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别让它们离开我们
11363200000014

第14章 漠视?那些即将离开我们的植物们!(5)

分布区极狭窄,根据过去调查见于广东省阳春县八甲乡驳木和羊蹄岗附近保育林中有10多株,广西省平南县思旺乡村北保育林中有2株。目前仅羊蹄岗尚残留2株,海拔为50-150米。其余植株均已砍掉。

圆籽荷

圆籽荷为稀有种,是和木荷属较为接近的一个单种属,是60年代在广东省阳春县河尾山发现的。常绿小乔木,零星分布于广东和广西局部地区海拔6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为阴性树种,喜生于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花期4至5月,果熟10至11月。目前已经难以找到。

濒危等级:二级

形态特征

灌木至小乔木,高3-l0米,嫩枝有柔毛,老枝变秃,干后黑褐色。叶聚生于枝顶,革质,狭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0l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初时有柔毛,以后变秃;侧脉7-9对,靠近边缘弯曲相结合,在两面均明显,边缘有锯齿;叶柄长3-6毫米,有毛。花浅黄色,直径1.5厘米,顶生或腋生,有花5-9朵排成总状花序,花柄长4-5毫米,有毛;苞片细小,紧贴于花萼下,早落;萼5片,阔卵形,长4毫米,先端圆,基部近离生,有毛;花瓣5片,基部连生,阔倒卵形,长7毫米,宽6毫米,背面有毛;雄蕊22-24个,长4-5毫米,花药2室,基部叉开;子房圆锥形,基部有毛,5室,每室有胚珠3-4个,花性极短,先端5浅裂。蒴果扁球形,宽8-10毫米,高5-6毫米,5裂开,中轴长5毫米,种子褐色,长4毫米,厚1.5毫米,无翅。(图片90)

生长习性

分布区位于中国南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年平均温21℃以上,夏季长达6个月,没有冬季,最冷月平均温12-13℃以上,极端最低温只在大寒潮南侵年份,才出现0℃以下低温;年雨量1500-1900毫米,雨季可长达6-7个月;空气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干湿季不大分明。为阴性中,在上层乔木的荫蔽下才能政党生长发育,并进行天然更新,因此常随森林环境的破坏而消亡。喜生于富含腐殖质的赤红壤。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

分布范围

产广东省阳春八甲、河尾山及三叉河一带和信宜悬县龙观木坪,亦见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太平山,零星分布于海拔600米以下的阔叶林中。

八、全球植物濒危情况总括

IuCN红色名录评估了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状况。《1996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全球物种评估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应用IUCN1994年创建的新的量化标准,对所有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保护状况都做出了评估,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名录,结果比以前的更加综合和系统。

为了更好的编制全球物种红色名录,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组建了一个在世界各地运行的科学家及合作组织网络系统,通过对物种生物学和保护状况的了解,提供最全面的有关物种的科学知识库。从1998年起,物种生存委员会启动了IUCN红色名录项目,试图提供全球生物多样性衰退情况的索引,并确认和整理出急需保护的物种以采取措施减少全球的灭绝速率。

1998年4月28日,同时在伦敦、华盛顿、开普敦和堪培拉发布的第一份《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揭示了每8种植物就有不只1种植物濒临灭绝。这份由世界保护监测中心(WCMC)编写,由IUCN出版的《1997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IUCN与世界许多科学家和重要植物学研究机构20年合作的成果。其中包括英国邱园及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史密松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植物园,澳大利亚环境部、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生物多样性信息协会,以及南非国家植物研究所等。IUCN集中了各地专家的评估,展示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现状:

(1)已知的约270000种高等植物中,有12.5%,即33798种被认为濒临灭绝。这些植物归属于369个科,分布于世界200个国家或地区。

(2)在红色名录收入的植物种类中,91%的种仅分布于一个国家,局限的地理分布会导致物种更为脆弱,并且可能减少其接受保护的机会。

(3)大量已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正濒临消失,使其尚未完全发挥治愈人类疾病的潜力。例如,红豆杉科植物75%的种都是重要的抗癌药物资源,但它们正受到绝灭的威胁。阿斯匹灵提取于柳科植物,但该科植物12%的种受到威胁。

(4)分布于东南亚的龙脑香科植物,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用材树种,其32.5%的近亲种都受到威胁。

(5)随着一个个物种的消失,我们便失去了获得重要遗传材料的机会。这些遗传材料可能对生产供人类和动物消费的耐用消费品曾有过贡献。

(6)许多常见植物的近亲种濒临绝灭。例如14%的蔷薇科植物、32%的百合科植物及32%的鸢尾科植物都受到绝灭的威胁。

植物迅速消失的原因各异,但生境的消失和外来种或非乡土种的引种是两个主要原因。红色名录揭示的现状,在全世界范围内敲起了警钟:生物财富最易受到绝灭的威胁,因为各个民族对其生物资源的认识和鉴赏远不如对其物质和文化资源的认识和鉴赏,所以,要保护全世界的植物种类,需要政府、科研院所、植物园及自然保护组织之间更多的合作。

《1997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了每个国家的濒危植物种数及所占本国高等植物总数的百分比,其中,巴西2.4%,中国1.O%,德国0.5%。濒危植物种数越多说明这个国家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做得就越彻底,而那些种数低的国家则可能表明还没有或没有充分地对本国的高等植物进行调查和评估。值得注意的是,提供资料最全的3个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它们的濒危物种在本国的高等植物中所占的百分比都很高,分别是29%、14.4%和11.5%。

在《1997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列物种中,91%都是原产于单一国家的特有种,这就是说这些特有种已知的种群仅限于一个单一的国家。这种高百分比濒危特有种,部分是由于植物分布区的局限性导致较大的生存威胁。岛屿或群岛的特有种通常多,特有植物所面临的威胁程度也特别大。在所列含高百分比濒危植物的10个地区中有7个是岛屿:非洲的圣赫勒拿岛、毛里求斯、塞舌尔、留尼旺岛,南美的牙买加,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太平洋的英属皮特凯恩岛。由于搜集资料的途径不同所致,IUCN红色名录所列的许多种植物可能并非是单一国家的特有种。进一步的资料搜集到后,特别是在南美、非洲及亚洲,可能会发现很多的跨界特有种。

全球的高等植物有511科。根据《1997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有372个科含有全球性的濒危或已绝灭的种,大科含有更多的濒危物种。除了19个濒危单种科(一科仅一个种,即1000%的种都受到威胁)之外,还有20个科至少有50%的种都受到威胁,其中有8个科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受到的威胁很突出:①它是较小的分类群;②许多裸子植物广泛开发为用材树种和园林树种,野生种群受到严重的破坏;③裸子植物是一个古老的种群,难于适应迅速变化的周围环境。相比之下,蕨类植物受到威胁的程度就相对低一些,这可能是由于其孢子得到了有效的传播,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蕨类植物还没有进行充分的评估,对该群植物的现状还不甚清楚。

《1997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出版标志着自然保护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工具,该书为评估自然保护进展提供了基础资料,其中包括所列物种的基本资料。《1997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揭示了380个种的野生种群已经绝灭,另外还有371个种介于灭绝/濒危状况。该书记录的只是已知的灭绝种类,肯定还有许多已经灭绝但我们却还一无所知的植物种类。此外,至少还有6522种定为濒危种,不加以保护,其中许多种不久肯定会列入灭绝种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