丁为游离态时极易透过生物膜进入人体,并且可迅速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等相关部位与体内受体结合从而发挥生物活性。尼古丁的结合态盐则正好相反,它难以进入人体。尼古丁结合态盐极易水解,其水解程度与pH值密切相关,pH值越高,其水解程度越大,相应的游离态尼古丁含量就越高。

实际上,只有游离态的尼古丁才可以使吸烟者得到满足。烟气中pH值越高(即偏碱性),以游离态存在的尼古丁就越多,其通过气管及支气管黏膜进入人体内发挥的作用就越强,也越容易使吸烟者得到生理上的满足。这可以减少香烟的消费量、吸入深度以及抽吸次数,同时也就相应地减少了烟气和焦油摄入量。影响卷烟烟气pH值的因素很多,1998年,DONG和他的同事研究了糖类、有机酸类化合物对卷烟烟气pH值的影响,指出香烟添加剂中的糖类、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增加可以降低烟气的pH值和刺激性。这些可变因素是烟草制造商调控香烟销售业绩的“秘密武器”,它们首先影响烟气pH值,进而影响尼古丁的释放。

(二)吸附率的重要性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细分成三部分:烟草本身的结合态尼古丁盐、烟草本身的游离态尼古丁,以及烟气中的游离态尼古丁。如此,可定义尼古丁吸附率=烟草本身的游离态尼古丁/烟气中的游离尼古丁。长期以来,烟草界内以尼古丁的吸附率作为评判尼古丁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吸附率大,相对残留在烟草本身的尼古丁含量就多,吸入人体内的含量少,则尼古丁作用弱。由于烟气pH值对烟气中游离尼古丁含量具有可调节性,即烟气pH值的大小可影响尼古丁吸附率这一传统指标,理论上若想增强尼古丁的作用有以下几种办法:①增加香烟中白肋烟(香烟的原料烟种,其尼古丁和总氮含量较高,含糖量低)的含量;②减少香烟中糖类化合物的含量;③直接增加香烟中尼古丁的含量;④增加香烟中碱性物质(如胺类化合物)的含量;⑤减少香烟中的酸性物质;⑥使用特殊的能“祛酸留碱”的过滤装置。其中一些方法已经被实验所证实。

(三)胺和pH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