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世界
11351900000077

第77章 人类文化的原生文明时代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可以代代相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说到人类文化,又涉及到文化到底是什么?辞典和教科书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每一种解释都有一些道理,但都只是文化内涵的一部分。总之,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简言之,文化即人化,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本质所在,是人的本质特征。文化不仅是人类的适应手段,也是区分不同种族的元素。文化的本质是人类对其自身周边世界认识和驾驭能力,人类正是通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驾驭自己的原属族群走向文明。

按照英国人类文化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划分法,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器物文化层次,组织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文化的这三个层次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划分有异曲同工之妙。综合文化学界的定义,文化的本质是人类对其自身周边世界认识和驾驭的能力。人类正是通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逐步摆脱自然界的原始族群,一步一步走向现代文明。所以说人类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历史。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传承和创新。文化的本质特征,是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发展的产物。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综合标帜。是引领和支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无处不在和无时不在的民族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有多长,人类的文化史就有多长。

人类大多数时间是处在蒙昧时代,即原始文化时代,在这个阶段,人类文化的一点点进步都会用去成千上万年的时间。直到火的发现,人类文化的探索终于走出了漫长的黑暗蒙昧时代,迈向了进步的暴力时代。此后又从普遍暴力时代发展到有限暴力时代。当部落生活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工具的发展开始有了剩余产品以后,使部落内部产生了分化,必然也必须出现占有剩余产品和处理人与人不平等规则的“组织制度文化”,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和制度文化的不断丰富,人类文化形式得以不断健全和提升。

人类文明是一个不同于文化的概念。文明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整体生存方式。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实践形态,社会制度的创造形态。文明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历史与现实中所产生的社会文化的精神生活方式的创造史。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相对于300万年的文化史,人类的文明史充其量也不过是5000年。就我国五千年的文明时代来说,前三千年和后两千年有很大不同,前三千年是我们的原生文明时代。包括五帝和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时期。中国在这七大文明时代是不断上升,不断跨越,不断创新变革的时代。直到秦帝国秉承了前六大文明时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地统一了中华文明时代,为我们留下了颠扑不破的大一统国家形态和统一的文明形态。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中国结束了原生态文明时代,进入了僵化的文明时代。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到清末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在这2050年的帝制轮回期间,我国的文明形态是在万岁不离口的文明形态的巨大历史落差中渡过的。我们的文明与文化,从自由竞争人为强制地转向了“独尊”时代。中国文明从此再也没出现过大的变革和飞跃,而呈现出不断衰落的总体趋势。