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别让它们离开我们
11363200000013

第13章 漠视?那些即将离开我们的植物们!(4)

分布于陕西东南部镇坪、岚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顺,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东南部南川、北部平武、青川,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云南东北部绥江、水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等地。常混生于海拔1250~2200米的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拥有最大面积的数叫川省荥经县,拥有现存的世界上最大的珙桐林,达10万亩之多。

生活习性

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花盛时,似满树白鸽展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

形态特征

珙桐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米。

此树为落叶乔木,树皮呈不规则薄片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纸质,宽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粗锯齿,叶柄长4~5厘米,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2片白色大苞片,纸质,椭网状卵形,长8~15厘米,中部以下有锯齿,核果紫绿色,花期4月,果熟期10月,

珙桐的花紫红色,由多数雄花与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宛如一个长着“眼睛”和“嘴巴”的鸽子脑袋,花序基部两片大而洁白的苞片,则像是白鸽的一对翅膀。4~5月间,当珙桐花开时,张张白色的苞片在绿叶中浮动,犹如千万只白鸽栖息在树梢枝头,振翅欲飞。

光叶珙桐

濒危等级:一级

形态特征

光叶珙桐是落叶乔木植物,高15~20米,稀达25米。叶纸质,互生,无托叶,常密集于幼枝顶端,阔卵形或近圆形;叶下面常无毛或幼时叶脉上被很稀疏的短柔毛及粗毛,有时下面被白霜。两性花与雄花同株,由多数的雄花与1个雌花或两性花成近球形的头状花序,直径约2厘米,着生于幼枝的顶端;两性花位于花序的顶端,雄花环绕于其周围,雄花无花萼及花瓣,紫色。果实为长卵网形核果,长3~4厘米,直径15~20毫米,紫绿色具黄色斑点。(图片86)

生长特性

光叶珙桐分布区气候冬冷夏凉,常年多雾、多雨,空气湿度大,年平均温12~17℃,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0%~85%,土壤为砂质岩、花岗岩等发育而成的山地黄壤或黄棕壤,pH值为4.5~6.0,在贵州光叶珙桐分布在水城、该地属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2.3~15.1℃,极端高温36.7℃,极端最低温-11.7℃,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560小时。通常情况下4月发芽,花期5月,果熟期10月。由于人为干扰严重,现存林为遭受多次砍伐后萌发而成,乔木层、灌木层不甚明显。主要组成树种有水青冈、栓皮栎、细叶青冈、金丝桃、胡颓子、小叶六道木、小叶杜鹃等,草本层主要为蕨类。

分布范围

光叶珙桐仅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湖北、贵州等地。在我省该种分布于纳雍、清镇、水城。清镇分布点现已消失,纳雍也未见生存植株。本次调查中仅见于水城玉舍六田村窑子沟,海拔2000米北坡。光叶珙桐的数量极少,常以单株或小群聚的形式散生在山地汇水沟附近。经过调查,现有资源量为:分布面积20公顷,总株数180株,总蓄积量1.452立方米。

七、濒临灭绝的山茶类植物

金花茶

濒危等级:一级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小,高2~6米,树皮呈灰白色,平滑。叶互生,宽披针形至长椭圆形。花单生叶腋或近顶生,花金黄色,开放时呈杯状、壶状或碗状,径3~3.5厘米:花瓣9~ll枚,阔卵形、倒卵形或矩圆形,肉质,具蜡质光泽;花期11月至翌年3月,蒴果呈三角状扁球形,黄绿色或紫褐色;果期10~12月。

产地及习性

金花茶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极为罕见,分布区极其狭窄,全世界90%的野生金花茶仅分布于我国广西防城港市十万大山的兰山支脉一带,生长于海拔700米以下,以海拔200~500米之间的范围较常见,垂直分布的下限为海拔20米左右。如金花茶在防城县大王江附近的滨海丘陵台地仍有分布。垂直分布的上限可达海拔890米,如宁明县那陶大山仍可见到个别小瓣金花茶,数量极少,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植物。与银杉、桫椤、珙桐等珍贵“植物活化石”齐名,是我国八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的植物种,国外称之为神奇的东方魔茶,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

1960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在广西南宁一带发现了一种金黄色的山茶花,被命名为“金花茶”,金花茶的发现轰动了全球园艺界、新闻界,受了国内外园艺学家的高度重视。认为它是培育金黄色山茶花品种的最优良原始材料。

金花茶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欢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苗期喜荫蔽,进入花期后,颇喜透射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至中性均土壤中均可生长。耐瘠薄,也喜肥,耐涝力强。

长瓣短柱茶

长瓣短柱茶是渐危种。长瓣短柱茶是我国罕见的特有种,目前星散地残存于福建、广西、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区的个别分布点上,数量极少,人然繁殖力较弱,随着森林植被的破坏,分布区域正日益缩小

濒危等级:一级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2~10米,胸径5~25厘米;树皮红褐色至灰褐色,平滑;全株除芽鳞疏被柔毛外均无毛。叶互生,厚革质,长圆形或椭网状长网形,长6~11厘米,宽3~4.5厘米,边缘具细尖锯齿,侧脉5~7对,中脉和侧脉在上面常明显凹下,下面隆起,叶下面被红色腺点;叶柄长1~1.5厘米。花通常l~2,顶生或近顶腋生,无梗,白色,直径4~10厘米;苞片和萼片9~10,近网形;花瓣5~6,倒卵形,长2.5~5.5厘米,顶端口裂;雄蕊多数,长7~14,毫米,花丝仪基闻连合;子房3室,被毛。花柱短,长3~4毫米。蒴果球形,熟时淡褐色,稍粗糙,直径7~2.5厘米,果壳较薄。

地理分布

长瓣短柱茶分布于福建建宁、宁化、沙县、南平、建瓯,江西黎川,湖南攸县、永顺,湖北来风,成丰、鹤峰、宣恩、恩施、利川、五峰、宜昌、广西龙胜等地。生于海拔150~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

生长特性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比较寒冷,年平均温l6~19℃,年降水量1200~1600毫米,雨季多集中在5~8月。土壤为红壤或黄壤。在阳光较充足和肥沃、疏松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但也能耐较荫蔽和瘠薄地。在福建沙县和建宁一带,通常零散生长存以甜槠、青冈苦槠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中或林缘。2~3月开花,果实9~10月成熟。

猪血木

猪血木为中国特有的山茶科单型属猪血木属的珍稀濒危植物,常绿大乔木,芽被短柔毛。叶互生,薄革质,叶缘具细锯齿。花小腋生,白色。果球形,肉质,成熟时紫黑色,花果期10-12月。现仅分布于广东省阳春县八甲镇地区,且仅残存一个居群,居群内个体数量仅100余株,木材结构细致,不裂不挠,适于造船及建筑用材,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15-25米,胸径60-150厘米;树皮灰褐色;芽被短柔毛。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长6-10厘米,宽2.2-2.5厘米,边缘具细锯齿;侧脉5-7对,在近叶缘处弧曲联结,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甚明显;叶柄长5-7对,在近叶缘处弧曲联结,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甚明显;叶柄长3-5毫米。

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