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11370700000032

第32章 误区三十一打击孩子的自信

每一位父母都企盼自己的孩子学业优秀,生活幸福,为此不惜任何代价为子女提供一流的生活条件,送他们去各种培训班等。但父母在关注孩子知识积累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却容易忽略了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而实际上,自信心才是孩子今后获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法国着名哲学家卢梭说:“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可见,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成什么事情。周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在做一件需要勇气甚至有些冒险的事情时,父母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而应该对孩子的精神给予赞赏和适当的引导、保护。但是,生活中,有些父母非但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反而对他们冷嘲热讽,打击他们的信心。

敏敏在上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她的父母很是以她为荣。可是,进入三四年级后,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一个学期结束之后,敏敏的学习成绩一下子排到了10名以后,这对一向自以为成绩不错的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父母的脸色也开始不好看起来:

于是,敏敏决心努力学习,下次考试挤进前几名。然而,第二学期的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她有些失望了,不知道成绩下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妈妈的脸色更加难看起来,对她横加斥责,骂她不争气。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妈妈也往往会指着坐在一旁的她对客人说:“我们这孩子太不争气,脑瓜不聪明,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出息呢。”妈妈的话让敏敏无地自容,心里很不是滋味。渐渐地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自卑起来,对自己的学习也失去了信心……

这位妈妈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孩子上学了,考试成绩便牵动了父母的心,成了大多数人最关心的头等大事,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当孩子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时,父母该怎样对待?这本来是一个帮助孩子重建自信的良好时机,可是我们看到,敏敏的妈妈对敏敏冷嘲热讽而非安慰鼓励的做法,使得她丧失了对学习的自信心。

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信自强的呢?但是,孩子要做到的这些都建立在自信心的基础上,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不可能积极进取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孩子的进步和前途,也关系到孩子成人后的事业成就。可是,在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方法上,有不少父母操之过急,甚至走极端,结果事与愿违。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尊重孩子的自尊

孩子的自信来自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不可能有自信。尊重孩子不分时间与地点,更不分是在赞扬优点还是在纠正缺点的时候。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与孩子讨论一些家事,让孩子感觉自己的能力、平等的地位以及父母对自己的信任。

告诉孩子,你能行

“我能行”是一种正面信息,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总是用正面信息来鼓励自己。也就会塑造一种“我能行”的形象。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树立起“我的孩子能行”的信念,并经常对孩子说“你能行”,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去亲身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滋味。

创造机会,鼓励孩子独立做事

父母应该知道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孩子应做的事情,应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应给他们以指导或帮助,必要时可以帮他们一把,但不能包办代替,否则,会限制孩子的才能发展,使孩子变得脆弱,逐步形成怯懦性格,“怕”字当头,缺乏信心。即使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好,也不要责备、讽刺、挖苦他们,应帮他们分析、查找原因,鼓励他们重新去做。孩子每完成一项任务或每做好一件事,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

由于孩子年幼无知,他们在自己完成某项活动后的“成功的喜悦”只是一种自我认识,与其在活动中达到的实际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与父母、老师、同学等“重要人物”对其的评价密切相关,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父母如若给予了表扬性的评价,孩子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当然表扬应注意得当、得法,过度地或过于轻易地滥用鼓励和赞扬,会使孩子感到不真诚,对他的期望过低。最好是对孩子的行为或进步给予及时的、具体的、准确的评价。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也应该给予帮助,鼓励孩子改正,过分的斥责只会伤害他的自信心。

教育孩子克服自卑

孩子是有自卑感的,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犯过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有某些生理缺陷的孩子更是如此。当然,孩子的自卑与父母对孩子抱有轻视态度,经常讽刺、挖苦、打击也有很大关系。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教育孩子克服自己的自卑感,让孩子相信自己,有勇气、有信心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大胆作为,同时,父母应该多在孩子身上找长处,发现优点,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不断奋发上进,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

给孩子设立适度可行的奋斗目标

父母在家庭中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个个具体的“活动”,但要注意,这些活动的目标要适当,既不过分简单,无法吸引孩子的求知欲,又不过分困难,让孩子感到高不可攀,没有希望,而是孩子经过一番努力就可以达到。

随时巩固孩子的信心

人的自信意识是需要强化的,而强化的手段分为两种,即惩罚和赏识,惩罚是消极的强化,赏识是积极的强化,两者不可偏废,但更重要的是后者。作为父母,无论在孩子胜利或失败时都应赋予他们积极的期望,让每个孩子充分感受到被尊重、满足和成功的愉悦。因为孩子只有在不断得到鼓励的过程中,才可以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耐心给予孩子时间与空间,先聆听了解他们的受挫折原因,再从旁引导及鼓励。当孩子可以重新站立起来时,父母更需随时并恰当地鼓励他们。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切记不要过分赞扬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骄傲的个性。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础性作用。自信心就像是人的能力催化剂,可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发挥出最佳状态。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一个有头脑、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但没有自信心支持,就很难培养出真正独立、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另外,自信心也是孩子潜力的“放大镜”。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

因此,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都有一个自信而快乐的童年,拥有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