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11370700000038

第38章 误区三十七对孩子的提问不耐烦

提问是孩子求知欲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生活中父母不仅要认真地回答孩子的提问,也可对孩子的问题进行深一步的发问,以引导孩子思考,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当孩子在你的诱导下自己得出答案后,他会高兴得又叫又蹦,在欢快兴奋的同时,他也有了自信心,有了成就感。这自信心将伴他长大成人,伴他一生。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却渐渐丧失了对事物探索的兴趣,到了上学的年龄也不爱学习,这又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可能是与父母对孩子的提问采用错误的方式有关。

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家务太忙会感到精力疲乏,当孩子不停地向他们问为什么时,就常用不耐烦的口吻对孩子说:“别烦妈妈(爸爸)了,自己玩一会儿。我忙着呐!”孩子的积极性受挫,久而久之,就不再喜欢提问了。

还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没必要告诉他那么多、那么细,即使告诉他也不懂,等他长大后自然就会明白那些问题了。于是,往往三言两语打发了孩子或用糊弄的态度支吾过去。选种做法是极小可取的。因为孩子虽然年龄小、尚小懂事,但也能从父母的态度上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做法是否赞同。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的问题不耐烦,只是敷衍一下,孩子的热情自然就会日益减少。

星期六的上午,妈妈在做家务,5岁的儿子帅帅在客厅里看一本有关思维训练的书。书上有这样一个问题:铅笔都有哪些用途?帅帅对这个问题感到很新奇,就拿着书,兴高采烈地去问妈妈:“妈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铅笔都有哪些用途?”妈妈正在擦桌子,想都没想就说:“铅笔只能写字呗,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啊。”帅帅急忙纠正说:“不对,铅笔有很多用途。书上说,铅笔还可以做尺子画线,可以当成礼物送人,铅芯还可以作为润滑剂,它有很多很多用途呢。你再想想嘛,还有哪些?”妈妈不屑地说:“这叫什么问题呀,这些都是启发你们小孩子思维的,我现在忙着呢,没工夫回答你的这些问题,自己去看吧。”

帅帅听到妈妈的回答,有些失望,忽然,他又想起了什么:“妈妈,我又想起一个问题,铅笔是用什么做成的?”妈妈稍微想了想,说:“外面是木头,铅芯好像是石墨,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吧。”帅帅的兴趣一下上来了,穷追不舍地闻:“还有什么,到底还有什么东西呀?”妈妈有些不耐烦了:“妈妈记不清了,好像就是石墨吧。我还要洗衣服,行了,你自己去玩儿吧。”兴致勃勃的帅帅没注意到妈妈的表情,又提出一个问题:“石墨原来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把它弄得这么细?外面的木头和铅芯又是怎么到一起的……”

帅帅这一问,还真把妈妈问住了。妈妈不知道如何回答儿子的问题,眉头一皱、手一挥,不耐烦地说:“你烦不烦啊,哪有这么多问题?别问个没完,一边玩儿去吧。”帅帅撇撇嘴,意犹未尽地走开了。

从那以后,帅帅就不喜欢向妈妈提问题了。

其实,面对孩子无休止的发问,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帮助他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培养孩子爱问问题的习惯,父母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想多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而父母对孩子提问的态度和回答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求知的欲望和智力的发展。那么,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求知欲和智力的发展,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才正确呢?

换位思考,允许孩子提问

孩子之所以好问,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其诀窍在于父母要有一颗童心,要学会换位思考。父母对孩子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烦,是因为孩子问的问题大人早就知道了,从大人的角度来看,没什么可问的。正如作家桑姆金丽所说:“我们的眼睛变得只盯着追求的目标,以至于对跟前的玫瑰花也不惊奇。”因此,父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允许孩子自由提问,而不应压制和打击。

尽可能立即回答

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如果不马上回答,孩子或忘掉了刚刚问的问题,或兴趣降低,都会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当然,这里所说的立即回答,并不是主张马上把问题的标准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说应该立即受理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孩子对有关问题的思考,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拿孩子的问题反问孩子

为了鼓励孩子养成有问题先自己动脑筋思考的习惯。可适当地反问孩子,反问时要启发、引导,问题的难度要适宜。父母经常反问孩子,能促使孩子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并渐渐地形成对周围事物特有的、属于自身的认识。

间接回答问题

孩子的提问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答案是孩子心理水平难以理解的,大人即使回答了,也难以使孩子感到满足。如果连续几次经历这种体验,孩子提问的次数就会减少,甚至会使得孩子对事物失去了应有的好奇心。如“太阳为什么会落下去,”这个问题,如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上回答,或是用物理学说来同答,孩子是不能理解的。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方法给予间接回答:“一到晚上,动物们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也到山的那边去啦。”

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如果遇到自已无法解答或难以系统而科学地回答的问题时,父母也不要敷衍孩子的问题,最好是翻翻书,寻找答案。对于一时解释不清的问题,也小要羞于告诉孩子小知道,可以就这个问题和孩子一起去问别人或查阅书籍。孩子大一些后,自然就会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将来遇到疑难问题就知道如何自己去找答案了。

不要欺骗孩子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的提问不好回答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就可以随意编一个谎话欺骗孩子。殊不知,孩子总是很相信父母的话,他会将答案当成真理。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大脑好比一张洁白的纸,正确的事物会在上面留下画痕,错误的事物也会在上面染上印迹。所以,父母对孩子的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要欺骗孩子。

总之,当孩子提问时,父母应持鼓励的态度,回答时要尽可能地简明、准确、浅显易懂。如果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时,父母真的很忙,那么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现在很忙,等会儿告诉你,而不是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