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很好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西方文化扩张对大学生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资本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界限,使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受到“现代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着电脑和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步入网络化的社会,很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世俗、大众文化在各种现代化传播媒介的推动下向整个社会扩张。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政治观,西方国家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借助于经济全球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发展中国家灌输和渗透,逐渐侵入到各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中,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冲击了各国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确实也受到带有政治目的意识形态的文化侵蚀,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文化的诱惑和压力,动摇了部分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有效应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侵蚀,使大学生自觉抵制不适合中国发展要求的观念的诱惑,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理性地选择科学的思维模式。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这样的文化侵蚀和安全问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未对不同的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和引导,错失了对抗西方文化侵蚀的良机。
3.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太符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规律。在多元价值体系中存在着被多元价值体系共同接受的一元价值精神,这是形成价值认同的基础和起点。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非是无条件地追求一种普遍有效的绝对真理,也不是放弃一切内在规定性无条件地对各种价值观念进行接受与肯定,而是面对一元与多元的矛盾,要求大学生在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过程中,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价值体系并存,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坚持多元价值体系的一元导向。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不太符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规律,一般来看,往往是理论性的、抽象化的、宏大叙事式的,并且又是远景性的概念描述或逻辑阐释,即便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也几乎是理论和实际的简单相加。大学生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内容是发展的,而不是停滞的;态势是兼容和汇集百家之长的,而不是所谓纯而又纯的,等等。他们也理解这门课的政治属性,但不希望这门课在任何方面都“太政治”而缺乏亲近感。在这类课程中,那些传统式的批判方式,即非此即彼、非白即黑式的全盘否定论与全盘肯定论都逐渐消退了原色,不大受学生欢迎了,他们需要的是实事求是的中肯分析。
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1.思想政治实践课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前提——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老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师德作为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就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时所应遵守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只有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积极地求知求学,不断更新知识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自我教育,不停止对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否则就不能适应思政工作的新要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当代师德的根本。
2.思想政治实践课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核心——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认同强调的是“认”的过程。认同的过程就是个体通过实践活动,在主体客体化及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不断感知对象、认识对象,逐渐将对象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并外化为行为,实现从无律、他律到自律、自由的发展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促使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可能性,但最终应该通过具体的实践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价值认知是与价值评价相区别的价值认识的一种形式,它是指通过认知的方法获得价值认识的过程。人们在接受或认同一定的价值体系之前,首先对其有一些简单的认知,形成最初的价值感知,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思维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并通过判断、推理进行一定的评价和选择,达到对于价值体系的理性认识。这样,对于一种价值体系,人们通过认知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形成稳定的价值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应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直接指导下构建起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对象化和具体展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展开的指导思想。作为中国社会实践理论成果总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要充当“保护带”的角色来保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硬核”,用与时俱进的内容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关系系统。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贯穿全过程,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是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切、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宣讲式的教学方式,采取互动式的、情感教学的方式促进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师要有问题意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可以把每一章节的内容联系丰富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从中归纳出与所讲内容联系密切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问题,在学生中进行广泛调查,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普遍关注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同时,还可以针对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只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发言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结合讨论情况进行引导、总结、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多方面的、深层次的理解。教师更应该注重用态度和行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尊重他们的内心感受。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学生,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为学生树立了一种无形的榜样,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3.想政治实践课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实践思想政治课与学生教育管理相结合课题的根本任务。当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个人认识、方法不尽相同,但是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这一点是共同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行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实际上,思想政治课堂本质上是与学生教育管理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关涉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必须不脱离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种实际问题,换言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就是为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先行思想基础和学生管理工作成绩的反思、巩固,就是为学生和学生工作服务的;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巩固,当然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涵盖的内涵远不止这一点。巧妙地解决学生共同性的思想问题并很自然地融入和跟进课堂教学的某一章节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思政课与学生教育管理相结合”的根本落脚点。这就要求教师狠下工夫多花时间精心备课,有些老师常常轻易地放弃这种努力而只管书本理论教学这个“本职任务”,而忽视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或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仅是专职学生管理老师的事情,相反,他们正面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时间很少,往往具有侧面管理、个别教育、事后处理个案的特点,正需要思想政治老师的配合。两个方面的结合并不是很难的,因为有班干部“通讯员”角色的存在,双方的沟通是会很便捷的,而且,建立了良好师生关系的思想政治老师往往比专职学生管理老师会更早的发现问题,发现更多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尽快解决。
4.思想政治实践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契合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动态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既是难点也是亮点。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视其对象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性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而存在,必须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为学生提供和设计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道德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悟理论、体验生活,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真正体会到人在社会中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提高沟通合作能力、目标执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和高危行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主题讲座、主题辩论赛、干部培训、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等。系统的、科学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师生交流对话,教会学生自我教育等,设计合理、组织严密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不仅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且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有力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巩固,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不能只停留在观念上,更重要的是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行为认同。因此,实践教学对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很显着。一方面,大学生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用实践来检验一切、审视一切,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另一方面,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使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正认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当前,国家已经在课程设置上专门列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并有相应的实践经费作支撑,各高校也纷纷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但在围绕如何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还需要进行创新。首先,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求作出明确的实践选题、实践对象的选择。正确适当的方式方法总是与特定的活动内容、参与对象、时间、地点等条件联系在一起的。其次,方式方法可以多样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理论教育内容及学生思想实际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有效地提高活动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创办“名人论坛”,使学生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建立联系,或定期邀请他们来校,用名人的思想和行为来影响大学生;或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到各界人士所在的地区、企业和部门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活动。最后,规范实施,严格要求。一是活动开始前,要围绕活动主题、目的要求、计划安排、方式方法等组织学生进行培训,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或有关人员应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加强指导和检查,保证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三是实践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认真总结,对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认真批阅,进行评比交流。
综上所述,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契合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都肩负着伟大的历史重任。高校既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创新,建立起教学相长、交流顺畅、良性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又要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二者相得益彰,并最终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素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输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汪信砚.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冲突[J].哲学研究,2002(11):4.
[2]陈新汉.论核心价值体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0.
[4]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5]贺志燕.浅论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2005(03).
[7]高兴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79-80.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