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别让它们离开我们
11363200000024

第24章 我们怎样才能将它们挽留下来?(5)

资料表明,大约1万年以前地球有62亿公顷的森林覆盖着近1/2的陆地,而现在只剩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等于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照此下去,到本世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将再减少2.25亿公顷。而森林正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森林也就是保护野生动物。

6.植树护林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7.无污染旅游

当你为外出旅游时,不要污染、破坏自然环境。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垃圾量。如有垃圾则应投放到制定地点。不攀折践踏花草树木,不随便采集标本,不污染水源。尽量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外出旅游,以此减少尾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如果你能骑自行车郊游的话,就更符合环保潮流了。

8.做环保志愿者

做一个环保志愿者已成为一种国际性潮流。很多知名跨国公司在录用人才时,特别注意应征者是否有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的记录,以此来判断其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据报道,美国18岁以上的公民中有49%的人做过义务工作,每人平均每周义务工作4.2小时,相当于2000亿美:元的价值。在日本及欧洲各国,做环保志愿者也是公民普遍的常规行动。在我国,做环保志愿者日益成为风尚,环保志愿者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

亲爱的朋友,你可知?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1O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些绿色纪念日都可以说是唤起人们环境意识、关注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在这些日子,很多人会行动起来,为保护野生动物做些切实的事情。要记住,它们不是节日,而是一种呼唤,是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呼唤,是地球对人类的呼唤,呼唤人们去行动。

如果有一天所有笼中困兽都奔向它们祖先生活的地方,这一天便是动物的节日;如果所有野生动物都因失去自由生存的空间而消亡,这一天也就是人类的末日。人类只有解放全世界的生灵,才能最后真正地拯救自己!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八、能用物种克隆来拯救它们吗

20世纪以后,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已经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完成了动物的体细胞克隆。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克隆技术来克隆那些数量稀少的濒危动植物呢?

一、克隆技术

克隆指生物细胞以无性的方式重复分裂或繁殖所产生的遗传物质结构完全相同的个体。其实,人们对克隆并不陌生。微生物、植物中无性繁殖是常见的生命现象。克隆是植物繁殖的方式之一,如植物可以插条繁殖,又如可以在实验室里利用试管培养技术,可以用胡萝卜根茎的一个细胞培养成一株完整的胡萝卜植株。生物技术公司即是利用这种方法大量繁殖兰花。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植物的细胞仍具有发育遗传全能性。那么,高等动物的细胞是否也存在这种全能性呢?这正是发育生物学家近一个世纪以来苦苦探索的问题。

高等动物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开始卵裂,一分为二,二分为四,逐步发育成为胚胎。人们发现,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高等动物的胚胎细胞仍存在全能性。例如,利用胚胎早期发育阶段胚胎细胞的全能性,人们从子宫中取出处于早期发育阶段的胚胎,利用机械或化学的方法将胚胎分为多个小块,然后将这些胚胎碎块分别置于不同的动物子宫中妊娠,这些胚胎碎块会发育成完整的胚胎。利用这一技术人们可以迅速扩增优秀的动物基因。我国遗传学家将初级胚胎分解成为单个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的核移植到受精卵中,这样可以在一代中,将优良家畜个体复制成数十个。我国在胚胎分割领域中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

从20世纪30年代起,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掌握了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地在两栖动物和鱼类中将受精卵或胚胎的细胞核移植并成功繁殖。但是,科学家们不知道,胚胎发育成为儿、长成个体后,个体身上的单个体细胞是否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遗传全能性。一般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动物体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不可逆变化,丧失了全能性。但是,1986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曾利用成年鱼的肾细胞核克隆成功鱼。

二、克隆动物

1997年2月27日,《自然》杂志刊出了一篇文章,宣布在英国的罗斯林研究所伊恩·威尔莫特博士和基思·坎贝尔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已经成功地利用成年雌性绵羊的乳腺细胞克隆了一头雌性绵羊。这项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被认为是一项可以与制造原子弹相提并论的重大技术突破,是20世纪生物学最重大的成就,而就其生物学意义而言,证实了成年动物体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遗传全能性。

这项工作的过程是这样的:研究人员首先利用生殖激素促使一头绵羊超数排卵,从绵羊的输卵管中将卵泡冲出,取出卵的核,使卵泡成为一个具有细胞质而无细胞核的活性卵泡,然后,研究人员从另一头绵羊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利用电刺激将乳腺细胞和没有遗传物质的卵泡结合。这一卵泡在试管中开始细胞分裂,形成胚胎并开始发育。这时研究人员将胚胎移植到第三只绵羊的子宫中妊娠直至分娩。这样名为“多莉”的克隆羊诞生了。尽管克隆羊的成功率很低,在247个胚胎中只有一个胚胎发育成功,但是,克隆动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揭开了高等动物能够从组织细胞复制遗传结构完全相同的个体序幕。这项技术应称为体细胞核克隆技术,以区别于其他的克隆技术。

这一生物工程技术有着重大的应用前景。在动物养殖业中,利用体细胞核克隆动物将大量繁殖优秀的动物个体,而不用担心优秀个体的遗传物质在繁育过程中会被其他个体的遗传物质混杂。人工繁育珍稀濒危动物时,应用体细胞核克隆技术将能够复制那些繁殖力低的珍稀濒危动物。现在人们能够对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定位,能够用类似外科手术的方法将染色体中的有害基因去掉,也可以人为制造基因缺陷,这种技术称作“基因敲除技术”。更诱人的前景是如果将体细胞核克隆技术和基因敲除技术结合起来,既可以克隆那些剔除了遗传疾病又保持优秀性状的新的动物个体,还可以无性复制那些人工制造遗传缺陷的实验动物,这些实验动物可以作为药学、医学和遗传学实验模型。

在看到体细胞核克隆繁殖动物的前景的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这项技术应用到实践中仍有相当的距离。利用克隆技术繁殖珍稀濒危动物是人们首先想到的。但是,在克隆“多莉”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用了3只羊,一只提供空卵泡,一只提供乳腺细胞,另一只妊娠。由于实验的成功率低,实验动物群体很大。许多珍稀动物的数量相当有限,而事实上目前克隆羊的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一,即使是成功的例子也是用3只绵羊克隆一只绵羊。如果利用3只雌性大熊猫仅仅繁殖成功一只大熊猫的话,那不算是成功的保护繁育。且不论将从一种动物取得的成功经验要应用到完全不同的动物身上,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应用体细胞核克隆繁殖动物时,由于克隆动物是像复印一样,完全复制动物的遗传信息,所以克隆动物具有与亲代完全一样的遗传结构。这样,即使可能克隆一些珍稀濒危动物的个体,但是这些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并没有增加。而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的生存能力,决定了物种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的潜力。作为动物成功保育的前提是在进化的状态下保存物种的生存能力,这要求保存和丰富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而目前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离不开有性繁殖。在进化中,有性繁殖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动物通过有性过程交换遗传物质,从而,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克隆羊的诞生仍是划时代性科学事件,其理论意义重大,但是,体细胞核克隆技术应用于珍稀濒危动物的繁殖实践尚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当我们在实验室重塑一个物种的潜力时,我们应当重视在自然界保存物种的进化潜力。

人类脱胎于动物界。仅仅几千年的时间,相对于野生动物,人类已经变得无比强大。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仍在加速地增强。然而,人类的生物学属性没有改变。我们的生存仍需要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植物的基因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人类生存与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要求一致,如果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危害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必将危害人类的自身生存。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呼唤法制和理性的时代。

由于野生动植物的特征,野生动植物在未来世代中,将一方面将作为资源,另一方面将作为塑造自然生态环境的要素。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离不开野生动植物资源。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管理,包括界定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所有权,定期普查野生动植物资源,对珍稀濒危物种实施人工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在保护国土资源的同时,保护物种资源。持续利用与深层开发是未来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的方向。通过深加工,可以充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应用高新技术,进行野生动植物产品附加增值,开创新的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新世纪,当人类由生物圈中的一个普通的生物种上升为生物圈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时,我们应当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的浪潮正在将许多发达国家推向信息社会,也将许多欠发达国家带入工业社会。这意味着世界需要更多的资源。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未来社会将建立在可更新的能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之上,奠基于对自然资源,包括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管理、深层开发和持续利用之上。

人类创造了文明,改造了地球,改变了人类与野生动植物共有的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与人类唇齿相依,野生动植物的相继灭绝,标志着生态环境的变质。人类不能孤零零地生活在一个毫无生气的世界上。朋友,伸出你的手,让我们一道来拯救那众多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共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