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11370700000050

第50章 误区四十九与“叛逆”的孩子较劲

父母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到一定年龄,孩子开始不听父母的话了。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让他打狗,他偏撵鸡。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逆反心理在有的孩子身上会表现得明显一些,这些孩子有时会把母亲气哭,把父亲气得发抖;在另一些孩子的身上则表现得弱些。但每一个过来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段时间和自己作对。

读初三的阿强非常喜欢玩电脑,父母害怕他总是玩电脑会影响学习,就严禁他玩,一味要求他放学回家必须做多少作业、多少遍练习,引起了阿强的不满。既然在家父母不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就有意不用功,让成绩一落千丈,虽然阿强也明白这样做不对,可依然我行我素,他甚至喜欢看到父母不舒服、干着急的样子。他父亲看到阿强与自己对着干很是生气,因而对阿强的管教也越来越严厉,最后导致阿强离家出走了。

据调查显示,由于现今孩子所处环境较其父母当年所处环境复杂得多,所以他们的青春叛逆期比其父母早到1-2年,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所以当孩子有些“叛逆”时,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要理解孩子,注意调整教育方法。

逆反心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自我意识的发展决定的

伴随着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孩子似乎觉得一下子长大了,于是就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时时处处都想表现自我,事事都好奇,都想自己去试一试。而他们表现自我的方式往往是和别人作对,是与众不同,他们认为越是不同于别人,越能证明自已的存在。

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的结果

婴幼儿和年龄小点的孩子所需要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们崇拜大人,把大人看得很神圣,认为大人什么都懂,什么都行,因此他们往往是很听大人的话的。伴随着知识量和信息量的增加以及抽象思维的发展,他们开始渴望对周围的人和事作出自己的评价,他们不仅评价同学,而且也去评价老师和父母。如果父母这时仍然采取管教小孩子的做法去管教他,就会引起他的反抗,诱发他的逆反心理。

同时,两代人观念的不一致,也容易导致逆反心理。

由于所处时代和社会大环境的不同,孩子和父母会在世界观价值观等许多方面表现出不一致,对此,父母如果不理解,而是把自己的想法、观念强加给孩子,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

逆反心理虽然是普遍现象,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为处于逆反期的孩子虽然成人感强烈,但各方面又都不够成熟,生理的急剧变化又引发了他们心理的急剧变化,他们焦躁不安,情绪多变,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如果逆反心理强烈,就会使他们在情感上与成人、尤其是父母对立,在行动上盲目与成人相抵触,从而拒绝接受成人的教育,这就使他们陷入了无人指导的危险境地,甚至还会结交上品行不良的朋友、犯错误、走弯路等。因此,心理学家往往称这一时期为“心理断乳期”“危险期”等。那么,作为孩子首任启蒙老师的父母应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帮助孩子度过这段“危险期”呢?专家给父母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欣然接受”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对孩子在青春期表现的“叛逆”不要过于敏感和紧张,而应该欣然接受。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这种“叛逆”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同时,这种叛逆是必须的,孩子只有在青春期经过这种冲突才能初步建立未来社会竞争力的基础,为日后的社会竞争打下自信心基础。同时,父母应当有孩子和自己作对的心理准备,放弃在孩子小学阶段时形成的管教方法,而代之以平等的、交流式的、说服的方法。父母应当清楚孩子的逆反,并非有意和自己作对,而是在表现他们的并不成熟的自我,这说明他们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维了。这时的孩子表面上处处和父母作对,实际上只要父母的教育是平等的而不是强制的,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不是呆板的,父母的说教是心平气和的而不是唠唠叨叨的,他们内心仍然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怀和教育。

给孩子话当的自主权

在一些小事情上,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比如给孩子买什么样式的衣服,做某件事采用什么方式等。即便孩子没听大人的话而做错了某件事,父母也不要责怪孩子。而要相信孩子会在挫折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明白大人的话大多数是有道理的,而且许多事情,孩子不吃一堑,难长一智,仅凭大人的间接经验是不够的。当然父母也不能完全放任孩子,对其不管不顾,还是应该从旁指导,只是要注意技巧而已。爱不必占有,孩子大了就没必要再把他当小孩对待了。

不与孩子当场发生冲突

孩子叛逆,父母一般会很生气和不满,可能也会用自己的权力来压制孩子。这时父母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把事情弄得更糟。所以,父母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此时,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对孩子的逆反行为不予理睬,等事情过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产生叛逆时,言语和行为会犹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父母是成年人,此刻应该清楚地知道要保持头脑的冷静。

身教胜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

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但自己部很放任,而且父母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从前都是听父母的,所以自己的孩子也该听自己的。因此,孩子不顺从,在父母眼里,就成了叛逆。而孩子认为父母都没做到,凭什么总要求自己去做,因此也就不服父母的管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父母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做父母的应以身作则。孩子受到了父母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就会接受父母的意见。

允许孩子犯错,艺术地进行批评

青春期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但是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做错事就一味地批评,这就容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而导致孩子出现反叛行为。所以,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如果先对孩子的优点或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再指出错误之处,孩子就能很乐意接受,这是孩子自尊心得到满足的表现。

放下架子与孩子做朋友

中学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有了独立的倾向。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起伏大、变化大并难以驾驭。他们有了喜怒哀乐,不但不愿向父母吐露,还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已,如果父母处置不当,如对孩子的事情刨根问底,或是漠不关心,就会增强他们的反抗情绪。父母应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耐心听一下孩子的想{击,从感情上、从事件因果上与孩子达成一致,当孩子的知心朋友,争取成为他们倾吐心事的对象和安慰者,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心理断乳期”。

青春期的家庭教育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这一时期的孩子敏感、复杂,需要认真对待。家庭教育的关键在家长,家长的方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处,能否使孩子顺利、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时期。总之,父母要接受和肯定孩子的叛逆,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不要强硬拔掉孩子身上的“刺”,应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允许他们在成长中犯错误,引导孩子步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