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11370700000020

第20章 误区十九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其他权利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领域、知识、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原先无所顾忌地敞开的心扉也会随之渐渐关闭起来。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正在长大,忽略了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秘密,总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可以无所顾忌地进入孩子的世界、随意闯入孩子的“隐私地带”,甚至粗暴干涉,私拆孩子的信件、监听电话、偷看日记等。

丽丽是某校一名初二女生。有一天,她正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间,她想起了昨天晚上的作业忘记带了,于是急忙又掉头往家跑。当她掏出钥匙打开家门时,看到妈妈正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脸上带着不自然的表情。丽丽走进自己房间去拿作业本,推开房门时却愣住了,她看到自己书桌的抽屉全部敞开着,自己的日记本、同学们送的生日礼物及贺卡等全都胡乱地堆在桌子上。

丽丽非常生气地质问妈妈:“你为什么翻我的抽屉,随便动我的东西?”

没想到妈妈却比她还生气:“怎么了?当妈妈的看看女儿的东西还有错吗?”

“可是你应该经过我的允许才能看啊!”丽丽很愤怒地回答妈妈。

“小孩子有什么允许不允许的,别忘了我是你妈妈,好了,快去上学吧!”妈妈毫不在乎地对丽丽说。

生活中,很多父母和孩子在“隐私”问题上可能也有过不少交锋。一封封“地址内详”的信件让父母们疑心不止;孩子在日记本中记下心中的真实想法,父母们也希望能够“拜读”;而对打到家中的电话,父母们更要例行检查了……这些关心的行为都让孩子感到不舒服。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对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私拆他们的信件如此反感呢?又为什么总爱在家中自已使用的抽屉上锁上一把锁呢?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会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想拥有自己的隐私,也渴望被尊重。这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成人化倾向明显,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同时,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信息的增多,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起来,感情变得细腻起来,会产生许多想法,原先敞开的心扉渐渐关闭,有了自己的隐私;而且,即使他们有不少话想说,但观点已经与父母有所不同了,于是他们与父母的沟通就会明显减少,转而把自己的“秘密”和内心的感受都倾诉在日记里。

这时,如果父母采取强硬和蛮横的手段,想方设法去查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等,无视孩子的感受,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则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那么,侵犯孩子的隐私权都有哪些危害呢?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同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会逐渐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想拥有自己的隐私,也渴望被尊重。

在父母们看来,他们偷看孩子的日记、检查信件、追查电话、查阅短信、翻查书包等,这些都是小事。他们认为孩子毕竟还小,他们这样做是在关心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防止孩子走入歧途,以免孩子一步走错步步皆错。虽然有的孩子也明白父母的本意是出于对自己的爱护,但是,父母的这些行为,仍是对子女的不信任、不尊重,伤害了子女的自尊心。

削弱亲子关系

大多数孩子的日记里,可能根本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写下的更多的只是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心里话。如果父母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就会引发亲子间的矛盾,削弱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阶段,都会有一种渴望独立的思想,希望在某一领域不受干预,即使做错了事,有的孩子也愿意偷偷地改正;学习落后了,也有想暗自追上击的自信心。因此,父母不应该侵犯孩子的隐私,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挫败。

削弱孩子的自省力

对孩子来说,他们写日记可能也是一种自省方式,因此父母偷看甚至宣扬孩子的日记,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样,孩子向父母吐露的心事也不可随意宣扬。如果这方面隐私受到侵犯,孩子会大大削弱自省的欲望和能力,有碍其健康成长。

如果父母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隐私,往往会得不偿失。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使孩子产生敌意和反抗。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门紧紧锁闭,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这样,父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理智的做法是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做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对孩子的隐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

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是个人,不是物。他有感情,有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独立人格,也就有隐私权。为人父母者,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那么,首先自己要做这样的人。要让孩子尊重你,你便应当先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隐私,在家庭教育中应当表现为更多的契约精神和民主、协商的方法和方式。比如,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最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孩子当做成人一样尊重。

要多和孩子沟通,并相信、理解和宽容他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试若了解他们的想法,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稚嫩想法和做法。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父母,如果真的想看孩子所写的东西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一定要争取使孩子信任自己,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中的隐私。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父母不能苛求一个处在叛逆期、并不成熟的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父母获取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即使有些越轨和不良因素,也不必大惊失色,甚至对孩子辱骂殴打,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途径对孩子加以引导,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孩子都有可能自己解决。

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孩子大了,内心里有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也是自然的事情。尽管孩子的内心世界里的秘密不一定正确,但这些秘密毕竟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以,父母们对此应该给以克分的尊重。在生活中,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间没有人打扰时,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父母就不要偷看,更不能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父母应当高兴才是。

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赏识和尊重孩子时,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请记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拨子的距离也就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