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11372600000073

第73章 中东铁路的修筑与近代哈尔滨犹太人的经济发展(2)

1812年,一些犹太人企业家在纽约创建纽约城市银行,1855年改称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19年,在哈尔滨道里十二道街建立花旗银行哈尔滨分行,代理人为E.D.玛温。在上海、天津、北京、广州、青岛、香港等地设有分行。经办收放款、储蓄、汇兑、有价证券、不动产、信托投资、发行“银元券”、“银两券”等业务。该行建立后,美国在北满的企业达38家。1924-1927年,为其全盛时期,存放款多达2400万元,该行一时位居北满金融界之魁首。1941年关闭。

6.华美银行(1919年创建)

美国犹太资本,总行在上海,1919年,在哈尔滨道里中国大街建立分行。1926年关闭。

7.远东犹太商业银行(1922年创建)

1922年,由H.X.索斯金等哈尔滨犹太巨头投资创办。该行作为贴现银行同日本在哈尔滨的银行相对抗,1933年关闭。

8.犹太国民银行(1923年创建)

1923年,由哈尔滨犹太人贝霍夫斯基、德里金、日瓦托夫斯基、考夫曼、索斯金等一批犹太企业家集资,于道里十一道街创办的民营银行。在柏林、巴黎、纽约、伦敦等地设有委托代理行。团结、接济与扶植哈尔滨犹太商人企业。1959年,改为哈尔滨市人民银行外侨储蓄所。乃是历史最悠久的哈尔滨外资银行。

9.远东银行(1923年创建)

1923年,于哈尔滨道里地段街建立的外资银行,领导层多为犹太人。其经营范围覆盖由北满、内蒙扩展至中国关内以及日本、欧美等地。1951年停办。

10.哈尔滨协和银行(1926年创建)

1926年,由经济会与俄籍会员出资,于道里外国六道街(今大安街)创办,初称“经济会”,在大连、上海、天津设支行。1934年,改称哈尔滨协和银行。1941年,并入犹太国民银行。

11.英满储蓄贸易商会(英满投资交易公司)(1926年创建)

1926年,由犹太人扎伊古拉耶夫、谢耶维奇等投资,创建于道里市场街,经理人为尼耶维尔,属于英系银行业。

12.信济银行(1927年创建)

1927年,由哈尔滨永胜公司经理犹太人克里格尔(克极)与原俄亚银行彼得罗夫、奥西波夫等,于中国大街所创建,在上海、青岛设有分行。1935年关闭。

13.法亚银行(1929年创建)

1929年,于道里中国大街创建法亚银行哈尔滨分行,以取代俄亚银行名称。经理为原俄亚银行经理M.D.布亚诺夫斯基,巴黎的总经理无何实权。因深受欧洲人与犹太人的信赖,取得了相当业绩。1936年关闭。

14.金兹堡保险公司(1929年创建)

1907年,俄籍犹太人C.3.金兹堡充任俄国保险公司人寿保险的驻哈尔滨代理人。1908年,受该公司委派开展中国东北及俄罗斯滨海与阿穆尔省的保险业务。伴随业务发展,又被任命为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弗拉迪沃斯克分公司主任兼哈尔滨办事处主任。1920年,因俄国保险公司停办,C.3.金兹堡乃改任英国远东保险公司火灾、交通、海上保险代表;继而又受聘为标准保险公司驻哈尔滨代表。1926年,又被美国国际保险公司任命为北满与哈尔滨总代表,取得了卓越的业绩。其所编辑的保险业界资讯,代办各领域的保险证书,定期发布各种保险业务信息,受到普遍欢迎。在哈尔滨及远东地区的保险业界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尚有奥格列连包里斯基保险公司(1920/地段街)、挪威洋行(1920/西十一道街)等,以及众多的犹太个人金融业者,如扎伊古拉耶夫、列维茨基、埃利亚逊、列维因托夫、鲍金等,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犹太人的个人金融业务尤为活跃。

(二)哈尔滨犹太人创办的主要工业企业

1898年,以修建中东铁路为契机,哈尔滨进入近代工业滥觞期。因庞大的铁路工程全面开工,工业人口剧增,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需求急剧增长,导致哈尔滨残存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迅速瓦解,以轻工业为主体的近代工业应运而生。

1.面粉业

1900年为哈尔滨的制粉业的开端,中国俗称面粉加工业为“火磨”,乃是哈尔滨历史最悠久、在全国范围亦属于起步较早的近代工业,仅晚于上海4年。开始经营者多为俄国人,其中包括许多犹太人,尚有日本人而华人寥寥无几。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外侨纷纷归国,华人乃从俄国人与犹太人手中廉价购买一些工厂。哈尔滨的面粉国内外闻名,远销苏俄、日本、朝鲜及中国内地。哈埠一度成为中国东北制粉业的中心。犹太人在哈尔滨火磨业发展中,位居开拓创业地位。

(1)德里金面粉厂(1903年创建)

1903年,俄籍犹太人德里金与帕图申斯基在多尔果瓦亚街(道里买卖街)创办面粉厂。1915年,华商张廷阁从海山崴(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旧名海参崴)回国买下该厂改称“双合盛”,先后三次从德国、瑞士进口动力机、干燥机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1936年日产22吨,成为东北地区设备最先进、面粉质量最佳,其所生产的“麦芯粉”俗称“沙子面”国内外闻名,乃当时享有最高信誉的制粉厂家。1953年,可惜因火灾而被焚毁。

此外,尚有谢杰斯面粉厂(1904/斯季德尔斯基/傅家店)、索斯金面粉厂(1922/年于八区、松花江面粉有限公司(永胜公司)(1902/卡甘/道里警察街)等。

2.制油业

大豆为黑龙江地区特产,中国俗称制油业为“油坊”。犹太人所筹建的榨油厂,因规模大而设备先进、油质精良而包装上乘(罐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东北地区榨油业的落后局面,为哈尔滨制油业进入欧美市场开辟了广阔道路。

(1)英华东方商务公司附属榨油、精制豆油工厂(1914年创建)

1914年,哈尔滨犹太人P.M.卡巴尔金于老哈尔滨(香坊)创办华英榨油厂,主要生产过滤的精制豆油。当时哈尔滨地区的大豆平均含油量为14%~17%,华英油坊以新式压榨器可出油12%~12.5%。自1923年开始向市场供应精制豆油——“色拉油”,可同欧洲的任何植物油产品相媲美、竞争。产品远销中国东北与内地、西伯利亚、日本、欧美等地。1923年夏,在东北文物研究会纪念博览会上曾获金杯奖。此外,尚有索斯金油坊(1922/八区)等。

3.酿造业

(1)联合工厂(1905年创建)

因受日俄战争影响,企业不景气而亏损,部分犹太企业家乃联合创建联合工厂,引进先进机械设备,摆脱企业困境。犹太人药剂师M.W.科夫曼、Z.M.罗伊真经营联合工厂,选用优良的大麦原料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的啤酒花生产啤酒。

此外,尚有满洲酿酒工业股份公司(1923/A..奥昆/中国大街)、阿什河制糖、酿酒工厂(1926/A.H.卡甘/阿什河),以甜菜生产糖蜜提取纯酒精等。

4.制糖业——阿什河糖厂(1908年创建)

1908年,波兰籍犹太人柴德瓦夫投资创建糖厂,因生产形势欠佳,1923年,一度将糖厂转让给哈尔滨松花江面粉公司,仍由其经营。1926年,转由犹太人A.H.卡甘管理,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率,形势逐渐好转。1928年,转让给美国花旗银行。1931年,该行又将工厂转租给波兰籍犹太人杰克曼,1934年,又与日本砂糖贸易会设合作建立“北满制糖株式会社”,1945年,改称松江制糖股份有限公司。1908年,阿什河糖厂建成,1916年生产粗糖,1915年,生产精糖,设备均由美国引进,1923年,扩充机械设备,以甜菜和爪哇、古巴进口原糖为原料,每昼夜可产白糖50吨、方糖20吨;估算年产粗糖1.5万吨,砂糖0.6万吨。

犹太人开以甜菜制糖之先河,阿什河糖厂属于以甜菜制糖业的先驱性企业,在中国制糖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5.烟草业

在卷烟生产、贸易方面,除卡拉伊姆人老巴夺大型烟草工厂外,尚有犹太人拉沙里季烟草工厂、赖尔烟草工厂等。

6.畜牧屠宰业

畜牧业与牲畜的生产、屠宰、交易,亦为犹太人所掌握,其中,犹太人扎戈尔斯基可谓首屈一指,他是第一个以装备有冷库的轮船出口冻肉的商家。

主要商会:谢因商会(1920/S.S.谢因/秦家岗市场)、扎列茨基商会(1926/C.A.扎列茨基/大安街)等。此外,经营畜牧业的尚有犹太人麦耶罗维奇、麦伊泽罗夫、克鲁皮科夫、莫尔多霍维奇、里夫金、巴赫等。

7.建筑业

哈尔滨两座教堂与犹太中学可谓犹太建筑艺术的典范;犹太企业家拉宾诺维奇捐建的犹太敬老院和犹太医院建筑十分出色。尚有无数私人建筑物,中西合璧,千姿百态,致使哈尔滨有“东方莫斯科”之美称。如拥有协和银行大楼等建筑物的A..奥维,为最大犹太房产主。Y.L拉波波尔特建筑工程师,原苏联领事馆、弘报会馆等独具特色的建筑,均为其所设计。W.L喀拉茨基等数十位犹太人,均在哈尔滨拥有众多房产与其它不动产。

8.印刷出版业

(1)阿布拉莫维奇石版出版社(1918年创建)

1915年,俄籍犹太人LM.阿布拉莫维奇的石版出版社,主要印制各种石版彩色套色中俄文图书、杂志、账本、笔记本等,其设备、技术、照相石版均在印刷界享有极高声誉。

(2)扎利亚(曙光或柴拉)出版社(1920年创建)

犹太人列姆比奇于道里透笼街建立,从事出版兼营印刷。同年,犹太人叶·萨·考夫曼进入“路波尔”报社(《喉舌报》),与列姆比奇共同经营报社及印刷厂。作为远东最驰名的报业集团,考夫曼成为远东侨报界最显赫的人物。

此外,尚有列姆贝尔格印刷厂(1920/道理红专街)、埃林贝尔格出版社(1915/药铺街)、弗林凯利印刷厂(1924/红霞街)、乌尼贝尔萨利·布洛格里斯出版社(1924/大安街)、奥夫谢特·普列斯埃、普鲁斯克印刷厂(1932/店铺街)等。

(三)哈尔滨犹太人经营的林业、矿业、航运业

1.林业

伴随中东铁路的修建,急需铁路枕木、建筑用材、燃料等供应,1904、1907、1908年,中东铁路与清政府先后缔结《伐木合同》。外侨资本相继经办林业企业。

(1)斯季德尔斯基林业家族——斯季德尔斯基商会

早在1903年,犹太林业企业家斯季德尔茨基即从清政府获得苇沙河等五片森林采伐权。1905年,建立斯季德尔茨基商会专营林木业务。拥有林场(帽儿山、乌吉密、一面坡、苇河、磨刀石、细麟河)、制材厂、蒸馏厂;并向国内外-欧洲、南美出口高级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